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琪嘉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Government and Better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動力轉換時期,培育發展新動能,離不開更高效的政府治理,經濟治理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數字政府建設依托于信息化工程,但其內涵要遠遠超過工程、技術本身,與經濟治理密切相關.政府開展經濟治理,目的是激發各類要素潛力,與市場主體有效配置,在市場機制調節下,實現供給、需求、價格、庫存、消費、再生產的良性循環[1].
數字政府應用場景的拓展也是應政府經濟治理需求而定[2].例如,政府推動行政審批改革,審批流程設計持續優化,很大程度都是信息化賦能的結果.通過流程再造,達到了縮短時間、提升效率的目的.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政務服務與百姓生活聯系程度越來越緊密,其場景、載體也在不斷增加.政府數字化轉型在統籌經濟和疫情防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關鍵的作用.2020年4月疫情發生以來,“防疫健康信息碼”在第一時間投入使用,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疫情防控,對我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起到重要促進作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第一時間推出了多種小程序,極大便利了市場主體和群眾查詢重要信息.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一方面要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動實現經濟的系統升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經濟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更高的要求,概括起來,就是在治理方式和治理模式方面更高效、更便捷、更科學,以此提升要素的生產效率,提高生產率的加速度.
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是經濟治理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個具體的環節,經濟系統的供給和需求就不能形成良性循環.這5個宏觀經濟治理的重要方面與政府職能密切相關,隨著治理的深入推進,必然也為數字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應用場景.有了這些場景,我國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的前景也更廣闊.
1) 關于經濟調節.
經濟調節內涵范圍廣,涉及供給、需求2個維度.數字政府在經濟調節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就是為準確研判供給、需求趨勢提供“大數據”式的信息,讓決策建立在大數據支撐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拓寬決策信息來源和渠道[3].以重要產品價格信息為例,目前有關價格信息基本上都是公開的,但是都散落在不同的機構、不同網站、不同市場主體手中,查詢某一產品價格信息需要在互聯網中進行大量的人工搜索,才能最終找到有效信息.這個過程在效率上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數字政府離不開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通過嵌入大數據技術,通過平臺的互聯互通及時提取重點產品的市場價格波動情況,實現數據提取、分析的智能化,從而提升經濟信息資源的使用效率[4].此外,宏觀調控中重要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需要有大量的信息數據作為決策支撐.充分發揮數字政府在數字技術集成方面的優勢,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決策信息的質量和效率,更加及時、精準對宏觀經濟供給和需求變化作出反應[5].
2) 關于市場監管.
市場監管中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從這個維度看,數字政府支持市場監管或者說狹義上的“互聯網+監管”,可以從以上這3個維度展開討論.事前監管方面,審批便利化是關鍵.通過流程再造,把線下審批搬到線上,實現多系統并聯審批,提升審批的效率,讓審批等市場主體,而不是市場主體等審批.其中流程的優化以及系統的聯通是實現事前監管的關鍵途徑.事中監管方面,更加優化“雙隨機、一公開”的內部運轉結構,讓監管更加精準.這有賴于數字政府能夠很好整合當前各類監管事項,確保線上線下監管事項有機統一.事后監管方面,關鍵是選好重點領域,點對點去突破,而并非是追求大而全.當前在市場監管方面,產品質量溯源、冷鏈管理,涉及工業、服務業各個方面.如果追求大而全,不利于節約資金資源,而且結果的準確性也不能保證.當前有些地方在探索“一件事”監管,做成一件事,然后總結經驗,穩步推廣.
3) 關于社會管理.
本次疫情防控中,數字政府助力社會管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推行核酸檢測、查驗健康寶、社區管理等方面.《數字政府藍皮書:中國數字政府建設報告(2021)》顯示,政務數字化以及數字技術廣泛運用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打通衛生等多部門數據,為實現全國多數地區“健康碼”互認提供了平臺、技術和管理支撐.疫情期間,平臺也上線了“防疫健康信息碼”等一系列便利化服務,這得益于政務服務數據的互通共享.有的地方推出了核酸檢測結果、疫苗接種信息一體化查詢服務,既便利了查驗工作,也有助于做好大數據疫情精準防控,為更加有力推進“動態清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 關于公共服務.
數字政府助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重點要在“高效”2個字上謀劃相關舉措.目前主要的難點在于業務協同和場景應用不足[6].關于業務協同的問題,政府提供的很多公共服務,數字化管理還沒有完全普及,客觀上存在線上、線下脫節的問題,導致一些公共服務的關鍵落地還要依靠線下實現,線上功能發揮不足.關于場景應用不足的問題,就是信息化平臺建設的進度快于公共服務實際需求的增長速度.這是導致目前很多公共服務電子化、數字化沒有發揮作用的關鍵癥結所在.
5) 關于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保護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環節,不斷提升環保的數字化水平是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應用場景和內容.當前,環保監測不僅僅是監管部門的需求,也是企業合理安排生產、全面掌握節能降碳進度的需求.實現數字政府支撐環保監測,可以帶動整個節能領域在節能技術推廣、節能產品供給等方面實現長足發展,產生的“乘數效應”是巨大的.以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為例,傳統產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如何更科學、更高效地實現節能減碳是傳統產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數字政府在滿足這方面需求過程中具有技術優勢.可以探索將全國重點產業排放分區域歸納,按照全國一盤棋的思路進行減排指標的調劑余缺.此外,可以動態監測各地環境保護實時情況,做到及時預警.也可探索與第三方機構進行合作,將第三方數據接入有關平臺,擴大環保數據的信息接入范圍,為精準開展環境保護提供扎實的數據支撐.
數字政府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仔細謀劃,在具體的經濟治理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有5方面問題可能是未來數字政府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著力破解的難點.
第一,系統建設、管理和運營問題.一些地方在數字政府建設的實際過程中,系統建設、后期運營管理方面的機制亟待捋順,探索建立一個建、管、用相結合,平滑轉化的機制,是當前數字政府建設中各方面都普遍關心的問題.
第二,政務數據共享問題.經濟治理中新的應用場景的出現,數據的共享程度以及數據質量也要相應提升,目前不敢共享、不會共享、不能共享的問題仍然存在,需要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機制化的辦法加以解決.
第三,政務服務協同問題.各地政務服務聯通,全面實現政務服務“異地可辦”,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場景需求.但滿足這一需求不能一蹴而就,涉及標準、數據、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各地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第四,一盤棋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問題.目前各地數字政府建設模式不同,很多地方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出一套數字政府運轉的管理規則和體制機制,下一步,應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共性規律和經驗總結,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一體化.
第五,具體業務流程再造、重塑和優化問題.數字政府順暢運轉離不開業務流程和規則,讓新的流程和規則與原有線下規則有機結合,真正做到無縫銜接,也是建設數字政府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包括事項的標準如何統一,事項的內涵如何界定,如何促進線上、線下相協同,避免“兩張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