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意
廊坊師范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各大高校,面臨著學生人數多,分布地域廣,疫情防控難度大的特點。《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之一,主要講述混凝土基本構件的受力性能、截面計算和構造等基本理論,屬于專業基礎課,為后續《混凝土結構設計》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其課程內容多、符號多、計算公式多并要熟練掌握設計計算基本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保證教學質量成為一大考驗。[1]
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習中的困難及選擇適宜的教學模式,本文對土木工程專業共136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28份。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疫情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及學習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且幾乎大都是負面影響,只有少數自律的同學覺得時間自由,會更加自主和自覺地進行學習。大部分同學認為疫情下居家或者返校后的封閉管理,人身不自由,無法進行更多更豐富的業余活動,會情緒低落,心情煩悶,沒有學習動力。而疫情的反復,也會產生恐慌和焦慮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效率不高,對任務點、作業等不能及時完成,甚至無心學習,討厭上網課。
在有效問卷中,選擇線下傳統授課的學生占51.6%。選擇線上授課的學生占4.6%。選擇線下線上混合授課的學生占43.8%。疫情以來大量的線上學習使部分同學產生厭煩心理,其實線上線下混合授課實際并未真正開展,學生并不熟悉這種學習模式。因此,選擇線下傳統授課的學生過半數。對傳統線下學習模式,有的同學認為《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稍顯枯燥,線上線下混合授課未嘗不是一種新的嘗試;而6名選擇線上授課的同學認為線上學習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更有利于時間安排。
因疫情原因開展線上教學,線上教學中選擇教師直播的同學占38.6%,學生們認為和老師距離更近,有監督和督促,問題可以及時得到解答,學習效率高;選擇錄播的學生占52.9%,他們認為錄播觀看方便,能隨時暫停、多次回放,而且時間不受限制,可以更加靈活地安排學習時間;選擇慕課的同學占8.5%,這部分同學認為現在網絡資源豐富,而且慕課內容更加精煉,可以結合自身需求選擇學習。
線上學習的影響因素主要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主要是學習環境的改變,學生的心理上變得安逸和松散,學習的緊迫感和積極性下降。加之現場無人監管,一些自控力差的學生不能按時學習,更抵抗不了電子產品的誘惑;外在因素主要表現在環境嘈雜不適宜學習,瑣事繁多,經常被其他人和小事打斷學習,學習不再是第一位的。
在是否存在刷課的調查中,有45.7%的同學存在刷課情況,這部分學生中有81.25%存在自動播放,沒有認真聽課或者無人的情況,有18.75%的同學甚至使用刷課軟件進行刷課。
各大授課平臺功能完善,且各具特點,關鍵是適合自己的所授課程。超星學習通平臺可實現建課、授課、互動、作業、測驗、考試、評價等功能,可以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的課程需要。加入班級QQ群,利用QQ群和學習通同步發送課程通知和學習任務,保證所有學生可以接收到課程消息。通過QQ與同學們保持密切聯系,可隨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QQ群的屏幕分享功能還能作為輔導答疑的工具,同時在學習通平臺不能使用的特殊情況下還可以作為備用平臺上傳學習資料,保證教學進度。因此,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QQ群協同教學,開展本門課的在線教學工作。開課前應保證網絡順暢,電腦等基礎設備可滿足線上授課的需求,有條件可配備平板電腦、手寫板等輔助教學。
在線上教學開始前,應完善課程資料,做好充分準備。課程PPT按照課次插入,供學生課上學習使用。課程錄播視頻應為本次課重點、難點講解,單個視頻時間不宜過長,以5~10分鐘為宜。在課程資料中上傳電子版教材、參考書及相關規范,如《混凝土結構》(上冊)、《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等,豐富完善作業庫,以便于后續作業和測驗的布置。
每次課提前10分鐘進行簽到,對未進行簽到和未及時學習的同學通過QQ和學習通來進行提醒。實時監督學生學習情況,如錄播視頻任務點和作業完成情況,直播間學生進入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加強師生互動環節,如提問、主題討論、投票、群聊等,讓學生有課程參與感,同時也能檢測學生是否真實認真地在線上課。
屏幕后的教學,因為沒有直接和學生面對面,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狀態,因此往往進度較快。加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的課程特點,學生需要時間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消化。再者,學生也很難兩個學時全神貫注地面對屏幕聽課學習,所以錄播或者直播的時間不宜太滿,余下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教材的學習、參與討論等。在此基礎上完成本次課的作業,達到知識能課上掌握的效果,盡量減少課后作業。
利用學習通平臺,查看未簽到、未完成學習及作業任務的同學,了解原因并督促他們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查看作業正確率,對出錯較多的知識點重點講解。對參與討論、搶答的同學給予加分;設定教學預警條件,對滿足條件的“落后”學生及時提醒并持續跟蹤。
按時按需,對學生的疑問點、作業出錯點進行輔導答疑,可通過學習通直播或QQ群屏幕分享的方式進行,屆時可統計學生出勤率,以及語音溝通交流問題點。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特點,對公式建立、系數推演、例題講解等部分,可采用手寫錄播的方式進行,以便學生理解和在學習通平臺可反復觀看學習。
線上教學有其優勢,但也暴露出來種種弊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線上學習的效果往往不如線下學習,尤其是對那些自律性差的同學。因此,恢復線下授課后,應及時對之前線上學習的內容進行重點串講,對學生不清楚不理解的內容進行輔導答疑,為后續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傳統教學已然不能滿足疫情下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改革趨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也將成為各高校的新模式。混合式教學應融合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優勢,根據課程特點,選取適當的學習內容,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注重過程化考核,讓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2-3]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平時、期中和期末三部分,重點是做好平時的教學組織與安排。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恰當選取以及線上線下的有效融合決定了混合教學的效果。平時教學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既相互獨立又相互穿插。課前教師對選取的教學內容進行線上資源的建立與完善,學生提前學習后在線上平臺完成作業,目的是起到督促學習及檢查學習情況;課中是線上和線下的穿插融合,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各種課堂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檢查線上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講解疑點及重難點并進行拓展練習,以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課后學生完成本次課的作業,教師進行必要的輔導答疑;期中考試作為階段性檢測,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線上或者線下考核;期末考試通過紙質化線下考試進行。
混合教學體系構建如下表1所示。

表1 混合教學體系構建
課程考核評價是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4]不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而只根據期末考試成績評定學生學習成果,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在知識、能力與素養方面的培養。應根據課程特點,結合線上線下多環節構建評價機制。教師根據評價結果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而學生也相應調整學習行為。鑒于《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傳統考核評價的弊端,提出一種過程化與終結性評價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從評價階段、評價指標、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與評價主體等方面進一步細化、多元化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具體評價體系構建如下表2所示。

表2 混合式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但國外疫情態勢依然不容樂觀,“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依然很大。往往出現局地疫情復發現象,學生不能按時返校或返校后封閉管理,因此開展線上教學勢在必行。在線上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對有不良情緒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根據課程需要和特點選擇授課平臺和授課方式,精心做好教學設計,加強課堂監管與互動,并實施過程化考核,以保證教學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混合式教學發展的“催化劑”,絕大多數教師都有了混合式教學的嘗試,但成為優秀的混合式教學尚需進行更多的探索與實踐。在此過程中,應根據學校層次、學科特點、課程特點及學生學情,制定符合本課程預期教學目標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不拘泥于形式,追求更開放的教學與學習形態,設計更多元的課程與活動形式,真正體現混合式教學的優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