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璣玉 楚 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老年醫學科,安徽 合肥,230001]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即使用抗生素后發生的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腹瀉[1]。老年人胃腸排空及蠕動慢、胃腸激素分泌少,由此導致胃腸道菌群改變和衰退、胃腸道黏膜屏障退化、微生物穩定性下降,在使用抗生素時更易發生腹瀉。有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AAD的發生率也會升高,老年患者AAD發生率高達40%[2]。老年病房患者由于高齡、基礎疾病多,機體免疫力下降、心肺功能減弱,往往合并身體感染,多需要應用抗生素治療,然而又容易導致AAD的發生,不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使其痛苦和不適增加,而且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了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早期實施風險預警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選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應用抗生素治療的老年患者進行風險預警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應用抗生素治療的15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5例。對照組男45例,女30例;年齡85~95歲,平均年齡(87.5±5.5)歲;應用抗生素(7.6±1.4) d;應用抗生素美羅培南12例,舒普深25例,亞胺培南6例,特治星7例,頭孢他啶9例,鹽酸莫西沙星10例,左氧氟沙星6例。觀察組男50例,女25例;年齡80~95歲,平均年齡(87.5±7.5)歲;應用抗生素(7.4±1.2)d;應用抗生素美羅培南13例,舒普深20例,亞胺培南6例,特治星6例,頭孢他啶11例,鹽酸莫西沙星15例,左氧氟沙星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80歲;②無腸道功能性、器質性病變者;③無抗生素過敏反應者。
排除標準:①入院時已存在腹瀉者;②消化系統疾病、非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引起腹瀉者;③在試驗中途因死亡、轉科、出院或其他原因而退出者。
對照組接受常規的護理方法。給予患者基礎護理,觀察病情變化,給予飲食和用藥指導,觀察藥物使用的效果以及不良反應。定期留取檢查標本,觀察糞便顏色、氣味、性狀等,給予肛周部位皮膚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風險預警護理干預。(1)成立風險預警干預小組:由科室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以及床位醫生組成風險預警干預小組。由護士長組織加強對全科護士進行AAD知識的培訓,內容主要為老年AAD發生的原因、預防及護理方法等,使大家充分認識AAD,提高預防意識。責任護士負責對使用抗生素患者進行風險評估,采取個性化的預防和護理措施,并及時與床位醫生溝通。護理組長協助護士長負責檢查、監督與指導責任護士給予患者風險預警護理干預措施的落實情況,并及時反饋給護士長,每周開晨會時大家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整改意見。(2)當患者開始使用抗生素時,護士需及時評估患者AAD的發生風險并制訂合理計劃,根據計劃實施風險預警護理干預措施。①加強醫護溝通合作。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評估有無炎癥性腸病、糖尿病、癌癥等疾病,再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嚴格掌握患者使用抗生素的適應證,正確合理選擇使用抗生素,避免廣譜抗生素的應用[3-4]。②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及不良反應。當有患者使用抗生素時,在護士站白板上書寫床號提醒大家,及時評估患者發生AAD的風險,評估患者年齡、基礎疾病、抗生素的種類以及使用劑量和給藥途徑,評估患者有沒有正在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是否是需鼻飼的患者等[5]。同時要監督患者用藥的天數,并及時告知醫生,避免使用抗生素的時間過長。當可疑發生AAD時,需及時與床位醫生溝通,調整或停用抗生素,并同時遵醫囑予微生態制劑應用。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大便次數、顏色、量、性狀等,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醫生,正確留取標本送檢,遵醫囑做革蘭氏細菌染色和厭氧菌培養,并遵醫囑及時給予對應的治療及護理,從而達到以預防為主,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③加強飲食護理。醫護人員要合理制訂患者的飲食方案。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生冷蔬菜及水果。每日可適當飲用新鮮酸奶,酸奶作為一種發酵乳,含有嗜熱鏈球菌和德氏乳桿菌亞種的共生活菌和活性培養物,可有效調節胃腸道菌群和免疫反應[6]。當患者家屬要求送餐時,可根據患者飲食愛好合理準備飲食,也需告知家屬避免準備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對于鼻飼飲食的患者,護士需準確掌握營養液的量、速度、溫度。操作時需要有很強的無菌觀念,遵醫囑給予營養液的用量,可用營養液專用輸液泵勻速泵入,并使用加熱器放置在靠近鼻飼管的一段輸入管道,保證輸送到患者胃內的營養液保持恒定的溫度,避免胃腸道受到冷熱刺激。但同時也需做好防護,以免加熱器燙傷患者。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胃腸道不良反應,及時匯報醫生給予對癥處理。對于腹瀉嚴重醫囑要求暫時禁食的患者,護理人員需遵醫囑給予補液對癥處理,同時注意輸注速度以及監測電解質變化,必要時遵醫囑通過靜脈或口服補充鉀鈉等電解質。④加強肛周護理。對于長期臥床,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的患者,更需加強對家屬、護工關于肛周皮膚護理知識的宣教,需勤觀察患者有無排便,及時清洗肛周及更換尿不濕,避免糞便尿液長時間對肛周皮膚的刺激,指導正確擦洗肛周的方法,當患者排便后用溫水清洗肛周或者用溫濕巾擦拭,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并合理選用氧化鋅軟膏、屁屁樂、抗生素軟膏或香油等皮膚保護劑。當患者肛周皮膚發生潮紅時,需及時選擇使用不含乙醇的溫濕巾輕柔蘸洗,待干后外涂氧化鋅保護肛周皮膚,并保持肛周皮膚干燥。當患者肛周皮膚出現紅疹時,需在基礎皮膚護理的情況下,及時與床位醫生溝通,請皮膚科醫生會診后使用藥物外涂。當患者肛周皮膚發生糜爛時,在基礎皮膚護理的情況下加用泡沫敷料或水膠體敷料。當大便次數多或為水樣便時,給予造口袋應用,減少肛周皮膚受大便刺激以及減少擦洗帶來的皮膚損傷機會。⑤提高醫務人員及家屬、護工手衛生的依從性,做好環境消毒與監測。預防醫院交叉感染,洗手是第一道防線。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較弱,因此,醫務人員在查房、接觸患者前后、護理操作前后、接觸患者體液及周圍物品后,都需洗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7]。科室感染控制負責人員也應不定時地監測醫護人員的手部衛生及細菌情況,從而提高手衛生執行率。同時開窗通風,2次/d,30 min/次,上午、下午各1次。保持病房溫濕度適宜。每日保潔人員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床頭柜、桌椅等[8]。⑥加強健康教育及心理關懷。由于患者高齡,伴隨認知功能的下降,且大多數由護工陪護,家屬探視次數少,對疾病的認知和病情的進展變化不夠了解,所以醫護人員要積極地、有針對性地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以及AAD發生的原因、危害及預防AAD的重要性。然而護工學歷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在飲食、肛周護理方面知識欠缺,責任護士需及時給予有效的指導。在心理方面,由于患者及家屬對疾病不了解,從而產生焦慮不安情緒,醫護人員要做好解釋及情緒疏導工作。同時,倡導家屬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多關心、陪伴患者,從而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①比較兩組患者AAD的發生情況。根據相關標準判定:在應用抗生素過程中或之后出現腹瀉(大便≥3次/d,至少持續2d),多次便涂片鏡檢提示球菌和桿菌比例失調,便涂片多次發現陽性球菌[9]。AAD發生率=發生AAD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肛周皮膚損傷情況。肛周皮膚潮紅、濕疹、糜爛或潰瘍等。③比較兩組患者住院天數。統計患者住院天數是否超過10 d。④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進行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85~100分)、一般滿意(60~84分)、不滿意(<60分)三個等級。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6.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AAD、肛周皮膚受損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AAD、肛周皮膚受損情況比較 [n(%)]
觀察組患者住院天數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比較 [n(%)]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8.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90.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研究表明,隨著抗生素廣泛使用,AAD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也成為醫院內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不僅會增加患者住院費用,延長住院時間,還會加大患者死亡風險[10]。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種疾病,人體組織結構逐漸老化,機體抵抗力下降,胃腸道黏膜屏障功能下降[11],使用抗生素時更易發生AAD,這樣不僅不利于基礎疾病的康復,反而還會加重病情。因此,早期有效的風險預警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患者AAD意義重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AAD、肛周皮膚受損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在常規護理方法中,護理人員缺乏主動預防AAD發生的意識,只根據以往臨床經驗給予患者護理,甚至患者發生AAD后給予護理。另外,患者多由護工照顧,護工文化水平較低,配合護理的能力不高,且護理人員未及時指導其護理方法,導致整體優質護理效果一般。通過建立風險預警護理干預小組,對護士進行AAD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提高了護士對預防AAD發生風險的意識,掌握了正確評估患者發生風險的方法,從而制訂并實施了相對應的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加強醫護合作,正確評估患者發生AAD的風險,在患者病情觀察基礎上加強飲食、用藥護理及做好環境消毒監測等措施,有效預防AAD的發生。當患者發生AAD時,根據患者大便次數、性狀、量的不同,及時給予個性化的肛周皮膚護理,有效降低患者肛周皮膚受損的發生率,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觀察組患者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醫護人員合作,嚴格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時給予對癥治療及護理,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制訂個性化飲食方案,加強疾病相關知識宣教以及心理護理,使病情得以有效恢復。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是因為風險預警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基本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等多種需求,保證其住院期間的舒適度[12]。今后還需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對出院以及出院后口服抗生素的患者進行隨訪與指導。
綜上所述,早期有效的風險預警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可以降低AAD、肛周皮膚受損的發生率,減少住院天數及住院費用,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