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熒 歐峰 曾浩
“去年我回去,你們剛穿新棉袍,今年我來看你們,你們變胖又變高……”在鋼琴的伴奏下,沅江市蓮花塘學校四(328)班學生放聲高歌,給一曲老歌《西風的話》賦予了新氣息。
日前,沅江市2022年中小學建制班合唱比賽在市區中心學校舉行。這個活動的開展得益于沅江市特色學校的創建,更是特色學校創建的一個生動展現。
2021年,沅江市教育局啟動特色品牌學校創建,按照“建設特色項目—形成辦學特色—成為特色品牌學校”的發展路徑,實現“一校一品”;對通過特色項目認定的學校給予3萬元獎補,對授牌成為特色品牌學校的給予5萬元獎補。
一年多時間,各學校交上了一份特色答卷:蓮花塘學校的“蓮馨教育”、凌云塔學校的“立志文化”、東方壹號學校的“特色專門教育”等。
“如果說其他學校是辦特色學校,那么紙廠學校就是特色辦校。”市區中心學校校長夏輝說。
帶著好奇,記者來到了這所被居民樓包圍的學校。走進校園,面積雖小,設施卻很完善。一棟兩層樓的教學樓前,標準化的塑膠跑道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醒目。
側撲球、接空中球……校長徐慧強正在指導守門員陳思宇動作要領,說完,他還不忘演示一番。徐慧強是一名有著24年教齡的足球教師。2018年9月,初來紙廠學校的徐慧強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破舊的教學樓,坑坑洼洼的煤渣操場。“全然沒有城區學校的影子。”
怎么破局?舊貌換新顏。2019年9月,投資300余萬元的紙廠學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并重新確立了“博覽潤德精讀啟智蹴球健體悅蹴育美”的校訓。
有場地、有師資,紙廠學校大力發展校園足球。一年時間,學校的足球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校足球隊更是在市級男子足球比賽中步蟾折桂。
“荷花單生于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描繪時要表現出荷花的靈動及高潔。”11月2日的課后服務時間,蓮花塘學校墨韻國畫社團老師豆周嬌正在教學生畫荷花。同一時間,以蓮馨系列校本課程衍生出來的馨德、馨雅、馨韻、馨逸、馨慧共計五大類62個社團如火如荼展開。
不同于以動為主的足球文化,百年名校蓮花塘學校將“蓮文化”與學校建設無縫對接,與教育教學絲絲入扣,與學校活動相輔相成,促進師生和諧發展。
在蓮花塘學校,處處見蓮影。走進校園,映入眼簾的是蓮馨文化墻、愛蓮說詩詞墻;每層走廊都懸掛了以蓮為主題的詩、詞等;教師辦公室、各班教室蓮花形象隨處可見。“讓學生時時都能感受到蓮的姿態、品格,我們希望學生能成為品格高尚、操守高潔的謙謙君子。”校長王革文說。
“在蓮文化的熏陶下,我成為了一名品格優秀的新時代好少年。”“像蓮一樣,保持本心,努力向上!”在“蓮馨教育”下,鄧瑾璇、黃芷涵等一批批“蓮小”學子成為“蓮馨少年”。
“各學校的文化特色都是根據沅江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及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確定的。”沅江市教育局基教股股長彭志彰說,“對被確定立項的學校將在師資配備、專家指導、經費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設備添置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確保建設順利推進。”
為實現城鄉教育高質量發展,沅江市出臺了聯盟辦學實施方案,除了要求城區學校在教育資源、教學管理等方面帶動農村學校發展外,還將特色校園文化創建作為一項專項工作來抓。
泗湖山鎮中心小學原是一所偏遠的農村薄弱學校,校園環境差、生源流失嚴重。今年是政通小學與泗湖山鎮中心小學形成“聯盟辦學”的第四年。近年來,政通小學創建了“五星密碼”習得體系,從正容、正行、正心、正德四個層面,對學生進行養正教育。在“養正文化”的熏陶下,如今的泗湖山鎮中心小學煥發著生機與活力。“學校環境幽雅、學生好學善思;轉出去的學生回來了;2020年,學校在全市同類學校中獲‘優秀’。”政通小學校長徐炳泉介紹道。
以“一校一品”為抓手,打造真正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是沅江市教育人的共識。
2020年成立的碧桂園幼兒園是益陽市打造的一所高標準幼兒園。怎么創“一校一品”,有著20多年幼教經驗的胡暉一頭霧水。一次外出游玩,她看到鄉村田間成片盛開的紫云英,不由得歡呼起來,這不正是她想尋找與打造的園所文化——讓每一個生命向陽而開。
正如園歌《小小紫云英》里所唱的“快樂”“幸福”“勇敢”,幼兒園在大力發展戶外游戲的基礎上,開展了如跳皮筋、踩高蹺、滾鐵環等傳統游戲,聚力打造高品質、高標準、有特色的“紫云文化”。
打造“一校一品”,農村學校也在積極行動中。下一步,沅江市教育局將在城鄉結對聯盟的基礎上,實現鎮村結對聯盟,輻射帶動全市各學校推進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沅江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沈迪文表示,在沅江市委、市政府“文化興市”戰略的大背景下,將始終堅持“文化育人文化強校”的辦學理念,以“一校一品”建設為抓手,全力推進學校內涵建設,為沅江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