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志
(廣西桂通工程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9)
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穩步發展,大量的橋梁工程項目開始實施,許多工程企業在施工建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在原有的橋梁工程基礎上,應用了一些新的工藝和技術,比如,裝配式橋梁的出現,不僅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也降低了施工難度,特別是在很多交通不便的山區,裝配式橋梁的設計可使得施工作業順利進行。但山區裝配式橋梁的設計中,為保障設計質量,需根據山區的地形地質與水文,遵循相應的設計標準,克服山區不利的條件限制。
以某山區橋梁工程為例,此橋梁采用的是裝配式施工工藝。結合對現場情況的調查,此橋梁位于水電站下游約120 m的位置,現場為河流沖積階地地貌,兩岸的地形雖有起伏但是起伏相對較小。為滿足施工建設要求,經由全面的規劃設計,將此橋梁建設在地面標高138.12~142.05 m之間,在此區域內的地形起伏異常大。為開展更為科學的設計,設計前期組織專人深入工程現場開展了相應的勘察,勘察期間為枯水期,橋址位置的河流斷面寬15~20 m,水深1 m,水流流向為自北向南,在豐水期的水流湍急且水量較大,水流、水量受季節性因素的影響較大。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橋梁工程領域已經開始了裝配式建筑的建設,對于很多山區,因為地形地勢的起伏較大,為克服地形條件的不利限制,可在此處進行橋梁的建設,經由橋梁建設,可大大減少現場不利環境因素的限制。由于山區的地理條件和環境特征,裝配式橋梁十分適用,裝配式橋梁施工中,很多的構件可直接在工廠內預制完成,最后將其直接運輸到現場開展組裝和連接,這種預制生產的方式不僅可提升整體的施工效率,縮短施工周期,更可保障工程質量[1]。此外,裝配式施工作業下,大量構件在工廠內生產,也就減少了在現場施工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與傳統的橋梁工程相比,裝配式橋梁的質量控制容易,施工標準化,整體的施工效率較高,施工作業更為安全與高效,因此,無論是從經濟性還是技術性的角度,裝配式橋梁都是有優勢的。
山區的橋梁建設如果選擇裝配式橋梁,在開展設計的過程中,需嚴格按照橋梁結構的安全、穩定與耐用作為首要的設計原則,將橋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設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避免后續在橋梁投入使用后因為結構安全性、耐久性不足所引起的運營問題。
山區橋梁施工可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為符合綠色環保施工的要求,在前期的設計工作中,也需考慮生態環保的要求。需根據山區地形地勢、水文土質等情況制定最為環保的設計方案,使得施工建設時,對山區原有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2]。
山區橋梁的建設難度大,為克服現場諸多不利條件的限制,在開展施工建設的過程中,同樣需考慮經濟方面的因素。如果裝配式橋梁方案的成本非常大,超過了建設方原有的預期,就不可能執行該方案。因此,在山區裝配式橋梁的設計中,有關人員要做好經濟性的分析與論證。
山區的地形地勢復雜,在開展橋梁結構的設計時,需考慮的因素相對較多,有關設計人員要依據對山區現場的環境分析和調查,選擇出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橋梁方案。裝配式橋梁設計應注意以下要點。
對于山區的裝配式橋梁來說,結構與跨徑是設計中需重點關注的方面,如果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選擇常規的U形梁結構,在后續的施工建設中,可能會因為山區現場的曲線半徑、超高緩和段等存在較大的技術難題,而影響到最終的橋梁建設質量。因此,為克服在裝配式橋梁中U形梁結構的劣勢,相關設計人員要對比U形梁和箱梁結構,將二者組合形成新的U形梁結構,經由這種結構在山區裝配式橋梁中的應用,可有效發揮其優勢。根據山區裝配式橋梁的實施經驗,空心板梁條件下,當跨度在20 m的情況下,工程的經濟效益是最高的,一旦跨度尺寸超出了這一條件,橋梁的經濟性無法保障。通過對空心板、小箱梁和T形梁的結構形式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小箱梁與T形梁的成本偏低,一旦橋梁的跨徑超過了20 m,更適宜采用T形梁結構[3]。T形梁結構較為簡單,受力分析容易,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為達到質量目標,只需要遵守相應的施工規范即可。當下在很多山區裝配式橋梁的結構設計中,都采用的是T形梁結構,利用此結構能夠體現出經濟、社會方面的效益。
山區裝配式橋梁的設計中,為達到良好的施工效果,一般要選擇標準跨徑尺寸,可選擇的尺寸為20 m、25 m、30 m、40 m、50 m這幾種。如果在現場的橋梁設計中,選擇的是50 m以上的跨徑尺寸,將無法保障橋梁經濟效益的實現,且在后續施工作業的進行中,不論是運輸還是施工作業中,都會遇到難題。選擇使用標準跨徑尺寸,可在現場的橋梁施工作業中,大大減少施工工序,保障加工制作的便捷性。但實際上,山區地形條件是比較惡劣的,因為地形條件的復雜性,線路選擇可能無法達到標準要求,因此,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在設計工作中,需根據對山區情況的掌握,對跨徑尺寸進行調整,如以某橋梁項目為例,該橋梁的曲線半徑尺寸偏小,臨近山體一側的結構,其穩定性和安全性都不符合要求,為提高橋梁設計水平,最終選用了跨徑標準尺寸與非標準尺寸相結合的形式,在這種形式下,雖然現場的施工作業量明顯增大,但工程結構的穩定性卻大大增強。
在橋梁工程中,墩臺是橋梁的重要結構,為上部結構的支撐結構,在實施裝配式橋梁的設計中,也需根據橋梁現場的情況,來進行墩臺形式的選擇。山區的地形條件是墩臺設計中需考慮的重點因素,就現階段山區裝配式橋梁的設計來看,其橋臺大多都設置在山坡部位,這種位置選擇,使橋臺的承載力、橫向坡度尺寸都相對較大,可選擇重力U形、肋板臺與柱式臺。如果山區橋梁現場的坡度相對緩和,更適宜選擇肋板臺和柱臺式;如果現場的地勢較為陡峭,或者地質條件相對惡劣,U形臺更為合適。橋梁設計的過程中,有關設計人員要做好對臺后土壓數據的掌握和計算,如果標準填土高度達到了相應的要求,U形臺的高度應≤8 m,而肋板臺、柱式臺分別應在12 m、5 m以內[4]。為實現設計優化,具體的設計工作中要加大對現場地形條件的利用,對U形臺部分的加固處理,可采用臺階方式,通過這種處理方式,可大大降低現場施工的成本消耗;而對于基礎處理的部分,則可通過碎石土或者片石回填的方式來提高基礎的穩定性。從山區裝配式橋梁的結構性能和特點來看,其穩定和安全的目標能否達到,必須保障橋墩的設計質量,特別要注意橋墩高度的控制。如果橋墩高度≤20 m,為矮橋墩,可選擇圓形的橋墩形式;當橋墩高度在20~40 m時,一般可選擇薄壁墩,這種橋墩單重小且成本低;如果墩身高度>40 m,由于橋梁對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就需要選擇矩形薄壁或者全幅雙柱式大挑臂墩[5]。
對于山區裝配式橋梁來說,橋墩的高度比較高,縱坡坡度大,這種特點使橋梁結構設計面臨較大的難題,一旦缺乏對這一特點的考慮,可能會在橋梁投入使用后發生上部結構下移的情況。因此,為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需在橋梁主梁的縱向位置上進行限位結構的布設,在布設了限位結構以后,可有效抑制橋梁使用時主梁的滑移。如果從曲面橋支反力和曲線橋變位方向的角度來進行設計優化,最好采用盆式支座,可大大提高承載力。
相關設計人員要依據對山區現場情況的分析,對比現場適合采用高路基方案還是陡邊坡方案。從大量的山區橋梁工程實施經驗來看,高路基施工方案在相近隧道處峽谷較淺的地方使用較多,其優勢是隧道土方的運送更為便捷且高效;如果現場填土的運送距離相對較遠,通過架橋的方式可避免邊坡失穩的問題。因為山區現場環境的特殊性,如果采用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案,可能會使路基呈現高低不一的情況,一側填方會明顯高于另一側,在后續預制板拼接作業的進行中,需考慮路基填方的這種高度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處理。在一些山區橋梁中,會選擇半幅橋梁半幅路基的方案,在此方案執行時,需在路基部分進行擋土墻的布設,以通過擋土墻來進行邊坡的加固。
在一些山區橋梁中采用的是裝配式橋梁方案,為使裝配式橋梁設計滿足山區橋梁的建設要求,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有關人員需加大對山區情況的調研,在調研基礎上進行裝配式橋梁的設計優化,確保設計細節可滿足山區現場施工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