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infection)是指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侵入人體所引起的局部組織和全身性炎癥反應。機體各個器官、組織、系統均可以發生感染。感染引起的疾病稱為感染性疾病,部分具有傳染性,且不同器官系統的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存在一定差異。通常醫生會針對感染的病原體類型選擇合適藥物進行治療。經過積極的治療后,患者多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預后良好。
①合理休息、規律作息,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熱量及維生素,適當多飲水。
②保持休息環境溫濕度舒適、空氣流通,定期通風換氣。
通常針對不同的病原菌選擇相應的治療藥物,常用藥物包括抗菌藥物、抗真菌藥物、抗病毒藥物、抗結核藥物等。
①抗菌藥物:是治療細菌感染最常用的一類藥物,常用藥物包括青霉素、紅霉素、頭孢曲松、頭孢噻肟、甲硝唑、克林霉素、莫匹羅星、左氧氟沙星、氨芐西林等。有時醫生還會根據患者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
②抗病毒藥物:明確病毒感染時,可根據病毒的類型酌情選擇阿昔洛韋、噴昔洛韋、泛昔洛韋、奧司他韋、利巴韋林、干擾素等。
③抗真菌藥物:常用藥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等唑類藥物,以及特比萘芬、萘替芬等丙烯胺類藥物。
④抗結核藥物:當患者發生結核桿菌感染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異煙肼、乙胺丁醇、鏈霉素和利福平等藥物治療。
摘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