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見于哺乳期女性,尤以初產婦為甚,往往發生在產后3~4周,初期主要表現為乳房脹痛、發紅、皮溫增高,可觸及乳房邊界不清的腫塊,觸痛明顯,如不及時治療,除上述癥狀會加重外,還會同時出現高熱、寒戰、頭痛、渾身酸痛等全身癥狀。
引起急性乳腺炎的原因主要為乳汁的淤積及細菌的入侵。其中,導致乳汁淤積的原因主要有:①乳頭過小或內陷,產前未能及時矯正,導致嬰兒吮吸困難;②乳汁過多,產婦未及時將乳房內多余的乳汁排空;③乳腺管不通暢。而導致細菌入侵的主要原因則是乳頭皸裂。
一般情況下,哺乳期女性在患上急性乳腺炎后是可以繼續哺乳的,世界衛生組織還鼓勵頻繁哺乳。專家提醒,預防急性乳腺炎,哺乳期女性要做好以下幾點:①每次哺乳前后要清潔乳頭;②乳頭過小、內陷或先天性畸形者,要及時矯正;③哺乳前期(尤其是初產婦)要避免進食大量油膩食物,以免導致乳汁過于黏稠而堵塞乳腺管,一旦發生積乳,要盡早疏通,排出淤積乳汁;④做好乳頭保濕工作,哺乳時間不要過長,讓嬰兒正確吸含乳頭,防止乳頭皸裂;⑤注意清潔嬰兒口腔,不可讓嬰兒含著乳頭睡覺;⑥一旦出現乳房疼痛、硬結等情況,應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