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光輝,方侃,葉方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藥學部,十堰 442000)
患者,女,42歲,體質量61 kg。2020年4月19日8:40因“頸部疼痛伴雙上肢麻木10余天”入院就診。患者入院前10 d,突感雙手麻木,頸部僵硬,伴疼痛,病程期間未就診和服藥。既往體健,否認食物及藥物過敏史,否認脊椎及神經疾病史,否認胃腸道疾病史,否認家族遺傳疾病史。入院檢查:體溫(T)36.5 ℃,心率(P)85次·min-1,呼吸(R)20次·min-1,血壓(BP)122/78 mmHg(1 mmHg=0.133 kPa)。頸部生理曲度消失,頸椎活動度可,肌肉僵硬,C4-C6棘間及棘旁有壓痛、無叩擊痛,叩頂試驗陰性,旋頸試驗陰性,臂叢牽拉試驗陽性,雙上肢肌力正常、深淺感覺正常。頸椎CT提示C5-C7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硬膜囊。臨床診斷:神經根型頸椎病。收至神經康復科治療,醫囑: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吉林天成制藥有限公司,規格:每支2 mL,批號:200310)10 mL,qd,靜脈滴注,營養神經,滴速40滴·min-1;輔以針灸、頸部手法按摩、牽引、微波及干擾電。用藥至2020年4月21日,患者在開始滴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約15 min時出現呃逆癥狀,頻率約4次·min-1。醫囑停止輸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約20 min后呃逆癥狀減輕。2020年4月22日,醫囑再次使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營養神經,開始用藥約6 min時再次出現呃逆,頻率約37次·min-1。體檢:T 36.6℃,P 83次·min-1,R 19次·min-1,BP 121/77 mmHg。即刻停止輸液,給予鹽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遂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每支10 mg,批號:61902251)10 mg,肌內注射。2020年4月23日,患者呃逆無明顯好轉,頻率約28次·min-1。體檢:T 36.5℃,P 81次·min-1,R 19次·min-1,BP 119/69 mmHg。請消化內科醫師及臨床藥師會診,考慮頑固性呃逆可能與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相關,建議暫停使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改用口服甲鈷胺片0.5 mg,po,tid;給予巴氯芬片5 mg,po,tid治療呃逆。2020年4月24日,患者呃逆癥狀好轉,頻率約6次·min-1。2020年4月25日上午,患者呃逆完全消失,后未出現呃逆癥狀。
本例患者因頸部疼痛伴雙上肢麻木使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營養神經,且為首次用藥。2020年4月21日在輸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前未使用其他藥物,使用該藥物約15 min時,出現呃逆癥狀,停止輸液后呃逆癥狀減輕,次日繼續使用該藥物,再次出現呃逆癥狀,頻率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與使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有合理的時間關系。停藥后經口服巴氯芬片對癥治療,呃逆治愈。患者體健,既往否認藥物過敏史,否認胃腸道疾病史,否認家族遺傳病史,治療期間僅使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一種藥物,可排除疾病及并用藥物的影響。故結合患者頑固性呃逆出現的時間及癥狀,和具有“再激發”特征。根據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因果關系評價標準[1]判斷,患者頑固性呃逆的發生肯定由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引起。呃逆即打嗝,是由膈肌不自主的痙攣引起的一種臨床表現,可發于單側或雙側的膈肌。本例患者呃逆癥狀持續時間超過48 h,為頑固性呃逆。報道稱,引起呃逆的原因主要有中樞性、外周性及其他(如藥物、精神狀態、全身麻痹等)三大類[2]。浦秋梅等[3]對藥物引起呃逆不良反應案例匯總分析,結果顯示引起呃逆反應的常見藥物為抗微生物類、腎上腺皮質激素、抗精神疾病藥、心腦血管藥物。藥物引起呃逆發病時間不一,多數發生于用藥后24 h以內,最短可在用藥后30 min內發生,最長可在用藥后數天發病。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藥品說明書中指出可導致的胃腸系統損害為惡心、嘔吐、腹痛及胃部不適,未注明有引起呃逆的不良反應。通過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數據庫、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以及PubMed、Springer和Geen Medical中英文數據庫,以“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不良反應”為關鍵詞檢索;或以“Compound Porcine Cerebroside and Ganglioside Injection”“adverse reaction/toxicity”為主題詞檢索,未見有導致該不良反應的病例報道。因此,本例患者用藥出現頑固性呃逆屬于新的不良反應。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引起頑固性呃逆的原因尚不明確,可能為:①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成分復雜,為多肽、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GM1)、次黃嘌呤等組成的復方制劑,其中GM1有致呃逆的報道[4],該成分導致呃逆的可能性較大。此外,多肽作為生物大分子化合物,進入機體也可能引起呃逆反應;②藥品生產工藝較復雜,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由健康家兔肌肉和豬腦提取混合而成,GM1需經提取、水解等多種程序,可能會殘留多個蛋白質及有機雜質[5],隨藥物進入機體后誘發呃逆;③個體差異,患者首次使用該藥品,可能對該藥的耐受性差,當藥物進入機體后,敏感性增加,易發生不良反應。具體的致病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為復方制劑,藥品說明書指出,該藥用于治療腦卒中、老年性癡呆,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及創傷性周圍神經損傷,以及治療腦部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礙。本例患者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醫囑使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存在用藥不適宜情況。故使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時應嚴格遵循藥品說明書適應證用藥,需關注患者個體差異,加強監護,若出現呃逆癥狀即刻停藥,防范發展為更嚴重的頑固性呃逆,減少患者人身傷害。巴氯芬作為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通過刺激GABA受體,從而阻止谷氨酸和天門冬氨酸等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抑制脊髓內單突觸和多突觸反射的傳遞而起到解痙作用[6],用于治療頑固性呃逆有較好療效[7],可為臨床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