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進
(大唐保定熱電廠,河北 保定 071051)
蒸汽是火力發電廠工藝流程中的重要介質,不僅可以推動汽輪機做功產生電能,也因其含有大量熱能,使得蒸汽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隨著越來越多的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投運,火電機組裝機容量不僅滿足了社會對電能的需求,也為工業企業的正常生產提供了大量的熱源與動力。
由于火力發電廠系統中包含大量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為了保證機組安全穩定運行,防止重大生產事故的發生,加強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國家先后頒布了一系列關于特種設備的法律法規,電力企業需要依照法規對壓力容器進行驗收,辦理登記注冊,并保障壓力容器使用安全。
火力發電廠中壓力容器種類較多,除電站鍋爐外,根據特種設備目錄中承載一定壓力的設備,最高工作壓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 (表壓)的氣體、容積大于或者等于30 L且內直徑大于或者等于150 mm的固定式容器的要求,火力發電廠中高壓除氧器、高壓加熱器和工業蒸汽聯箱也符合壓力容器的范圍。但由于電廠的壓力容器參數相對較低,制造廠家也較多,安全管理更難把控。另外,有些電力建設項目需要根據自身條件對原有的系統進行改造,對新安裝的熱力管道與蒸汽聯箱質量管控不到位也增大了壓力容器安全管理的難度。
以某電力建設項目為例,規劃中的新機組位于現有2臺機組的擴建端。由于現有機組的工業蒸汽管道橫穿新建項目場地,為不影響新建熱電聯產機組的建設,需要在“五通一平”施工期間對原有工業蒸汽管線進行遷改,且由于遷改管線較長、受影響熱用戶數量多,為降低管路損失、減少管架上管道數量,將在新建項目廠區界內建立新工業蒸汽聯箱。按照工業蒸汽參數0.88 MPa/406 ℃,工業蒸汽聯箱尺寸DN1000×5 m,符合特種設備目錄中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的要求,需依照法律規定對其進行驗收并辦理登記注冊。
(1) 開工前。由施工單位攜帶資質證明及設計圖紙等資料到建設項目所在地特種設備主管部門辦理安裝告知書,需注意辦理告知的圖紙應為正式圖紙,加蓋設計單位設計專用章,且應根據安裝后的投運情況將涉及到的特種設備施工圖名稱與主項目名稱加以區分,避免與主項目名稱一致導致特種設備注冊進度延遲,影響投運。辦理告知3日后施工單位攜帶工程安裝監督檢驗委托書到項目當地特檢所簽訂委托檢驗協議后方可開工。
(2) 施工中。安裝工程開始后特檢所將按照檢驗協議對施工過程進行檢查,現場監檢項目包括施工單位資質證明文件、設計資料、焊接工藝評定資料、焊工資格證、管道材質證明及施工方案等,并對焊接施工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對無損探傷報告及射線探傷底片進行抽查,施工過程中如遇到關鍵節點,如水壓試驗、氣密性試驗或管道吹掃,施工單位必須提前通知特檢所監檢人員到場。
(3) 完工后。安裝工程結束,施工單位按照特種設備驗收清單進行資料收集,到項目當地特檢所辦理監督檢驗報告。完工后統一形成管道清冊報審并結合監督檢驗報告到特種設備主管部門辦理登記注冊,應至少在設備投運的30天前上交注冊資料,取得特種設備使用許可證后方可投運。
電力項目建設周期長,人員流動性較大,施工單位為了控制成本往往根據現場工作量在若干個項目中調配施工人員,造成施工人員不固定。以某電力建設項目為例,“五通一平”期間先后有10名焊工參與施工,焊接作業人員頻繁更換,增大了項目單位的安全教育和特種作業人員資格審查的工作量,影響了工期進度,新到場的焊工對現場危險點不了解,焊接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安全與質量管理。
項目單位應進行完善的施工組織設計,制定施工方案前詳細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嚴格按照圖紙進行施工,加強現場巡視。施工單位應保證現場焊工人員固定,加強安全教育使之能夠適應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焊工應先做焊接工藝樣板,經過監理驗收后方可正式進場作業。
焊口檢測是檢查焊接質量的重要手段,現實中存在施工單位不按照技術規范要求,用嚴密性試驗代替探傷的情況。此外,施工單位在現場沒有配備專職金屬檢測人員,焊口檢測工作滯后,檢測報告交付進度緩慢,且沒有探傷的管道管溝無法回填,增加了現場安全管理難度,影響工程進度。
項目單位應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管理,對不遵守技術規范要求的情況一經發現嚴格考核。施工單位在檢測工作量大的情況下應安排專職的金屬檢測人員攜帶無損檢測設備常駐項目現場,并選擇接近項目所在地的檢測公司以加快探傷報告交付進度。
項目單位專業人員金屬檢測知識欠缺,無法更好地對焊接質量進行監督管理。建設高峰期現場作業面積較大,專業人員巡視不到位。需配備專職金屬監督專業人員,專業人員應在深入現場的同時加強對金屬監督知識的學習,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
(1) 設計單位在編寫設計說明時需引用最新的電力行業標準,且要符合特種設備驗收要求,圖紙加蓋壓力容器設計專用章。
(2) 項目單位加強圖紙審查力度,及時發現圖紙與設計說明中的問題,完善檔案管理,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對辦理特種設備所需材料進行查漏補缺,形成安裝-驗收-注冊全過程管理。
(3) 施工單位提供的探傷報告數量應符合設計說明中的焊口檢測率,重要部位監檢中曾發現不合格的焊口必須有詳細的資料。對于射線探傷的焊口,底片數量應結合管道壁厚且不少于規范要求。
(4) 焊工資格證信息齊全,并歸納匯總參建焊工信息,按照實際情況將每一道焊口與焊接作業人員信息相對應。
(5) 施工單位制定詳細的焊接工藝指導書與施工方案,內容需符合項目實際。
(6) 項目單位在配備專職金屬監督人員的同時應加強專業人員關于特種設備辦理工作流程、法律法規與國家標準的學習。
(7) 辦理特種設備使用許可證所需資料較多,資料收集涉及生產、安監、物資等多個部門,各部門應加強檔案管理并協同合作。
(8) 開工前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工期,應盡量提前完成壓力容器的安裝工作,為辦理使用許可證留出充足的時間,杜絕發生在取得使用許可證前違規投運的情況。
(9) 施工單位應加強與項目單位的配合,制定施工組織設計與方案,采用更合理的人員調配,保證施工連續性。
(10) 完善檔案管理,按照辦理驗收的資料清單對檔案進行梳理,提高特種設備驗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