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鋒
在注重保健的人當中,曾掀起過一波補充益生菌的熱潮。商家投其所好,把益生菌當作“萬能神藥”大肆宣傳,引得消費者競相購買。益生菌是腸道有益活菌的總稱,它到底有何作用?真如廣告描述的那么神奇嗎?
許多人希望通過補充益生菌來改善胃腸道健康。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益生菌也常被用于腸易激綜合征、炎癥性腸病的輔助治療。在嬰幼兒使用抗生素或者治療腹瀉、便秘時,醫生也會配合使用益生菌。
然而,美國胃腸病學協會新發布的臨床指南指出,對于大多數消化系統疾病,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使用益生菌。這是第一份針對益生菌在多種胃腸道疾病中應用的臨床指南,發表在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的期刊《胃腸病學》上。
益生菌對健康的作用具有菌株特異性和個體差異性,不存在一種“萬能”的益生菌菌株,適用于所有人健康狀況的改善。
研究發現,不同種類的益生菌,基因組差別較大,即便是同種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之間也存在差異性。同一株益生菌在不同個體腸道中的定植也不同。
益生菌菌株能否在人體腸道中定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腸道中固有菌群的組成和結構。
因此,消費者應盡量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理性選擇益生菌產品,不要盲目購買。
益生菌和益生元,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物質。益生元是指能夠選擇性地促進腸道內一種或幾種有益菌生長繁殖,但不能被腸道消化和吸收的物質。
提醒大家,在重視益生菌的同時,別忽視了益生元的重要作用。要知道,沒有足夠的益生元,益生菌是會死掉的。益生元是支撐益生菌活下來的養分,只有腸道內有充足的益生元,益生菌才能大量繁殖,進而維持腸道健康。
現在市面上,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種類繁多。益生菌大都包含乳酸菌和雙歧桿菌。常見的益生元有:①功能性寡糖,如低聚果糖、木寡糖、半乳寡糖、異麥芽寡糖、大豆寡糖、松木寡糖、乳果寡糖等;②膳食纖維,如菊粉、水溶性膳食纖維、聚葡萄糖等。益生菌產品中常添加的益生元是低聚果糖、木寡糖、菊粉和水溶性膳食纖維。
一是最好選擇復合型益生菌產品,也就是益生菌與益生元的結合性產品。比如,在雙歧桿菌中添加了低聚果糖,這種組合可以讓所補充的雙歧桿菌增加10~100 倍,比單一補充益生菌的效果強很多。
二是選擇含有兩種及以上益生菌的產品。研究顯示,多種益生菌相結合的功效大于一種益生菌的功效。
對于乳酸菌飲料,消費者在購買時應注意區分產品類型。我國相關標準規定,乳酸菌飲料產品標簽應標明活菌(非殺菌)型或非活菌(殺菌)型,選購時可以通過標簽標示進行區分?;罹腿樗峋嬃显谫A藏、運輸過程中脫離冷鏈,會導致乳酸菌活菌數下降且影響口感;消費者購買后應及時飲用或盡快放入冰箱冷藏。酸奶也是如此,購買后應根據標簽合理保存,以保證其中的菌株活性。
增加腸道中有益菌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攝入益生菌或益生菌制成的食品(如泡菜、豆豉等);另一種是吃有益菌喜歡吃的食物,幫助益生菌活下來、活得好。
補充益生菌的最大問題是,胃是強酸性環境。益生菌耐酸性很差,進入人體后活下來的概率非常低,能順利到達腸道起作用者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益生菌菌種穩定性不強,在常溫下容易死亡。
益生菌產品從被生產出來到被消費者購買,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已有大量菌群死亡。益生菌的數量可能從十萬級掉到萬級,甚至更少。因此,與其攝入外來的益生菌,不如增殖體內的有益菌,也就是說“吃菌”不如“養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