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軒
(赤峰市醫院眼科,內蒙古 赤峰,024005)
將2019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醫院就診的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試驗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55.14±4.56)歲;糖尿病病史4~20年,平均病史(12.14±2.33)年。試驗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55.87±4.35)歲;糖尿病病史4~21年,平均病史(12.76±2.1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赤峰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14年)》[3]中的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器質性病變的患者;溝通意識障礙的患者;妊娠期與哺乳期婦女。
對照組在手術之后開展基礎護理,監測術后生命體征,結合治療要求科學地分發藥物,并在藥物治療后對恢復情況進行記錄,指導患者定期復查。出院后隨訪3個月。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服務,措施如下:
(1)成立延續性護理小組,建立微信公眾號,挑選科室內語言能力較強的人員作為小組成員,并建立患者微信群,組織小組成員集中討論活動,確定延伸護理時間為3個月,依托微信平臺實施各項護理服務和健康教育工作;為患者建立健康監控檔案,將微信群中患者的信息錄入至電腦中。
(2)利用微信公眾號以及微信群講解糖尿病基本知識、并發癥的處理、飲食運動注意事項,并叮囑患者每日測量血糖、進行胰島素登記等,護理人員結合微信群中患者的反饋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對于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可安排相應的家庭訪視,為患者演示胰島素使用方法、健康飲食的具體操作方法。
(3)在微信平臺為患者制訂運動計劃,叮囑患者每日進行體育鍛煉,結合患者的特征進行個性化的運動計劃,按照適度和適量的原則,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慢跑、游泳、步行等,開始運動的時候最好不要強度過大,先進行低強度的運動,25~30 min/次,并且每日在群中打卡,督促其完成每日的運動計劃。
(4)注意在微信平臺中分享飲食食譜,在微信群中收集患者的口味特征和喜好,按照反饋的內容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食譜,注意飲食的多樣化,并每日叮囑患者注意總熱量的控制,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增加全谷物及雜豆類,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顏色種類要多樣,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建議先吃蔬菜,后吃主食,少食多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低熱量、低脂肪飲食。
(5)注意對生活習慣的干預,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晨提醒患者起床,夜間則提醒患者減少熬夜,并告知患者吸煙、飲酒的危害以及戒煙、戒酒的方法,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出院后隨訪3個月。
對兩組患者血糖指標進行分析比較,干預前、干預后均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2 mL,3 500 r/min離心15 min之后獲取上清液,通過放射免疫法對機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指標進行檢測。
對兩組患者遵醫行為、生活質量評分進行比較,遵醫行為使用赤峰市醫院設計的自評量表,分值為0~100分,包括藥物使用情況、遵醫行為和遵醫意識,分數越高遵醫行為越高;使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WHOQOL-100)[4]評分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和周圍環境,總分14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理想。
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進行比較,使用赤峰市醫院自行設計問卷調查量表評估,總分100分,共計25個問題,包括護理操作、護理態度、護患溝通和疾病知識普及,每題分值0~4分,總分≥9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65~79分為比較滿意,≤64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數據。使用[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使用(±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s)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3 8.21±1.23 7.33±1.14* 12.13±3.45 9.34±2.13* 11.34±2.13 7.12±0.78*試驗組 43 8.26±1.18 6.14±0.78* 12.17±3.42 7.14±1.14* 11.41±1.98 6.34±0.64*t 0.192 5.649 0.054 5.971 0.158 5.069 P 0.848 <0.001 0.957 <0.001 0.875 <0.001組別 例數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遵醫行為、WHOQOL-10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試驗組遵醫行為、WHOQOL-100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遵醫行為、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遵醫行為、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遵醫行為 WHOQOL-100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43 73.11±4.56 79.34±4.78*84.21±5.33 93.11±5.67*試驗組43 73.21±4.21 85.43±4.74*84.32±5.28 123.11±4.39*t 0.106 5.932 0.096 27.434 P 0.916 <0.001 0.924 <0.001組別例數
試驗組護理滿意率95.35%高于對照組的81.40%(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n(%)]
糖尿病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慢性高血糖,由胰島素分泌或者利用缺陷導致,如不能及時控制導致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會出現多系統損傷,發生眼部、腎臟、神經以及血管退行性變化,其中糖尿病眼底出血是糖尿病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因機體血糖始終處于較高水平,長期發展會導致視網膜血管壁和血管細胞的病變,導致出血[5]。對于糖尿病眼底出血可以通過手術進行干預,但是在手術之后需要堅持長期醫療照護,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以防止術后復發。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視力嚴重下降[6],影響日常生活,因此存在不良情緒,影響生活質量,常規護理措施側重關注疾病,缺乏對患者的護理指導。隨著護理技術的發展,新型護理方法可為患者提供規范化護理指導。
延續性護理將傳統護理模式延伸至院外,使患者足不出戶就獲得各項護理知識,得到與院內同等的優質護理措施,為出院后的護理提供保證,防止患者因為出院后的護理不當而導致后期恢復不良以及復發。延續護理可以在患者出院之后給予糖尿病基礎知識普及和并發癥干預,可以更好地對血糖進行控制,同時配合飲食和運動干預,定期測量血糖,可更好地對患者出院后各指標進行監控,以防疾病反復。鄧婕[4]指出實施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服務后WHOQOL-100、遵醫行為評分更高。微信平臺與延續性護理融合是近年來開始應用于臨床醫學的一種延續性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將疾病知識、健康小常識推送給公眾,不僅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度,還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7-9]。使用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可以滿足患者鍛煉、專科疾病預防、飲食控制、藥物使用等需求,并提供專業化的指導,在微信群內進行打卡等活動,實現對患者的監督,囑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等藥物,規范自身飲食,合理安排體育鍛煉,對血糖的綜合控制起到積極的作用[10-12]。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將微信平臺與延續性護理融合,作為一個集中于各年齡層用戶的交流社交平臺,它主要通過網絡實現對于免費語音短信、免費視頻、免費圖片以及免費文字的快速發送,依托微信平臺,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使其更加全面地掌握疾病知識,并且及時對疑問進行解答,建立了一個高效的溝通渠道,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可以進行良性溝通,延續性護理干預還可以強化糖尿病患者的遵醫行為,并且還能夠改善血糖以及血脂水平,保證了溝通效率[13-17]。邵喜風等[18]選取88例老年T2DM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微信平臺的病友互助小組干預,發現微信平臺的病友互助小組干預患者的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評分高于常規護理(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使用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可以促進術后恢復,提升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整體護理滿意率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