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峰,孫凌濤
(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薛家灣供電分公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100)
電網企業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以下簡稱綜自改造)更換二次設備過程工藝復雜,部分線纜需要帶電接入,有造成在運設備“誤跳閘”的危險。在綜自改造過程中,工作任務多,倒閘操作頻繁,安全風險很大,這就加大了綜自改造期間變電設備安全運維的難度。變電運維人員需要提前對變電站綜自改造中存在的危險點進行甄別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應對措施,以保證正在運行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某220 kV 變電站投運于1992-10-14,經歷了多年的擴建、改造,站內設備復雜,少部分設備實現了綜合自動化,接入了后臺機,大部分測控裝置和部分保護裝置仍舊為常規的晶體管保護,用著老式光字牌告警的中央信號屏。該站在此次改造中累計執行操作15 885 步,累計執行542 張工作票,共改造變電間隔53 個,改造保護裝置96 臺套,新建綜自系統1 套,改造“五防”系統一套。這里對該站在綜自改造過程中運維管理方面存在的風險分析如下。
因為該站是一座重要的地區聯絡變電站,綜自改造工作過程中無法將全站所有設備同時停電,只能采用設備輪停的辦法進行改造。本次綜自改造工作量巨大,在改造任務最重的5,6,7 三個月,周末都安排了綜自改造任務,疲勞作業是變電運維人員面臨的最大威脅。同時,當綜自新投設備充電倒閘操作過程中的操作邏輯與設備正常操作的“五防”操作邏輯不符時,就需要頻繁地解鎖操作,人員誤操作的概率大增。
該站投運后經歷了多次的改擴建和設備更換,施工廢舊電纜基本沒有清理,原有的舊電纜溝中電纜已經堆滿,不利于施工,同時該站結合停電還開展其他工作,又加大了運維人員的工作量。
在此次綜自改造過程中,該站基本每天都需要執行多張變電站第一種工作票,存在簽發錯誤工作票的風險;許可工作票時,存在安全措施布置不到位和保留帶電部分交代不清楚的風險;工作過程中,運維人員可能存在未能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施工人員違章作業的情況,存在監管不到位的風險。
在綜自改造過程中,運維人員需要監視中央信號屏、新后臺機、舊后臺機的信號,同時很多一、二次設備上的工作都需要將信號傳送到后臺機,廠家要在后臺機上進行數據維護工作;在保護傳動過程中,運維人員還需要在后臺機上核對保護信號,這就對運維人員監盤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后臺機廠家維護人員認為后臺機的警鈴聲音太吵,經常私自將后臺機警鈴關閉,這就存在出現異常事件時,后臺機不能及時發出音響告警的風險。
綜自改造的操作、監盤、辦理工作票等工作極大地分散了運維人員的精力,可能造成運維人員設備巡視質量下降,而倒閘操作頻繁導致設備接頭發熱的可能性增大,這就可能造成發熱缺陷不能被及時發現。
綜自改造期間,每次工作結束后都要由運維人員進行初步驗收,并參加綜自改造驗收小組組織的設備驗收工作,頻繁的設備驗收工作容易使驗收人員思想懈怠;同時,如果驗收人員采用的設備驗收方法不正確,沒有對照驗收規范進行驗收,運維人員在終結工作票的時候,沒有檢查工作質量,沒有檢查施工現場是否清理干凈,工作質量是否合格,則存在驗收把關不嚴,驗收不到位的風險。
在綜自施工過程中,為了確保施工安全,該站結合以往實施的大修技改工程工作經驗,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確保綜自改造施工現場安全。
為了控制因疲勞作業引起誤操作的風險,該站合理安排人員值班,在大型操作前啟動備班人員,保證當值運維人員人人都能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該站要求停電前一天晚上當值人員必須和調度員依據充電方案核對調度預令,并填寫第二天的操作票。因充電過程中的一些操作步驟與設備正常運行操作時的“五防”邏輯不符,導致部分操作無法使用“五防”裝置,為了控制該風險,該站要求運維人員要優先使用“五防”機上的開票操作,如該操作步驟確實不符合“五防”邏輯,必須由站長審核無誤后向上級防誤閉鎖管理專責申請解鎖操作。
該站要求運維人員在接受調度指令的時候,嚴格執行復誦制,并安排專人進行監聽,確保接令正確。操作票要由操作人員結合調度命令、充電方案和現場設備實際運行方式填寫并自查,無誤后交由監護人檢查,復查無誤后交由值班負責人檢查,復查無誤后再交由變電站站長進行檢查,層層把關確保操作票填寫正確。
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認真執行“監護復誦制”,尤其要注意防止“五誤”操作,要求掛接地線和合接地刀閘以前一定要驗電,送電前一定要核實送電范圍內設備確無地線。
對于新更換的保護裝置,投運前運維人員要認真核對保護定值,由站長、值班長會同繼電保護調試人員,依據保護定值單做好保護壓板投退工作,并由繼電保護調試人員書面交代保護壓板投退情況。投入出口壓板前一定要用萬用表測量該壓板兩端的直流電壓,確認出口回路沒有導通后才可以投入該壓板。
運維人員要嚴把工作票辦理關,由工作負責人和工作票簽發人在現場勘查基礎之上,提前到現場擬票,并將自查無誤的工作票草稿交由運維許可人審核;由運維許可人提出進一步修改意見,工作票簽發人、工作負責人、運維許可人共同對該修改意見進行討論,形成統一的意見后由工作票簽發人簽發工作票。
為確保交叉作業工作現場作業人員的安全,該站要求施工單位根據同一項工作內容因在不同設備上工作的風險不同,在觸電風險高的工作地點辦理變電站第一種工作票,其余地點辦理變電站第二種工作票。
運維人員在許可工作票前,必須將需要更換的測控、保護及自動裝置硬壓板全部退出,并將交、直流空開全部斷開;監督施工人員在拆除舊電纜前一定要先用萬用表測量該電纜確無電壓,確認無誤后方可以拆除,有效避免誤拆除線纜的風險。為了減少電纜敷設的風險,該站專門在110 kV 設備區和主變設備區新建了一條電纜溝,以提高施工效率,減少設備停電時間。
對于風險較高的工作,安排專人配合,并現場監督、管控,如對部分停電的線路間隔的母線隔離開關(一次帶電)機構箱內的接線、核對信號等工作,要求辦理變電站第二種工作票,工作前由工作人員向運維人員提出申請,由運維人員現場解鎖,并全程在現場監督其工作完成;工作完畢后變電運維人員立即將該機構箱上鎖,此舉有效地杜絕了施工人員觸電和誤操作風險。
對保護室內無工作的屏柜,該站要求運維人員將其全部上鎖并懸掛“運行設備”標示牌;對部分有工作的屏柜,在內部的運行設備上懸掛“運行設備”標示牌,在工作設備上懸掛“在此工作”標示牌,做好區分,并用玻璃膠帶將運行設備的端子排封閉,避免誤接線。
該站為了控制監盤不到位的風險,對監盤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并制定了相應的對策。全程安排專人監盤,不間斷巡視新、舊后臺機,中央控制屏,全面檢查掌握各個間隔設備運行工況,及時查看設備通信狀態是否良好。
在后臺機廠家售后技術人員進站工作前,與其簽訂禁止關閉后臺機音響的承諾書,安排專人定期試驗后臺機音響。運維監盤人員要做到對后臺機發出的每一個信號都要認真查看、分析,要確認信號的重要和緊急程度,酌情采取應對措施。
該站還要求施工人員除了在與后臺機和調控中心核對信號之外,必須將調試中保護測控裝置的檢修壓板投入,避免其向后臺機傳送信號,干擾運維人員的監盤工作,最大限度地為運維人員創造良好的監盤環境。
為了控制運維人員巡視設備不到位的風險,該站認真分析綜自改造過程中在設備巡視方面存在的危險因素,并制定了可靠的對策。在每次倒閘操作后都安排人員用紅外線成像儀進行測溫,在新設備投運后要做好特巡、測溫。
該站嚴格落實地區調控中心風險預警單所列措施,對運行方式變動后安全風險等級變大的設備、操作過的設備、新投運的設備、負荷大的設備、存在缺陷的設備加強巡視、測溫,確保變電設備保持良好的運行工況。
運維人員巡視設備時兼顧檢查施工現場。當發現施工人員有違章作業行為時,要立即制止,并立即匯報值班長和變電站長。如果該施工隊內施工人員多次違章作業,或者違章作業情節嚴重,必須立即對該施工隊進行停工整頓,并安排專人對其進行安全警示教育,經教育考試合格后才可以恢復工作。
為了控制驗收不到位的風險,該站嚴格按照上級電力(集團)公司下發的設備驗收標準,按照生技部門的統一安排,安排技術骨干參與由檢修、保護、運維、生產、信通、計量等多專業組成的驗收組進行驗收。
驗收人員嚴格按照上級電力(集團)公司《變電設備驗收管理規定》的要求,認真對照驗收卡片,逐項驗收,確保驗收到位;并填寫《新(擴)建輸變電工程生產驗收缺陷整改通知單》,交由施工人員整改。
運維人員重點關注可操作設備的驗收,安排技術骨干參加保護傳動驗收,并開展斷路器和隔離開關的分合閘操作,確保可操作設備的驗收質量。如果在驗收過程中發現有威脅安全運行的缺陷,要求施工單位必須在啟動前消除。
在運維人員和施工人員共同努力下,該站綜自改造工程按期圓滿結束,并獲得上級嘉獎。實踐表明,變電運維管理專業的這些好的做法對于確保該站在綜自改造期間的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也可供其他類似工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