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
第22屆世界杯在卡塔爾激戰正酣,筆者作為第七次親臨世界杯現場采訪的記者,看著從中國隊身上“踩過”、拿到世界杯入場券的沙特隊、日本隊接連爆冷取勝,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1998年世界杯前往法國開始第一次世界杯采訪之旅時,有種莫名的興奮之感。至2002年韓日世界杯,筆者作為中國隊跟隊記者,首次體會到以參賽隊記者身份采訪世界杯的自豪感。要知道,在申請媒體看臺票、賽后新聞發布會票或混合區采訪票時,參賽國記者都是優先級別,非參賽國記者只能坐在媒體觀眾席上一沒桌子、沒電源,沒申請到看臺票的甚至只能在新聞中心看電視轉播。
從2006年德國世界杯到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筆者都屬于非參賽國記切身地體會到如果本國足球不強大,作為足球記者就無法在國際舞臺上“挺直腰桿”。在近幾屆世界杯采訪過程中,筆者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提前趕赴球場在“候補名單”上申請候補,如果運氣好,開賽前一小時有可能拿到看臺票。此時,參賽國記者的“優越感”就會體現出來。“你們隊又不是世界杯參賽隊,那么積極有用嗎?”筆者經常聽到這樣的話,內心憤怒卻又無可奈何。
當然,本屆卡塔爾世界杯在申請采訪方面有些修改,所有申請全部在國際足聯專屬媒體頻道完成,通過與不通過,上網查看便一目了然,也避免了前幾屆世界杯那種與其他記者“打照面”的尷尬。
其實,每屆世界杯采訪都有不同的感受與經歷,但作為一名來自中國的記者,似乎都無法與2002年韓日世界杯相比,那是迄今為止唯一以參賽國記者身份在現場采訪。雖然本屆已是第七次,但筆者依然在等待能以參賽國記者身份再跑一屆世界杯。那會是什么時候?我沒有答案,只有等待。▲(作者是《體壇周報》副總編輯)
環球時報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