劉 鵬
(山東理工大學,山東淄博 255000)
食品的生產加工是在企業工廠的加工車間中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污染、變質等問題,從而對食品的質量安全產生影響[1]。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熱點問題,隨著食品質量不達標的社會新聞出現次數的增多,相關部門與企業不僅應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還應采取有效的方法對食品進行檢驗,以保障在加工環節能夠提升食品安全質量,避免其受到污染侵襲,從而對人體產生傷害。因此,本論文針對食品加工中的污染及其安全檢驗進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積極策略,對增強我國食品加工過程中食品污染防護水平具 有理論意義。
食品加工過程中,由于安全監管落實相對較為嚴格,食品污染發生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但是仍不能杜絕。食品加工過程中被污染的食品如果被人們長期食用,則會導致慢性中毒,影響人們身體健康,或使人體感染疾病,出現其他問題[2]。例如,人們如果長時間使用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的食物,則會產生慢性的重金屬中毒,影響人體健康。
食品加工過程中出現的污染問題,也有可能導致人體出現急性中毒。人們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會使食品中的細菌進入到人體,使人體產生中毒反應。例如,人們食用了被污染的食品后,容易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問題,甚至會導致急性腸胃炎,對身體損傷較大,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身體 健康。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各個社會群體,尤其是孕婦人群。孕婦的飲食安全與自身健康和胎兒的生長發育息息相關,如果食用了含有安全問題的食品,不僅會對自身健康安全造成影響,還可能會對胎兒造成無法補救的影響,如使胎兒細胞的分化與器官的形成出現異化,甚至會對胎兒的生命安全產生 威脅。
食品加工中發生的污染主要可分為物理污染和化學污染,這些污染類型都對食品安全有著較大的威脅。①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有雜質混入食品中,使得食品的營養價值流失或發生變質,對人體產生危害[3]。②化學性污染。化學性污染是指食品加工過程中受到化學污染而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
高溫油炸的加工方式并不穩定,很有可能出現氨基酸變性等問題,且油炸過程中會產生雜環胺等熱降解產物,這些有害化合物會對人體粘膜產生刺激,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①亞硝酸污染。例如,在腌制過程中過量添加亞硝酸鹽,可能產生亞硝酸,從而影響食物的安全性。同時,在魚肉食品加工過程中,過量使用亞硝酸會導致肉類食品變質,出現食品安全問題[4]。②苯并芘污染。在食品加工的過程中,由于香煙、柴油等燃燒不充分,會使食品在煙熏或燒烤過程中產生苯并芘。同時,食品中的脂肪如果在高溫條件下燃燒不全面,也會產生苯并芘,造成食物污染。
有害物質污染包括鉛污染等,可通過工業添加劑、加工容器、金屬器械等渠道進入食品中,最終產生食品污染問題。在食品包裝時,包裝材料與國家規定不相符也會導致污染發生[5]。此外,加工過程中不科學不合理使用化學洗消劑,也會對食品造成一定的污染。
①加工人員在加工過程中沒有清洗雙手,手上攜帶的細菌、微生物或病毒將會直接進入到食品中,導致食品出現微生物與病毒污染。②加工環境不衛生、消毒工作沒有做好、加工車間灰塵較大都會導致微生物或病毒進入到食物中。③加工車間的加工設備的消毒情況較差或設備過于老化,也會加大食物污染的可能性。在車間中的任何細小問題,都有可能會造成微生物或病毒感染,使食品的安全性大大降低。
食品安全檢驗方法中的化學檢驗法能夠針對食品中的化學污染進行檢驗與分析。當前,最常使用的化學檢驗分析方式有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能夠分析出食品中的不同成分含量,并且能夠明確是否存在污染,如果食品已經受到污染,該分析也能夠針對污染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檢驗人員可以立足于食品的具體情況與狀態,為加工工廠提供有效的解決對策與整改措施,調整其加工方式,降低污染問題存在的可能性[6]。使用化學檢驗方法可以明確食品中的安全問題,提升食品安全性。
在當前食品安全檢驗的方法中,儀器檢驗是相對常見的一種檢驗方法。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應注重對食品性質的了解,通過儀器對食品中的成分進行精準的分析與判斷,并在這一過程中明確影響食品安全的有害物質類別,使檢驗結果能夠更加精準。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增強,能夠進行食品安全檢驗的方法逐漸增多,為了使檢驗結果的精準性進一步提升,檢驗人員需要掌握各類檢驗儀器的使用方法與操作標準,只有完全明確檢驗儀器的操作方法,才能夠杜絕因為操作問題而產生的結果錯誤問題,同時也能夠避免由于操作不當造成的儀器毀壞問題。
食品安全檢驗也能夠通過電極檢驗方法對食品中的金屬元素進行檢驗,明確食品中的金屬元素類別,并將其具體成分與劑量分析出來,從而判斷食品是否符合我國安全標準。如果食品中的金屬含量不符合標準,需要檢驗人員與相關負責人聯系,進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其進行處理。電極檢驗分析法需要在使用過程中針對離子的選擇性進行合理的分析,進而判斷出金屬元素的成分。
采取正確、科學的檢驗方法能夠更好地檢驗出食品中存在的污染問題,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度。在食品檢驗過程中有著許多指標,如農藥殘留、重金屬、細菌和大腸桿菌等,在指標不同的情況下,應使用不同的檢驗方式。在所有食品檢驗都有的常規檢驗基礎上,也需要十分注重檢驗儀器的選擇。目前較為常用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氣相色譜法等。檢驗人員在針對樣品進行檢驗時應按以下步驟完成檢驗工作。①萃取食物樣品、清洗檢驗設備。設備保持整潔、干燥,避免由于檢驗設備的問題而影響檢驗結果。②檢驗人員應學會正確使用設備。在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要注重細節方面的規范操作,如檢驗樣品需要及時送到檢驗位置,使送檢時間規范在 3 h內。如果送檢路程相對較遠,且樣品不是冷凍產品,則可以將樣品置于1~5 ℃環境中冷藏。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樣品處于冷凍環境下,以免細菌遇冷發生變化,影響檢驗結果。同時,在樣品送檢時,檢驗人員接收送檢單后應及時進行登記與記錄,并將樣品按照相關規定保存,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食品安全問題是全社會關注且重視的問題,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需要針對食品企業的產品加工情況進行檢查與分析,收集與整理相關信息數據,并積極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例如,①相關管理部門應收集食品企業的產品加工相關數據與輔助材料,并整理與分析接觸性材料的具體應用狀況。②按照相關規定與法律,嚴格檢驗產品是否符合標準。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還需要針對食品進行化學污染檢驗,并進行精密的分析。同時需要對加工材料和產品外包裝的安全程度進行檢查,只有相關機構在進行安全管理時更加認真、負責把控每一個細節,嚴格管控食品安全,制定相關標準,才能夠更好地解決食品安全管理問題。此外,相關食品企業需要不斷完善產品加工流程與相關規范,保障食品安全質量。
若要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就需要積極健全安全危險評估體系,收集有關的社會輿論信息,這樣才能夠對食品安全進行更好的控制與把握。有關部門應加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系統建設,保障評估體系可以精準地反映檢驗結果。相關部門應該使用完善、先進的設備進行抽樣,保證樣本的完整性。例如,在樣本送檢過程中,送檢人員需要注重其運輸條件與運輸工具,以此來加強食品安全檢驗的準確性。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也需要督促檢驗機構,使其能夠積極引入優質人才,并對現有員工進行定期、定量的培訓與指導,盡快提升檢驗人員的綜合素質。另外,相關部門應利用當前的先進互聯網技術,通過一定的互聯網渠道將檢驗結果公示,也可以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發表與食品安全檢驗結果相關的信息,以此來提升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進一步加強社會對食品安全的監督力度。
食品加工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化學性污染。只有對食品進行有效的檢驗,才能夠確定其中有沒有能夠威脅人體健康的化學物質。因此,食品企業需要更加注重食品的化學檢測,并針對食品檢測相關方法與管理機制提出建議,使其更加完善。食品加工可能產生的化學污染類別較多,這些化學污染存在較多的干擾性,增加了檢驗的難度。因此相關人員需要采取相應的化學檢驗方法進行特殊分析,如免疫學法、氣相色譜法(Gas Chromatography,GC)法等。因此加大化學檢驗力度,不僅能夠保障食品安全,還能促進相關部門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食品加工安全保障機制,使人們能夠食用更加健康的食品,避免存在污染的食品影響人體健康。
食品安全問題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較大的影響,只有保障食品的安全性,才能夠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們身體健康。在食品加工階段,可能會存在較多的污染,且污染種類繁多復雜,因此食品企業需要更加注重加工過程的規范化、制度化與無菌化,避免各類污染對食品安全產生威脅。本文結合食品加工中的污染及其安全檢驗進行了深度的分析,提出了采取科學方法進行檢測、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注重安全危害評估和加大化學檢驗力度的策略,希望能夠對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起到 一定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