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亞鋒
在今年新學年工作會上,我分享了一名老師的真實故事。
學校改擴建后,新開的校門緊鄰主干道,學生走出校門就到了人行道上,每天上下學時段,校門口人來人往,車流交織,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暑假,街道相關部門在路邊安裝了護欄。但護欄又給乘車上下學的學生造成了不便。于是,我讓學校總務主任向交通部門申請把某個護欄裝上合頁,開一個學生上下車的口。這樣,接送車輛依次排隊停在開口處,即停即走,避免擁堵。后來總務主任反饋,他已經(jīng)溝通好了,并且考慮到路段較長,準備開3個口,避免家長排隊時間過長,開學后如果一個夠用,另外兩個就鎖上。
講完故事后,我談了談自己的體會:總務主任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決定增加兩個開口,我想到了一句話——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班主任依據(jù)教職工群的通知想到了盡快向學生發(fā)通知,沒等沒靠,主動作為,這應該是其所帶班級表現(xiàn)很不錯的一個重要原因。工作做得好的人,有時只是比我們主動多想一步,多做一步。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多想一步、多做一步的引導,在學校工作尤其是安全工作領域似乎有了“忽如一夜春風來”的效果。比如,配餐公司車輛到校后,有人想到了在車輪處放上三角木,防止裝卸過程中車輛滑動;安保人員等接送的家長走后主動打掃校門口的衛(wèi)生,校內清潔人員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后主動告知安保人員,雙方互幫互助;為幫助一年級學生盡快記住自己應該從哪個校門進出,接送卡有了不同顏色的區(q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