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丹華
在陜北黃土高原上,大部分村莊都坐落在溝壑峁梁之間,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楊家溝村也不例外。
楊家溝村面積不大,不足9平方公里,人口僅千余人,但歷史悠久。村子面朝觀山梁,北靠水燕溝,東臨陽坬山,南接崖磘溝。楊家溝村西山上的扶風寨三溝相夾,一水環繞,易守難攻。站在楊家溝革命紀念館前的觀星臺上放眼望去,一處處革命舊址,一座座窯洞式四合院盡收眼底。
古村歷史風貌區的空間布局清晰地呈現兩種形態:山上莊園窯洞,山下自然村落。兩種布局形態都體現了濃郁的陜北生活氣息。
窯洞是一種古老的民居形式,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穴居。經過幾千年的演化,窯洞已經成為人類穴居文明的居住典范,在國際上被譽為中國五大傳統民居建筑形式之一。
楊家溝村的馬氏莊園規模宏大,風格各異的窯洞式四合院遍布全村。被命名為“新院”的四合院建筑,是其中最具藝術性的代表。這座院落的主人早年曾留學海外,后歸居于此,房主將西方建筑風格與窯洞文化巧妙融合。窯洞共11孔,依山而建,地基則是建在從東到西80多米長、9個自然生成形同飛龍的土梁上的。其中,中間3孔前伸,外觀哥特式尖頂,兩側開門,內設走廊,暗道取暖,三通納涼。在它們的左右兩邊分別是3孔中式、日式窯洞。在新院東、西兩側又各有1孔窯洞前伸。從空中看,這些窯洞凹凸交錯,三面凸出,兩面縮進,呈“山”字形,喻義家宅、家業像泰山一樣穩固。窯洞的窯檐下還有8個精美的石雕龍頭。窯內設置寢室、書房、會客廳、廚房、糧倉、衛生間等,水磨石板鋪地,地板下走煙道,地暖清潔衛生,舒適溫馨。窯前門臺寬敞,置納涼桌凳,庭院開闊,落落大方,東南城堡式院墻圍繞,門洞上方額題“新院”。
九曲是村里現存民俗文化活動中的一種,是在黃河流域被廣為流傳的民俗項目,是正月里人人參與的活動。每逢正月十九下午,人們敲鑼打鼓。渾厚的鑼鼓聲,是千百年來人們的希望,是黃土地催人振奮的氣勢。人們用高粱稈搭成一個四方形的圖陣,沿著九曲回廓,放上用泥做的油燈。
九曲像個城郭,又似一座迷宮,其回廓沒有重復路徑,因此有人把九曲稱為“九曲黃河陣”。夜幕降臨,數百盞油燈同時點亮,鑼鼓、嗩吶齊鳴,秧歌隊打頭進入“九曲黃河陣”。
同時,楊家溝村將當地的革命文化資源和建筑文化資源進行有機融合,形成了高度復合的天然影視拍攝基地。從革命題材到時代新篇,楊家溝村的窯洞院落、古橋路畔,為各種影視作品拍攝提供了豐富的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