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毛澤東在江西尋烏進行社會調查時,創作了閃耀著唯實求真精神的經典之作《尋烏調查》,并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也強調:“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總結形成了聚焦預研、深蹲、實查、連心、求效五方面的“24 招”,推動調研工作切實取得實效。
預研是調查研究不可或缺的案頭工作,是確保調查研究工作高效有序開展的基礎,需用好以下5 招,有效夯實調研工作基礎。
對標對表。找準工作站位、明確工作方向、路徑方法,精準對標對表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鎖定調研“靶向標”,高效開展調研工作。
系統梳理。系統總結政策文件、背景材料、國際做法、研究報告、統計數據等多方面材料,建立調研資料基礎庫。在此基礎上總結提煉、精細分類,努力做到“在案頭知全局”。
案頭推演。科學設計調研提綱,周密謀劃調研步驟,采取有針對性的調研方法,預判障礙阻力,設計工作預案。通過事先推演切實把案頭工作做實做細,保障調研工作有條不紊開展。
結對支撐。聚焦評估督導重點領域,加強與研究機構的深度合作,努力發揮其人才、專業優勢,聯合開展調查研究,提升工作專業化水平。
混編借力。針對調研任務特點邀請高校智庫、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專家參與,凝聚合力、有效借力,確保參與調研的每個工作組都得到專業化的人才支撐。“在哪忙活”等老百姓一聽就懂的話,到了當地學幾句老百姓常用的“土話”,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
以誠意聽民情。深入一線和企業、基層群眾圍一張桌子、坐一條板凳,聊經營、談家常、聽困難、記訴求,讓企業和群眾敞開心扉,掏出心窩講出真話。
用真心問愁盼。聯合技術支撐單位提前掌握當地企業和群眾的問題訴求,在調研中著力跳出精心打磨材料的“包圍圈”和早有準備的“場面話”,重點圍繞企業和群眾最直接、最迫切的事項進行求證,切實把調研工作做到位。
抓住主要矛盾進行調解法是指勞動爭議調解員在進行調解時,依照勞資糾紛的具體情況,抓住糾紛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矛盾進行調解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進行調解一般表現為抓住申請調解當事人最關心的核心問題。
蹲點調研是深入群眾、了解實情、錘煉作風的好方法。可通過以下3 招,深入解剖,找出本質,發現問題背后的問題,切實找出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
深蹲真蹲。通過深蹲真蹲精準調研,把情況摸準摸透、把數據搞準搞實,找準群眾最盼、最急、最憂的問題,有效發現工作堵點、難點、重點和突破點。
下沉到底。以釘釘子精神直插一線,直抵現場,到最能發現問題的地方去,真正把心沉下去,認真扎實開展調查研究。
全面解剖。對發現的情況、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分析,抽絲剝繭細解麻雀,避免蜻蜓點水、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實查是調查研究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一環。可從細查、精查、巧查、暗查、快查5 個方面入手,采取技篩人查相結合、座談訪談相結合、明察暗訪相結合的9 招工作方法。
高效率“摸排”。用好互聯網輿情分析等多維度數據庫,在開展調研工作時寬領域撒網、摸清情況現狀、縮小問題尋找半徑,提升調研效率。
智能化“穿透”。對摸排出的情況和問題進行初篩核查,將信息手段與實際情況相互印證,對情況和問題進行穿透式了解,對問題進行精準定位。
兩條線“深挖”。將實地調研提供的情況與線上了解情況有效結合、深入分析、互相印證。線上用好技術手段提供資料數據支撐;線下組建精干隊伍,結合線上有效信息進行深查細挖。
多開“重點上門會”。對于重點部門、重點企業及時上門座談,充分體現對相關市場主體意見的重視。深入溝通了解真實情況,為研究提出務實管用的建議奠定堅實基礎。
多開“個別訪談會”。對調研重點和發現的重點問題,與群眾和企業主體開展一對一深入座談,使受訪企業、群眾卸下包袱,敢講真話、實話。
調研路線靈活機動。不打招呼、不走“經典線路”,直奔一線抽查,根據掌握的問題線索,隨時調整行程路線,有效發現問題。
不露聲色暗訪。通過專家、記者等隨行人員掩護身份,采用小股部隊游擊戰術,不露聲色大幅提高暗訪工作效率。
“點穴式”突擊。用信息手段篩選網絡輿情后再人工精選鎖定問題線索,借助當地熟悉情況的人員,快速出擊、直奔基層、直插現場開展“點穴式”突擊,有效獲取真實情況。
聚焦“如何走到群眾心坎上”這個命題,用好用白話促交心、以誠意聽民情、用真心問愁盼3 招,真正做服務群眾和企業主體的知心人。
用白話促交心。講老百姓的話,把機制、收入、程序、工作這些詞變為“這個怎么辦的”“掙多少錢”“需要你做些什么”
能否取得實效是衡量調查工作成敗的重要標尺。為實現政策的優化和工作質量的提升,需善用以下4 招,確保調查研究成果得到有效應用,真正取得實效。
去繁取精深析解剖。去粗取精、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去掉無效信息、理清邏輯鏈條,把真實情況提煉出來、把正確觀點總結出來、把問題短板揭示出來、把意見建議準確提出來。
聚焦問題推動整改。對梳理出的問題形成問題清單,明確責任對象。建立問題整改機制、壓實主體責任,努力用好通報、約談、評優評差、工作晾曬等手段,對各方形成有力督促約束。
糾偏完善疏通堵點。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和不當做法,及時督查糾正糾偏,在自身職責范圍內努力協調解決。
提出建議改進優化。從推動政策更好發揮效能的角度出發,將調查研究的經驗和結論轉化為能落地、真管用的意見建議,并積極協調政策制定部門改進優化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