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建偉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快速甩負荷(fast cut back,FCB)是指機組在高于某一負荷之上運行時,因內部或外部發生故障與電網解列,瞬間甩掉全部對外供電負荷,僅維持鍋爐、汽機、發電機的運行,實現“帶廠用電孤島運行”的自動控制功能[1]。FCB 運行對機組尤其是汽輪機的損傷極大,會縮短機組壽命。但是,在印度、印尼等電力發展不足的國家,電網非常薄弱,也很不穩定,整個電網和發電廠的管理還存在很多問題,發電機組誤跳或外部原因造成機組跳閘的機率很高,出于及早恢復發電和減少電網倒送電的目的,普遍要求機組具備FCB 運行能力[2]。海外某燃煤電站350 MW 項目是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實現FCB 演示試驗的燃煤機組,其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機組為350 MW 國產亞臨界燃煤機組,具體配置如下。
(1) 鍋爐是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生產的SG-1200/17.5-M741 型采用亞臨界參數、自然循環、單爐膛、四角切圓燃燒方式、一次中間再熱、平衡通風、固態排渣、露天、全鋼懸吊結構Π 型汽包爐,制粉系統采用正壓直吹式制粉系統,配置六臺中速磨煤機,五用一備。
(2) 汽輪機是上海汽輪機有限公司生產的N350-16.7/537/537 型亞臨界、反動式、單軸、一次中間再熱、雙缸雙排汽、凝汽式機組。
(3) 發電機是上海汽輪發電機有限公司生產的QFSN-350-2 型,額定容量412 MVA,額定功率350 MW,冷卻方式為定子繞組水冷,轉子繞組及鐵心氫冷。
(4) 旁路采用高、低壓二級串聯旁路系統,容量為鍋爐最大連續蒸發量(boiler maximum continuous rating,BMCR)的30 %,用于改善機組啟動條件、避免再熱器干燒、回收工質,提高機組運行的經濟性。
(5) 鍋爐在燃用設計煤種時最低不投油穩燃負荷為40 % BMCR,設計配置兩只主蒸汽壓力泄放閥(pressure control valve,PCV),泄放流量為20 % BMCR;配有汽包4 個安全門,過熱器出口2個安全門,再熱器入口2個安全門,出口3個安全門。
(6) 給水系統設置兩臺50 % BMCR 容量的汽動給水泵和一臺25 % BMCR 容量的啟動/備用電動調速給水泵。給水泵汽輪機正常工作汽源來自主汽輪機的四級抽汽,當主汽輪機負荷降至正常汽源壓力不能滿足要求時切換到備用汽源。
在FCB 工況下,旁路打開,鍋爐快速降負荷,汽輪機進入轉速調節模式,各種主要輔機如引風機、送風機、給水泵、循環水泵等也要維持穩定運行。因此,為實現FCB 功能,電廠的系統配置會有所不同,協調控制的難度也大大增加。
2.1.1 鍋爐側
(1) 鍋爐PCV 閥控制要單獨設置FCB 定值區。FCB 信號一發出,PCV 閥必須立即觸發開啟泄壓,以減小蒸汽壓力波動幅度,這樣對給水調節、高旁開啟有利,也能最大程度避免超壓。
(2) 給水控制回路的修正。發生FCB 時鍋爐汽水系統變化劇烈,汽包虛假水位嚴重且不可避免,對給水系統的調節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控制回路增加FCB 造成的汽包壓力波動前饋,還必須新建FCB 狀態下主汽系統新的數學預估模型和參數來參與給水控制。
(3)汽包鍋爐燃燒控制要增加FCB 造成汽包壓力波動前饋和高/低加退出運行的回路參數修正。FCB 動作,燃燒系統甩至機組最大連續工況(maximum continuous rating,MCR) 的40 %,應先穩定機組工況,根據汽包壓力變化前饋適當提前增加燃料,提高蒸汽溫度,汽溫回升后再逐步遞減回40 % MCR 正常工況。
(4) FCB 觸發后,主、再熱蒸汽減溫水立即快減到0 且閉鎖投運減溫水2 min,將煙道擋板再熱器一側全開,低壓過熱器一側關閉,退出鍋爐吹灰器運行。
2.1.2 汽輪機側
汽輪機在旁路投運的低負荷工況下有以下運行和配置要求。
(1) 增加高排通風閥尺寸或容量。鍋爐最低穩燃負荷和廠用電運行時汽輪機的負荷不匹配,多余的蒸汽排入旁路,導致低壓旁路壓力(即高排壓力)升高,需打開高排通風閥以維持較低的高排壓力。對于常規不帶FCB 功能的機組,高排通風閥僅承擔啟動流量,如滿足帶廠用電運行,通風閥尺寸或容量需增加1 倍以上。
(2) 旁路容量及選型:在機組重新并網前,要求旁路絕對壓力降低至0.828 MPa 以下,以保證并網后高排逆止門能打開,旁路容量選擇時需要考慮該工況。
(3) 背壓限制:為了防止低壓缸排汽溫度高,廠用電運行時需要保持較低的凝汽器背壓值和再熱溫度。
(4) 高、低旁路必須是液壓或氣動控制,具備快開功能,自動調節性能良好。日常運行期間高、低旁路在熱備用狀態,FCB 一旦觸發,高、低旁路立即開啟泄壓,和PCV 閥配合消除鍋爐超壓危險,直至鍋爐主汽壓降至40 % MCR 工況對應值后再維持該壓力。
2.1.3 電氣及控制
電氣要修正滅磁邏輯。一般情況下,發電機解列后廠用電會切換至備用變壓器,并由勵磁柜進行滅磁,發電機出口電壓降至0。但FCB 不同,勵磁系統要能快速減磁而非滅磁,必須實現維持發電機出口電壓正常及帶廠用電的功能[2],以維持機組孤島運行。
2.1.4 DCS 控制邏輯
DCS 控制要包含FCB 工況判斷及相關控制策略,包括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digital electric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DEH)的控制策略。
機組初始設計并未考慮FCB 功能,為了實現FCB 演示試驗,在設計上作了一些變更,對DCS邏輯(包括DEH 系統控制邏輯)進行了適應性優化。
2.2.1 設計方面
(1) 考慮FCB 工況汽輪機高壓排汽參數和下游蒸汽流量需求,再熱器冷段(冷再)至輔汽聯箱管道由φ219×9 mm 優化至φ273×11 mm。
(2) 高排通風閥原口徑為5.24 cm,用于汽輪機啟動沖轉,但不足以承擔并網帶負荷后的高壓缸通流量(高排逆止門未開啟),經計算高排通風閥口徑改為20.23 cm。
(3) 鍋爐原設計配置兩只PCV 閥,需增加一只PCV 閥,排放總流量達到30 % BMCR。
2.2.2 控制邏輯方面
(1) 增加FCB 判斷條件。
(2) 增加FCB 過程的DEH 控制策略。
(3) 增加FCB 過程的旁路控制策略。
(4) 增加FCB 工況鍋爐主蒸汽壓力控制策略。
(5) 增加FCB 工況燃料控制策略。
孤島試驗前,進行PCV 閥的開關試驗、油槍試投;汽機的交直流油泵、電動給水泵、真空泵和凝結水泵試運;聯鎖投入;輔汽供汽由四抽和冷再同時供應,除氧器加熱改為輔汽加熱;柴油發電機試投;廠用電快切檢查試投合格;試驗前方案討論交底,試驗過程注意事項交接、人員預演等。
機組負荷352 MW,僅解除汽包水位保護功能(退出10 min),高、低壓旁路閥均為自動控制方式且開度為零,輔汽供汽由四抽和冷再同時供應,除氧器加熱改為輔汽加熱,汽包水位調節在孤島運行信號發出后由三沖量自動變為單沖量調節,在協調控制模式下,三臺磨煤機負荷設定為每臺30 t/h,且孤島運行信號發出后自動退出協調控制,鍋爐保持90 t/h 的輸煤量。在FCB 信號觸發10 s 內不進行手動干預。
從10:14 開始試驗,到再次并網9 min,閥位變化平穩,且汽機轉速和主蒸汽、再熱器溫度未有大的變化,主汽壓力最高達18.1 MPa,汽輪機轉速最低至2 805 r/min,汽包水位在孤島期間最低-150 mm,最高110 mm。
試驗取得了成功,但對在過程中暴露的一些問題還需引起重視。
(1) 汽動給水泵轉速降低幅度較大,維持汽包水位比較困難,應關注FCB 工況下給水泵汽源穩定供應問題。
(2) PCV 閥開啟后,凝汽器熱井水位偏低,應關注可靠的除鹽水補水措施。
根據本次試驗,對類似機組FCB 試驗的建議如下。
(1) 國內電網日趨完善,對機組FCB 功能不做強制性要求,而國外很多國家有明確要求,因此出口機組應當從實際需求出發,在設計階段就考慮配置相關功能,否則后期進行再改造的投入較高。
(2) FCB 試驗前,機組需具備一定的條件,鍋爐、汽機、電氣、主要輔機等相關準備試驗成功后,才能進行FCB 試驗,且必須提前做好試驗預案,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操作人員熟悉試驗方案、操作要點及參數控制范圍,避免誤操作對汽輪機造成影響。
(3) 提高機組自動化運行水平,FCB 過程中盡量減少人工操作,實現全過程自動控制。
火電機組FCB 試驗已成為海外項目的基本配置。為實現該功能,滿足海外市場開拓的需要,在出口機組的設計階段,就必須將FCB 功能納入初始設計,增加相應的配置和控制邏輯;在調試階段,綜合考慮FCB 動態過程,對機組參數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設定,為FCB 功能實現做好準備。
FCB 是一個極端的破壞性工況,在機組全壽命周期內,只有通過提高總體設計水平,做好與電網的各方面的配合,加強全廠安全質量管理和提升機組運行、維護水平手段,才能降低發生FCB 的概率,確保機組安全、穩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