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礦山安監局云南局會同遼寧局,在昭通市能源局、鎮雄縣能源局的配合下,對鎮雄縣7 處煤礦開展聯合執法。檢查組突出問題導向,踐行一線工作法,嚴肅查處了鎮雄縣一處煤礦采用假圖紙隱瞞掘進工作面等違法違規行為。
“溜煤眼這里漏風怎么這么大?”檢查組在井下檢查,經過1151 運輸巷溜煤眼時發現疑點,檢查組組長詢問陪同的煤礦負責人。
“我們專門用溜煤眼來通風的。”
“《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五十一條規定‘溜煤眼不得兼作風眼使用’。你們這不是明顯違反規定的嗎?”
面對追問,煤礦負責人支支吾吾,閃爍其詞……見應付不過去,這位負責人竟然徑直離去。
檢查組立即在執法終端上調出該礦采掘工程平面圖,與現場情況對比,發現圖中該地點沒有其他巷道,初步懷疑煤礦涉嫌隱瞞作業地點。經仔細檢查溜煤眼周圍,揭開溜煤眼周圍敷設的地板,一條“地道”出現在眼前,順著“地道”內安設的簡易梯子而下,發現溜煤眼下別有“洞天”,“地道”向前有一處用錨網和風筒布簡易設置的密閉。檢查組“請”回該煤礦負責人,讓其帶好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繼續“帶路”,移開風筒布、通過風門,里面是一條已掘進逾40m 的獨頭巷道,巷道內有刮板輸送機等機電設備。由于巷道內未通風,檢查組查看了巷道內的情況后退了出來。
出井后,檢查組進一步核對該礦采掘工程平面圖、通風系統圖等圖紙資料,均沒有“地道”以內的地點。
經了解,該礦處于聯合試運轉期間,但1151首采工作面因礦壓大,巷道變形嚴重,臨時封閉,暫不具備試采條件。煤礦由于長期處于建設狀態,資金困難,鋌而走險,未經批準采用隱瞞的方式擅自開掘1153 運輸巷掘進工作面出煤。
為達到現場教學、警示教育的目的,檢查組組長隨即請昭通市、鎮雄縣煤礦安全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與檢查組一起再次入井,現場查看了該隱瞞地點,“復盤”了發現煤礦違法行為的過程。
“這個地方入口是用風筒布、風門封閉起來的,里面是獨頭巷道,我們這個礦還是高瓦斯礦井,這就是一個大的瓦斯罐。這里面還有刮板輸送機、開關等機電設備,這就是火源。這不就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嗎?山西省孝義市‘12·15’盜采煤炭資源導致透水事故的案例教訓就在眼前,煤礦企業沒有汲取教訓,仍然采用隱瞞的方式違法違規作業,這是極易導致事故的!”
“圖紙作假、隱瞞采掘工作面是重大事故隱患。按照《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煤礦將會受到被責令停產整頓、處50萬元以上200 萬元以下的罰款,煤礦企業負責人將會被處3 萬元以上15 萬元以下的罰款。采用隱瞞的方式違法生產不僅安全風險極高,從經濟的角度看,非法所得還不夠罰款,簡直得不償失!”
說上十遍,不如經歷一遍。事實擺在面前,檢查組的話真正觸動了在場的監管部門人員和煤礦人員。
“這次下井讓我深受教育,也知道我今后的工作重點和難點在什么地方。”鎮雄縣煤礦安全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表示。
檢查組隨即責令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現場盯班、煤礦企業立即組織人員對該地點進行密閉,并填繪上圖、編號管理。第二天,檢查組第三次入井進行“回頭查”,核驗了煤礦密閉打設情況,進行了拍照、錄像,確認、存檔,及時消除了該條重大事故隱患。
“檢查組第三次下井‘回頭看’是我沒想到的。檢查組對問題緊盯不放、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風令我欽佩。”煤礦負責人表示。
“經公開裁定小組討論研究,大家認為……現作出如下裁定:按照‘分別裁量、合并處罰’的原則,擬給予煤礦警告,責令煤礦停止建設15 天,并處罰款人民幣120 萬元整;擬給予煤礦礦長警告,并處罰款人民幣6 萬元整。”檢查組在公開裁定會上宣布了對煤礦及其負責人的處理結果。
公開裁定邀請法律顧問參與,組織周邊煤礦企業、縣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人員參加,作出上述處理結果。
參與公開裁定的煤礦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深受教育,一定汲取教訓,依法辦礦,落實主體責任,確保安全生產。”
“云南省委倡導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實行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深入基層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抓好落實。這次一線工作法的實踐,不僅提高了監察執法的實效,也促進了監管部門和煤礦企業提高依法辦礦、依法管礦意識,值得進一步總結和推廣。”檢查組組長表示。
檢查結束后,檢查組向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反饋了本次檢查發現的共性問題、突出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尤其針對煤礦采用假圖紙隱瞞作業地點的問題,在嚴肅查處的基礎上,要求縣委、縣政府嚴厲問責,對該案件實施“一案雙查”。同時,要求鎮雄縣舉一反三,嚴格整治,排查全縣煤礦是否存在類似情況,對主動報告、立即封閉、上圖管理的煤礦可以不予處罰或從輕處罰,對隱瞞不報、不知敬畏、頂風違法的煤礦發現一起按上限處罰一起,直至提請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