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熒 歐清明 鄧超
校舍建設,舊貌換新顏
寬敞明亮的教室、色彩亮麗的運動場、綠樹環繞的校園……隨著教學環境的改善,承載著當地村民期望的蕓洲完小越辦越好,近幾年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蕓洲完小是大通湖區河壩鎮的一所邊遠農村小學,于上世紀70年代建成。“以前這所學校由四棟矮平房組成,校舍破舊,教室內光線不足,下雨天還漏雨。”校長章克儉說,“有能力的家長千方百計‘逃離’,把孩子轉到優質的學校上學。”
從2017年開始,大通湖區教衛局為蕓洲完小重新布局,耗資700余萬元對學校進行了提質改造:新建了一棟四層的教學樓,對校園進行了綠化、硬化、美化,建成了18套教師公租房,新建了籃球場和人造草皮五人制足球場。
千山紅鎮小西港完小、金盆鎮南京湖完小等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煥然一新的教學樓、現代化的體育場地、干凈整潔的宿舍樓……升級改造后的學校給了師生滿滿的幸福感。
十年來,通過“全面改薄”、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等一系列專項工程,大通湖區建設標準化學校15所、新建教學樓11棟、食(禮)堂7棟、學生宿舍樓3棟、農村教師周轉宿舍197套。“各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大力推進了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進程。”大通湖區教衛局負責人表示。
教育信息化,讓學生樂學好學
23年前,杜金智從師范畢業后分配到了大通湖區金盆鎮慶成完小。那時,學校還是老舊的平房,他靠著一只粉筆、一塊黑板向學生們描繪書本里五彩繽紛的世界。
2016年,學校每個班級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祖國的山川河流、名勝古跡都能通過直觀的方式映入孩子們的眼簾,讓學生樂學、好學。“多媒體設備的運用,讓課堂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通過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等形式,孩子們的求知欲更濃了。”杜金智說。
以教育信息化建設為契機,大通湖區全面推進現代信息化技術教學,建設智慧校園,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同時,大通湖區還通過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致力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教室更亮、更寬敞了。”在鄉村扎根多年的章克儉親眼見證了這些變化,他深有感觸,以前,每個教室坐50多名學生是常態,“一眼望去,黑壓壓的一片,再加上燈光昏暗,給學生學習帶來了很大不便。”
為改變這種局面,近年來,大通湖區實施消除大班額制度,按照小學每班45人、初中每班50人的要求標準化設置;開展教室照明改造工程,大多數學校教室已完成照明改造。
特色發展,搭建成長舞臺
下課時分,慶成完小的閱覽室成了學生們的“大本營”,他們津津有味地讀著,看到有意思的內容,還會和身邊的小伙伴交流幾句。六年級學生鄒蕙妍開心地說道:“作為農村孩子,能在校園里閱讀到這么多好書,真幸福!”
校長肖丁予介紹,以“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書香溢滿校園”為主題,學校通過“每日好書分享”“經典誦讀”“我的校園我來講”“我閱讀我快樂”等活動打造書香校園文化建設,尤其是最近開展的“弘揚農墾精神,書寫湖區新篇章”征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家鄉歷史變遷的同時,讓他們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慶成完小是大通湖區打造書香校園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全區通過開展“夢飛翔”讀書系列活動,增強了師生的讀書熱情;評選出了多個書香校園、班級、教師和少年;創建安全文明校園,致力把校園打造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書香致遠,體育逐夢。為有效促進中小學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大通湖區在十年間新建了5個標準化塑膠運動場和7個足球場,為體育運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大通湖區第一中學新建的標準化塑膠運動場每年承載了全區各種學生競技體育的開展,發揮了大通湖區中小學體育發展領頭羊的作用。十年來,通過開展全區中小學生運動會、大課間、校運會、足球聯賽等各種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展示。
十年砥礪風雨,十年奮進教育。下一步,大通湖區將激活教育改革發展的各種要素,在傳承中與時俱進,在實踐中發展探索,不斷推動大通湖教育實現新的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