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龐 赟 陳國清 阮群芳
傍晚,湖北崇陽職業技術學校,常見到“95 后”教師蔣訓雅推著半身癱瘓、坐在輪椅上的父親散步。其實,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系,命運卻讓他們成了至親,譜寫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1996 年,湖北恩施州鶴峰縣,蔣聰山和許春香婚后一直沒有兒女。2000 年,有人給許春香介紹,鄰村有個4 歲小女孩,母親去世,父親也無力撫養,問許春香能否領養。當時已是深秋,女孩還穿著夏天的衣服,打著赤腳,頭發亂糟糟的。這一幕,讓許春香下定決心,好好撫養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夫妻倆給孩子取名蔣訓雅,希望她將來能成大雅之才。
轉眼間,蔣訓雅到了上學的年齡。一些鄉鄰認為讓她上學是浪費錢。蔣聰山說:“別人的女娃兒我不管,反正我的女娃兒是要讀的,只有讀書才能走出窮山溝。”
為了供女兒上學,夫妻倆省吃儉用;為蔣訓雅花錢時,他們卻從來沒吝嗇過。蔣訓雅一路發奮圖強,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2018 年,蔣訓雅還以優異的成績考取華南理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2019 年,蔣聰山突發疾病,經過搶救,落下半身不遂等后遺癥。父親住院期間,為了籌醫藥費,蔣訓雅讓母親在醫院照顧父親,自己出去打零工。
蔣聰山剛入院時,大小便失禁,臟物弄得滿床單都是,連護工都不愿意上前,都是蔣訓雅耐心地一點點清理干凈。
2021 年,蔣訓雅研究生畢業,入職湖北崇陽職業技術學校。回家過年時,她發現父親的精神狀態很不好。于是,蔣訓雅整個寒假都陪在父親身邊,給他講外面的故事,陪他做治療,鼓勵他振作。
2022 年寒假結束,蔣訓雅與母親商量之后,決定帶著父親返校上班。
宿舍在4 樓,一共58 層臺階,她無數次將父親背上背下。每天,蔣訓雅6 時多起床,先把父親安置好,再去上班。中午打飯回來和父親一起吃。晚上,她會推著父親四處走走。崇陽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父女倆的身影。
今年4 月,在蔣訓雅強烈要求下,母親許春香也來到了崇陽,一家三口團聚了。
崇陽職校方面也積極行動,把蔣訓雅的宿舍從4 樓調到了1 樓。很多好心的同事主動為蔣聰山尋找康復辦法。
“生而為人,最基本的就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蔣訓雅說道。(來源:人民日報、極目新聞、崇陽婦女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