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琦

近年來,人群近視越來越低齡化,近視程度越來越高,預防近視應盡早開始,需要保持孩子用眼健康,增加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上學之前,家長就可以為孩子建立屈光發育檔案,并定期帶孩子到醫院做遠視儲備檢查,通過孩子眼軸長度、角膜曲率、視力狀況等檢查項目,檢測出孩子的遠視儲備情況,預測近視發生和發展的情況,科學地干預近視的發展速度,延緩近視的發生。
很多青少年進行視力、驗光的檢查時,醫生或視光師都會要求檢查眼軸,有的家長就有疑問:“為什么還要檢查眼軸呢?眼軸和近視有什么關系?”

眼軸長度是指眼部角膜到視網膜的距離,即眼球的前后徑的長度,臨床上可通過測量眼軸的長度來評估眼球的發育情況,預測有無弱視及往近視方向發展的趨勢。
眼軸與近視度數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眼軸也在增長。眼軸的長度就如同身高一樣,不同年齡段的人眼軸長度也是不同的,通過測量眼軸與年齡進行評估,看其眼軸發育是否與年齡相匹配。眼軸的測量有助于提前發現近視及治療弱視,如果眼軸長度超過同期年齡眼軸長度的平均水平,就需要盡早進行近視預防,低于平均眼軸長度水平則需要詳細檢查青少年是否有弱視。如果在眼部未發育穩定之前,眼軸過度增長就容易出現近視。還要提醒,在其他眼部條件正常的情況下,眼軸的長度可初步判斷屈光狀態,但具體還需結合角膜曲率、晶狀體屈光力等指標。
對于青少年來說,眼軸增長可能是近視的一個預警信號,同時還有一個易被忽視的早期信號,那就是遠視儲備不足。今年6歲的瑞瑞(化名)開學前來到了醫院進行視力檢查,醫生檢查后發現雖然瑞瑞的視力可以達到0.8,但驗光檢查顯示已經沒有遠視度數了。醫生提醒瑞瑞的母親,這個年齡段應該有100多度的遠視儲備,但瑞瑞的遠視儲備已經提前用完了,存在近視隱患,一定要引起重視。
正常情況下,每個人兒童時期都是“遠視眼”,這種“遠視”是生理性的,隨著人體生長發育和眼球成熟,會逐漸成為“正視眼”。每個青少年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期有不同的遠視儲備,如3歲左右的孩子通常會有200度左右的遠視儲備;6~7歲兒童的遠視儲備在100~150度。隨著生長發育,青少年眼球的遠視度數逐漸降低,比較理想的情況是12歲后才由遠視眼發育成正視眼。正視化前的遠視儲備可理解為“對抗”近視發展的“緩沖區”。
遠視儲備就像銀行卡里的錢,需要合理使用。除遺傳因素外,青少年近距離用眼、電子產品過多使用、坐姿不端正等不良用眼習慣均會引起眼軸發育過快,過早消耗自身的“遠視儲備”。一旦遠視儲備提前消耗完,就容易導致近視提前發生。通常,醫生通過散瞳驗光等專業檢查,可以了解青少年的遠視儲備余量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屈光度數是眼軸長度與角膜曲率、晶狀體屈光力等各種屈光成分的綜合作用結果,尤其眼軸長度起到主導作用。隨著年齡增加,眼球的遠視儲備與眼軸長度呈現相反的變化趨勢,即眼球的遠視儲備逐漸降低,而眼軸長度逐漸增加。在近視青少年中,僅少數人的近視眼是因角膜和晶狀體屈光力異常引起的,多數人是由于眼軸長度增加而導致。
因此,在學齡前就應建立屈光發育檔案,及早發現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異常和其他眼病,并及時篩查近視高危青少年。
預防近視應注意這幾點——
1.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管好自己的“遠視銀行”,遠離小眼鏡。比如,讀書寫字采取“一拳一尺一寸”的正確姿勢,少用電子產品等。要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采用“20—20—20”原則,即每20分鐘就將視線轉向遠處(大約6米),至少20秒。

2.保持適當戶外運動。預防孩子近視,除了正確規范的用眼習慣,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戶外運動。因為陽光可以刺激視網膜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可以阻礙眼軸的增長。家長應多鼓勵孩子到戶外去,保證每天2小時以上的戶外用眼,不僅可以防控近視,還可以改善孩子的情緒。
3.注重飲食與睡眠習慣。飲食上應注意少吃甜食,攝入過多的糖會導致鈣、鉻離子的流失,導致眼球壁彈性降低、眼軸增長,增加近視的發生概率。作息上要保證充足睡眠,保證眼睛發育所需的生長激素分泌。
4.及時佩戴眼鏡。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近視度數還不到200度,不需要戴眼鏡,這樣的想法不正確。不管200度以上還是200度以下,只要孩子裸眼視力差就建議長期佩戴眼鏡了。近視的青少年如果長期不戴眼鏡,視網膜一直都成模糊像,大腦中樞會通過一定的補償機制,如動眼調節、瞇眼、歪頭等來改善這種模糊像從而提高視力,長此以往會導致視疲勞,容易造成近視度數增長。建議孩子去正規醫院散瞳驗光檢查后,遵醫囑佩戴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