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全民醫保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項基本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藥品耗材集中采購、醫保目錄調整……醫療保障制度日益健全,人民的醫療服務需求大幅釋放,群眾就醫負擔持續大幅減輕,全民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黨中央高度關注中國特色全民醫保體系建設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全民醫療保障制度頂層設計,推動醫療保障事業改革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等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元化醫療保障需求。
繳費補貼年年漲,群眾樂享發展紅利。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提高30 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國家財政強力支持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并推動省級統籌。截至2021 年底,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3.6 億,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
著眼婦女、老年人群,專項保險體現溫度。截至2021 年底,我國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2.38 億。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數據顯示,2021 年約有1.9 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失智人數約為4500 萬。2016 年,我國開始在15 個城市、2 個重點聯系省份開展試點長期護理保險。截至2021 年底,長期護理保險國家試點城市增至49 個、參保超過1.4 億人,累計160 萬失能群眾獲益,年人均減負超過1.5 萬元。
實施醫療救助,嚴防因病致貧返貧。助力脫貧攻堅、全面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醫療保障不可或缺。去年10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聚焦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綜合保障。截至2021 年,各項醫保制度累計惠及農村低收入人口就醫1.23 億人次,減輕醫療費用負擔近1224.1 億元。
近年來,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次也在穩步提高。醫保基金年收支均超2 萬億元,惠及群眾就醫超40 億人次,對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支持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推動共同富裕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錄談判、帶量采購,切實減輕群眾藥耗負擔。2018 年以來,我國已成功開展6 批藥品集采,共采購234 種藥品,平均降價53%,累計降低藥耗負擔超2700 億元。近年來,國家醫保目錄談判力度不斷加大,逐步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納入醫保范圍。2021 版藥品目錄品種增至2860 種,67 種談判藥品平均降價62%。截至2021 年底,14.2 萬家醫藥機構供應談判藥品,國談藥全年累計惠及患者1.4 億人次、減負1500 億元。防控新冠疫情,核酸檢測、抗原檢測、治療藥品臨時性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并不斷降低價格,減輕防疫負擔,全力服務疫情防控。目前用于新冠肺炎救治的醫保基金預付專項資金累計預撥200 億元,結算費用29.7 億元。
跨省通辦、直接結算,異地就醫體驗穩步提升。目前,我國異地就業、居住的流動人口日益增多。深化醫保改革,進一步提升跨省流動人口就醫便捷度,讓百姓身在異鄉不愁醫,是民生所盼、時代所需。近年來,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穩步推進,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規模不斷增大,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開展順利,越來越多的參保群眾享受到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目前,所有統籌地區都已開通住院和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截至2022 年4 月底,全國跨省聯網定點醫療機構達到20.53 萬家。2022 年1~4 月,全國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159.56 萬人次,全國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671.56 萬人次。跨省異地就醫備案網上辦、掌上辦,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按病分組、打包付費,支付改革遏制不合理醫療。以往,一些地方存在“小病大治”、“過度治療”等醫療不透明、不公開情況,不僅浪費醫療資源,更增加了患者負擔。2019 年以來,國家醫保局積極推進醫療機構支付改革,先后啟動30 個城市的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國家試點和71 個城市的按病種分值付費(DIP)國家試點,使病種可分析、可評價、可比較,促進醫療機構控制成本、優化管理,提升醫保基金使用效率。據國家醫保DRG 技術指導組組長、北京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主任鄭杰介紹,2019~2021 年,30 個試點城市參保人個人負擔在降低,以廣西梧州市為例,自2021 年1 月啟動試點付費后,1~9月間,平均住院日、次均住院費用、患者自付比例同比分別下降了10.3%、6.1%、4.7%。
隨著國家醫保體系的健全完善,醫保的覆蓋面和基金規模不斷擴大,風險點也隨之增加。必須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健全嚴密有力的基金監管機制,常抓不懈,保障基金安全。近年來,我國已初步形成打擊醫保欺詐騙保的高壓態勢,醫保欺詐騙保案件普發、頻發的局面得到初步遏制,醫保基金監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多部門緊密協作,打擊力度前所未有。2022 年3 月31 日,國家醫保局、公安部、國家衛健委聯合召開2022 年全國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專項整治行動開展4 年以來,三部門通力合作,嚴厲打擊涉醫保基金違法犯罪行為,累計檢查定點醫藥機構超240 萬家次,處理近115 萬家次,曝光案情12 萬件,追回基金583 億元。與此同時,行紀銜接、行刑銜接等“一案多查、聯合懲處”機制不斷優化。醫保、衛生健康部門共協助公安機關偵破詐騙醫保基金犯罪案件2031 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002 名,向紀檢監察部門移送專項問題線索212 起。
法治建設取得突破,長效機制初具雛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2021 年5 月,首部醫保行政法規《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實施,醫保基金監管步入法治化軌道。目前,全國已建立155 個專職監管機構,行政執法標準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行業自律和個人守信、基金監管多措并舉。舉報獎勵制度為守護基金安全開拓了廣泛的社會渠道,截至目前,僅循國家醫保局收到的線索,就查處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7.6 億元。
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智慧監管初露鋒芒。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科技手段廣泛運用,精準發現問題,揪出了不少騙保大案要案。
建立全民醫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國家醫保局負責同志表示,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中,將持續扎牢多層次醫療保障網,在發展中持續提高群眾保障質量;逐步破除醫保區域發展不平衡,推動人民群眾共建共享;不斷推動醫藥服務供給改革,讓群眾享受更多質優價廉的醫藥服務;促進醫保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人民群眾辦理醫保更便捷更高效,推動我國醫療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