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印發了《“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轉型、引領能源革命和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重大需求,堅持創新在能源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統籌發展與安全,以實現能源科技自立自強為重點,以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為依托,著力補強能源技術裝備“短板”和鍛造能源技術裝備“長板”,支撐增強能源持續穩定供應和風險管控能力,引領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
《規劃》遵循“補強短板,支撐發展”“鍛造長板,引領未來”“依托工程,注重實效”“協同創新,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提出了“十四五”時期能源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為:能源領域現存的主要短板技術裝備基本實現突破;前瞻性、顛覆性能源技術快速興起,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涌現,形成一批能源長板技術新優勢;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能源科技創新有力支撐引領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從引領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支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推動化石能源清潔低碳高效開發利用、促進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具體目標。
《規劃》圍繞先進可再生能源、新型電力系統、安全高效核能、綠色高效化石能源開發利用、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確定了相關集中攻關、示范試驗和應用推廣任務,以專欄形式部署了相關示范工程,并制定了技術路線圖。
一是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方面。提出聚焦大規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研發更高效、更經濟、更可靠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先進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支撐可再生能源產業高質量開發利用;攻克高效氫氣制備、儲運、加注和燃料電池關鍵技術,推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
二是新型電力系統及其支撐技術方面。提出加快戰略性、前瞻性電網核心技術攻關,支撐建設適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電源友好并網、源網荷雙向互動、智能高效的先進電網;突破能量型、功率型等儲能本體及系統集成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滿足能源系統不同應用場景儲能發展需要。
三是安全高效核能技術方面。提出圍繞提升核電技術裝備水平及項目經濟性,開展三代核電關鍵技術優化研究,支撐建立標準化型號和型號譜系;加強戰略性、前瞻性核能技術創新,開展小型模塊化反應堆、(超)高溫氣冷堆、熔鹽堆等新一代先進核能系統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核電站長期運行、延壽等關鍵技術研究,推進核能全產業鏈上下游可持續發展。
四是綠色高效化石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方面。
提出聚焦增強油氣安全保障能力,開展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輸運和煉化領域相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支撐油氣勘探開發和天然氣產供銷體系建設。聚焦煤炭綠色智能開采、重大災害防控、分質分級轉化、污染物控制等重大需求,形成煤炭綠色智能高效開發利用技術體系。突破燃氣輪機相關瓶頸技術,提升燃氣發電技術水平。
五是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方面。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能源融合發展,開展能源領域數字化、智能化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推動煤炭、油氣、電廠、電網等傳統行業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合,開展各種能源廠站和區域智慧能源系統集成試點示范,引領能源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