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南海中學 張鶴貴
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發展自身綜合能力,提升其在學習中能夠用到的邏輯思考能力、理論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而教師若想在初中物理實踐教學的課程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從課程中的具象化知識出發,引導大家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理論知識的探索,同時利用自身的觀察、聯想等行為強化對初中物理內容的理解,最終彌補當前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仍存在的不足,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
當核心素養觀念被融合到課程中時,不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因為這一教學理念的形成并應用時間并不算太長,所以一些實質性的課程內容和形式并沒有被撼動,從而使當前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仍存在很多不足,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效率不高、課程發展狀況也不盡如人意。據調查,當前很多阻礙中學的課程發展問題都出現在這樣兩個方面:
很多學校的物理實驗課程設計方面都較為單一,因為實驗的器具不足,所占用的課程時間也較少,所以很多教師就取消了這一實驗過程,直接將實驗的結果傳達給學生。而沒有取消的實驗環節,也會因為這些原因而導致實驗過程非常單一,難以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物理實驗的魅力,無法成功激發其學習興趣。此外,很多教師都會在課程中將一些實驗過程講述給學生聽,但具體進行實驗操作時,卻因為實驗設施不足、教師對實驗過程不重視、實驗開展形式不夠有趣等原因,導致實驗課程高開低走,進而使整體的課程進展緩慢,效率低下。
例如,教師在進行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中第七章第二節“靜電現象”的內容教學時,就完全可以應用一些簡單的生活化素材進行相應的實驗,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對課程的內容記憶更深,還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探究知識的欲望。但由于部分教師課程設計時安排不當或課前準備不足,導致實驗的效果不太理想,甚至還有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暫時沒有接收到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這就導致其會在潛意識中規避課程實驗,認為這樣的活動“沒有意義”。也正是因為教師的這種想法,使得課程的開展過于單一,學生積極性不強。
大部分初中物理實驗課程發展不如意的原因還在于課堂上的實驗機會少、內容少,進而導致學生在課程中進行自我操作的機會不多。但初中物理的教學內容中其實是包含有大量的物理實驗過程的,也只有當課堂上出現實驗過程,學生親自進行實驗后,才能夠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實驗的魅力,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的含義。此外,初中物理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一門技術類綜合學科,學生如果能夠將物理實驗中的過程、結果、意義都了解透徹,對其后續內容的學習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師若想更好地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以便其能夠形成自身更好的綜合能力素養,就要從增加課程中實驗所占課程整體的比重這方面入手,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實踐操作,從而調動起大家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
從上述兩點不足中我們能夠看出,當前初中物理實驗課程的進一步開展的難點問題就在于,教師對于實踐課程的重視力度不夠、學生進行實踐的機會不足,以及學校內實驗設施準備不夠充分。對此,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和學生的角度進行不同的課程改革,最終以有效地培養出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的,進一步發展其個人綜合能力素養。
教師要從自己的角度進行考慮,因為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實驗教學,來強化學生的各項能力,所以教師就應該更加重視課程中的實踐活動開展,保證實驗活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對此,筆者認為教師能夠從兩個方面進行自我教學技能的完善。
第一,教師要想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不能夠再被應試教育的觀念束縛,要將課程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從而充分發揮其自主能動性,發散其思維。同時教師還要意識到當下新課改提出的具體要求,切實將課程中的實踐活動盡快落實,以保證學生能夠科學、合理地發展自身的動手能力,再利用強有力的教材知識與實驗課程相結合的方式,養成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學習理解能力。具體操作起來,我們可以簡單地以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中第一章“聲現象”內容為例,教師在進行這一章節內容的講述時,其中有一個小知識點可以利用簡單的實驗來進行有效教學。在進行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簡單地準備一個手機、一個玻璃鐘罩和一個小型的真空抽取器,隨后教師可以將手機聲音調至最大,將其放入玻璃罩中,這時學生會發現手機所放出的音量變小了,之后教師再利用真空抽取器,將玻璃罩中的空氣慢慢抽出,隨著空氣的流出,大家能夠聽到的聲音也變得越來越小,直至某一時間點,大家就完全聽不到手機發出的聲音了。在這樣一個簡單的實驗中,既能夠幫助大家加深對“真空不傳聲”這一知識點的記憶,同時還會在不占用課程太多時間的基礎上,使課程氣氛變得更加活躍,這對整體課程的效率提升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第二,教師要將實驗的現象放大,讓學生都能夠直接地看到、聽到、感受到物理實驗后形成的現象,這樣才能夠徹底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就可以在進行實驗理論的講述前,引導學生自行操作一遍實驗過程,讓他們親身感受課程中的重難點問題應該在哪些方面,同時有效培養其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中第十章第三節“氣體的壓強”相關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是開展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并恰當地將實驗結果放大。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大家做一個實驗演示:先在空的塑料瓶內灌一些熱水,隨后將熱水倒掉,并瞬間將瓶蓋擰緊,這時我們能夠發現塑料瓶很快就被空氣“壓癟”了。這樣的實驗很簡單,而且安全系數比較高,所以大家紛紛嘗試自行實驗。此外,教師還可以將這一實驗的效果放大,如將原本的塑料水瓶換作10升的塑料桶,將熱水換作點燃的酒精棉球,教師在將酒精棉球放到桶內的同時將蓋子合上,過一會兒,桶內就會發出一聲巨響,緊接著塑料桶就會變癟了。這樣放大式的實驗結果更能夠給予學生視覺沖擊,讓他們對這一章節的內容記憶更深。
要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下更好地開展初中物理實驗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完善自身對實驗課程觀念、方式轉變的同時,還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衡量,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探究課程相關知識內容,進而使其自主學習意識得以提升、學習效率得以提高。而教師要想更全面地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引導,就可以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了解大家想要通過課程的學習掌握哪些內容、想要怎樣開展實驗教學,等等。通過對學生的觀察,教師不難發現:最能夠調動起大家學習興趣的方式就是加強其在課程中的自主實踐的內容與形式,讓他們通過親身實踐來感受物理知識;隨后,再讓他們在小組之間進行相互的交流討論,深入探究物理實驗的原理;最后,再由教師將知識點告知給大家。既然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教師不妨就利用這樣的方式方法來開展整體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
以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中第八章第三節內容“摩擦力”為例,教師在進行這一章節的教學時,就可以利用上述方式對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實踐指導。不再像傳統的教學方式一樣,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自行想象這一作用力或以圖示的方式讓大家計算出摩擦力,而是采用更能夠讓大家代入的實踐活動來開展課程。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將班內的布局進行變動,空出一片區域,以方便大家進行實踐活動。隨后將一個相對較重的物體放置在空出來的那片區域,并讓大家依次上前推動。在大家上前對物體進行推動時,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逐漸增加自己的力量,直至推動物體,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讓其記住自己用于此處的力氣。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大家能夠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相關知識,而在大家對普通的摩擦力有了基礎認知后,教師還可以在原本光滑的地面上鋪一層毯子來增加地板與物體之間的摩擦力,或在原本物體的重量基礎上額外增加重量,使摩擦力增強。教師在做完這些準備之后,再讓學生依次上前按照之前的方式嘗試推動物體,感受摩擦力的增強。這樣對比力量差的實踐,能夠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熱情,進而提升其整體學習效率,使其核心素養的發展得到進一步提升。
初中物理作為開拓學生認知范圍、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科,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順應課程改革的要求,立足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來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具備良好的科學思維,對于學生加強課題理解能力、提升自身的物理知識掌握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學生想要學好物理這門學科的必備條件和重要影響因素。在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探究活動后,需要開展實驗總結活動,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驗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內容和操作要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才有機會得到提高。在實驗總結的環節能否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否讓學生掌握對實驗過程進行概括并分析的能力,是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思維的關鍵。教師要找尋合適的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去如何對實驗環節進行總結,讓學生掌握總結的要點。例如,可以將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進行對比,發現其中是否存在聯系和一定的規律,讓學生對這種規律進行歸納總結,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將物理知識串聯起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實驗環節后進行總結活動的重視程度,以此來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概括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總結實驗的習慣,進而形成科學思維。
以蘇科版八年級上冊《光的折射》為例,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驗向學生展示光從空氣射向水中后在半圓形玻璃杯中是如何傳播的,引導學生對光在空氣和水中傳播方式進行探究。在實驗結束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已經對光的傳播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對于光的折射是指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后,傳播方向發生偏折的現象也有了初步認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本次實驗進行總結,依據實驗的結果來深層次地探究有關于光的折射的其他規律。通過對實驗時光線不同角度射入導致水中折射光線方向的變化進行分析,結合不同情況下的入射光線、入射點和折射光線的位置,以光路圖的形式進行呈現,進而總結出光在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環節的復盤和分析,學生可以發現當光線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的光線會向發生偏折,以及當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中射入空氣時,折射角會大于入射角的規律。學生通過總結實驗,分析出了實驗所隱含的物理規律,這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可以培養自身的探究能力,而且也能夠提升自信心,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對教師而言,這種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發掘出了新的物理知識,而且理解掌握的程度要比教師直接講授的效果要好,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提升了教學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若想切實通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來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首先就要明確當前我國初中物理教學中仍存在的問題,意識到由于實驗設計過于單一而無法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實驗教學所占比重過小而導致大家實踐機會不多。隨后,教師還要找到更適合當前初中物理實驗課程應用的教學措施,從加強教師的演示教學內容和引導學生自行實驗探索這樣兩個角度出發完善課程形式,最終使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