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健,許莉莉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畜牧水產技術服務中心,江蘇 揚州 225200)
1.1 全封閉高架網床模式 高架網床模式實現了豬和豬糞分家,降低了清糞的勞動量,減少了污水的產出,可給瘦肉型豬創造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利用高架網床養豬技術、循環利用技術和糞便污水處理技術,建設“養豬標準化、糞便有機化、污水沼氣化、病死豬無害化”的生態化養殖體系,可實現控制糞污源頭、過程減污和資源再利用,使瘦肉型豬健康生長、生長性能提高。
全封閉高架網床養豬模式將豬舍建為兩層,下層是糞便發酵區,高度為1.9~2.5 m,并安裝控制設備,使溫濕度可控,上層為飼養區,用圍欄分為幾個豬舍,舍內高度為2.4~3.5 m,豬舍相對密封,屋頂隔熱,并在入口處設通風控溫裝置。豬舍地面設漏縫地板,在保證豬蹄不被夾住的同時,使豬的排泄物直接從漏縫處掉入糞便區。一般采用高架網床結合微生物處理糞便的方式,在集糞層用微生物酵解糞便,殺滅糞便中的有害生物,消除蒼蠅滋生的條件。用此種養殖方法可提高豬的抗病力、成活率,使瘦肉型豬的生長速度和瘦肉率提高。
1.2 低架網床模式 低架網床養殖模式是適合全進全出的養殖方式,可實現豬進欄到出欄全程免洗,減少排污量,并節約用水。
豬舍呈兩層結構,上層圈舍,豬的排泄物通過漏縫地板落到下層,實現豬和糞尿的分離,保持圈舍干燥、干凈。下層為寬1.5 m、高0.7 m的凹槽,凹槽內安裝自動刮糞機,豬糞尿掉落到凹槽后被自動刮糞機刮到儲糞池,然后抽到發酵大棚進行發酵處理。采用該模式可提高豬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瘦肉型豬生長速度更快、瘦肉率更高,豬肉品質也更好。
“益生菌+低架網床+發酵大棚”是新型生態養殖模式,此種模式通過有益菌代替抗生素,避免了濫用抗生素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益生菌在豬的生長代謝過程中可分解和轉化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使飼料更容易被豬采食、消化和吸收,加快了瘦肉型豬的生長速度,提高了瘦肉量及減少了脂肪沉積。
1.3 密閉式水簾降溫自動刮糞模式 規模化養豬場豬群密度較大,豬只活動空間較小,而且舍內空氣不流通,導致欄舍溫度極高。舍內溫度過高時,糞便會發酵產生有害氣體,輕則引起豬發生紅眼病,重則導致豬氨氣中毒或發生呼吸系統疾病。持續的高溫高濕會對瘦肉型豬的健康、生長速度造成不良的影響。
水簾自動降溫系統主要調控規模化、集約化養豬場舍內的溫濕度,控制空氣質量,減少有害氣體,引入新鮮空氣。水簾降溫采用蒸發吸熱降溫原理,豬舍負壓縱向通風,在進風口處安裝水簾,通過蒸發散熱使空氣溫度降低。
與未使用水簾降溫系統的豬場相比,安裝水簾降溫系統的豬場瘦肉型豬生長速度快,胴體瘦肉率高、料肉比高,豬呼吸系統疾病和熱應激發生率更低。水簾自動降溫系統與自動刮糞模式結合,可降低豬場溫濕度,減少沖水量及氨氣的產生。
瘦肉率除與豬自身特征有關外,與飼喂方式也有很大關系。不限量飼喂和限量飼喂的根本區別在于控制豬日常營養物質的攝入量。
2.1 不限量飼喂 不限量飼喂時豬的采食量很大,每日增重量較高,瘦肉型豬的胴體背膘厚度較厚。一般不限量飼喂是將飼料裝入自動飼料槽,供豬自由采食或是按頓進行不限量飼喂,每頓喂到飼糧稍有剩余為止,此種方法會造成飼料的大量浪費。不限飼的同時,應給豬提供充足的飲水,飲水不足或限制飲水會造成豬食欲減退,采食量減少,增重和飼料轉化率降低。
2.2 限制飼喂 即用低于自由采食水平的限制飼喂方式飼喂生豬。限制飼喂量時,豬的日增重降低,飼料轉化率較高,胴體背膘較薄。限量飼喂可使瘦肉型豬的生長速度、瘦肉量、飼料轉化率達到較高水平,脂肪沉積量明顯降低。
限制飼喂的方法有多種,包括限制飼喂量、控制飼料營養濃度及兩者的結合。歐洲國家一般通過控制飼料能量來限制營養濃度的攝入,我國一般采用每日限量投料的方式限飼。研究表明,在限飼和禁食時豬的皮下、內臟脂肪的生成均被明顯抑制,而且限飼豬的背膘厚有明顯降低趨勢,眼部肌肉面積則顯著增高。
飼喂方式影響了瘦肉型豬的生長性能,與自由采食相比,根據豬體情況限制每日采食量和控制能量攝入,可使豬日增重下降,脂肪含量降低,瘦肉率和肉質品質得到提升。
飼料原料的短缺會限制生豬養殖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采用糧食喂養不利于降低瘦肉型豬的體脂率及增加胴體瘦肉量。豬屬雜食動物,有采食和利用牧草的能力,因此可以通過以草養畜和以草換肉的方式,減輕人畜爭糧的壓力,降低養殖成本。
過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給,會使過量的能量沉積而轉化成脂肪,降低飼料轉化率,造成飼料的浪費,而低蛋白質含量的日糧會抑制瘦肉的生成,所以飼料能量的配比對瘦肉型豬的胴體瘦肉率影響很大。因此,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體質豬的體重配制飼料,在保證能量供給充足的情況下,提高瘦肉型豬的生長性能及瘦肉率和豬肉品質。
瘦肉型豬育肥階段要嚴格控制日糧的粗纖維比例,一般要選用粗纖維含量較低的飼料,不能使用太多粗纖維含量高的飼料原料,如麥麩、米糠、稻谷等,同時要保證瘦肉型豬日常攝入的蛋白質水平。體重在13~15 kg 的瘦肉型豬所需日糧蛋白質水平在17.5%以上,30~60 kg重的瘦肉型豬所需日糧蛋白質水平約為16.5%,處于出欄期的60 kg 重的瘦肉型豬日糧蛋白水平應在15%左右。除此之外,還需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氨基酸,氨基酸的添加量在0.1%~0.15%左右,其中蛋氨酸的比例約為0.05%~0.08%。瘦肉型豬營養應平衡,以提高生長性能及胴體瘦肉率。
規模化養豬場豬只缺乏光照和青綠飼料,需在飼料中添加適當的添加劑等,以補充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在確保蛋白質攝入量的同時,飼喂適量的青飼料可顯著降低瘦肉型豬的體脂率和背膘厚度,提高豬體瘦肉率,且用青飼料代替適量的基礎飼糧可降低豬肉滴水損失和提高肉質口感。瘦肉型豬生長期補充適量酵母鉻可增加眼部肌肉的面積,提高瘦肉率。瘦肉型豬育肥后期適當降低日糧蛋白質和能量水平對提高胴體瘦肉率和降低背膘厚度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