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賀
(赤峰市醫院消化內科,內蒙古 赤峰,024000)
回顧性選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79例,依據護理方法分為常規護理組、綜合護理組兩組。綜合護理組200例患者,男性159例,女性41例;年齡24~83歲,平均年齡(50.22±8.46)歲;病程6~37 d,平均病程(21.56±3.52)d;肝硬化類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64例,酒精性肝硬化36例;肝功能Child-Pugh分 級:A級67例,B級108例,C級25例;出 血量:輕度出血44例,中度出血132例,重度出血24例。常規護理組179例患者,男性149例,女性30例;年齡25~84歲,平均年齡(50.56±8.32)歲;病程7~37 d,平均病程(21.75±3.62)d;肝硬化類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53例,酒精性肝硬化26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61例,B級98例,C級20例;出血量:輕度出血40例,中度出血121例,重度出血1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內容。本次研究通過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經檢驗學、影像學及臨床表現確診,符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標準[4];②均有一定程度的便血或嘔血表現;③病歷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合并神經系統疾病者;②合并慢性腎衰竭者;③急診手術大出血者。
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護理。在患者入院時以較快的速度將其靜脈通路建立起來,必要的情況下補充血容量,給予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等治療,然后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將責任護士、住院環境介紹給患者,并將科室相關規章制度介紹給患者,對患者病情程度進行準確評估,將肝硬化相關知識普及給患者等。
綜合護理組采用綜合護理。(1)心理疏導干預。對患者的心理表現進行準確評估,個體化干預其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同時,對患者家庭情況及收入情況進行了解,向患者宣教相關知識。(2)行為療法干預。出血期間督促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病情許可的條件下對患者進行指導,使其適當活動鍛煉,依據患者治療前排便習慣制訂活動時間,督促其反復進行排便動作,并督促患者集中注意力,在無排便時、午餐或晚餐后重復排便動作。此外,督促患者在固定時間排便,培養定時排便的習慣。(3)病情觀察。①準確測量空腹體質量及腹圍并做好記錄,患者應用利尿藥,注意監測血壓變化。②加強營養,遵醫囑注意觀察相關檢驗指標的動態變化,必要的情況下補充人血白蛋白。③監測體溫變化。④注意督促患者適當活動,定期觀察壓瘡處皮膚的變化,家屬有效陪護。大量的腹腔積液導致患者呼吸受到影響、床上活動費力,經常保持一個體位,甚至蜷縮在床的中間,要定時給予壓瘡處換藥,觀察皮膚恢復情況。⑤觀察患者有無胸悶、氣促、端坐呼吸等情況。⑥進食軟質飲食,避免堅果等堅硬食物,避免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⑦觀察大便情況,可使用緩瀉劑、乳果糖、丙三醇等,避免使用肥皂水灌腸,保持大便通暢,⑧輸注抗生素注意保持腸道菌群平衡。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要觀察患者皮膚黏膜及大小便情況,及時留取標本;注意觀察患者皮膚顏色。
隨訪1個月。①顯效:護理后1~2 d患者大便隱血測試陰性,無上消化道出血、嘔血、黑便;有效:護理后2~3 d患者大便隱血測試陽性,仍然有輕微上消化道出血、嘔血、黑便,具有穩定的生命體征;無效:護理后患者大便隱血測試陽性,仍然有大量上消化道出血[5]。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上消化道出血誘因知曉情況。采用赤峰市醫院自制調查問卷評估,內容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腹內壓增高、過度勞累、飲食不當、情緒不穩定,知曉率=知曉例數/總例數×100%。③出血次數、出血停止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④負性情緒。采用90項精神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總分0~450分,分數越高負性情緒越嚴重[6]。⑤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評估,總分0~40分,分數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強[7]。⑥生活質量。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量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估,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8]。⑦治療依從性。完全遵醫囑將各項治療及檢查完成、規范按時用藥評定為完全依從;基本遵醫囑將各項治療及檢查完成、不規范行為偶爾出現、沒有對治療結果造成不良影響評定為部分依從;抵抗治療、無法將各項治療及檢查完成甚至治療中斷評定為完全不依從[9]。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⑧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暈、腹脹、繼發感染、肝性腦病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惡心嘔吐+頭暈+腹脹+繼發感染+肝性腦病)例數/總例數×100%。⑨護理滿意度。采用赤峰市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信度為0.956,效度為9.123,總分0~10分,0~3分表示不滿意,4~6分表示滿意,7~10分表示很滿意。滿意度=(滿意+很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分析工具采用SPSS 21.0軟件,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合護理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綜合護理組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腹內壓增高、過度勞累、飲食不當、情緒不穩定誘因知曉率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上消化道出血誘因知曉情況比較 [n(%)]
綜合護理組患者的出血次數少于常規護理組,出血停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輸血量少于常規護理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出血次數、出血停止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比較 (±s)

表3 兩組出血次數、出血停止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比較 (±s)
組別 例數 出血次數(次)住院時間(d)綜合護理組200 1.20±0.23 22.32±3.75 246.75±9.35 7.75±1.52常規護理組179 3.73±0.24 30.35±5.75 415.23±9.14 10.35±2.62 t 104.735 16.261 176.995 11.965 P<0.001 <0.001 <0.001 <0.001出血停止時間(h)輸血量(mL)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CL-90、GSES、WHOQOL-BREF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CL-90評分均低于護理前,GSES、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護理前,并且綜合護理組患者的SCL-90評分低于常規護理組,GSES、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負性情緒、自我效能感、生活質量比較 (±s,分)

表4 兩組負性情緒、自我效能感、生活質量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時間SCL-90評分GSES評分 WHOQOLBREF評分綜合護理組200 護理前394.45±10.48 24.17±3.27 54.32±9.56護理后44.71±2.16 35.58±1.41 90.32±9.35常規護理組179 護理前394.76±10.94 23.97±3.16 55.01±9.35護理后80.55±3.53 31.53±1.74 72.32±9.45 t組間護理前比較 0.282 0.604 0.709 P組間護理前比較 0.778 0.546 0.479 t組間護理后比較 117.553 25.000 18.616 P組間護理后比較 <0.001 <0.001 <0.001
綜合護理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n(%)]
綜合護理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
綜合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肝硬化患者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具體如下:①肝硬化患者會出現門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出血量大,經常表現為嘔血、嘔咖啡色物,伴有血壓下降、心慌、頭暈、黑便,出血較急、較重,需要到醫院治療。②肝硬化患者門脈高壓會發生門脈高壓性胃病,由于門脈高壓導致胃黏膜血流動力學改變,胃黏膜防御屏障破壞以及血管活性物質水平改變。內鏡下可以看到胃底、胃體部位黏膜彌漫性、充血性紅斑,類似馬賽克,即馬賽克征,可伴有出血。③肝硬化患者發生消化性潰瘍的概率較多,原因是胃黏膜循環以及營養障礙,胃黏膜保護機制受損,潰瘍發生率增高,可導致出血。④其他原因,比如賁門黏膜撕裂、急性胃黏膜病變等,可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應該用正確方式積極治療,肝硬化引起消化道出血可以采用內鏡止血法、手術治療方法、藥物止血方法以及機械止血方法,能達到好的治療作用,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護。
綜合護理以患者為中心,能夠使護理質量得到有效保證[10]。有研究表明,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中,綜合護理一方面能夠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另一方面還能夠降低患者肝性腦病發生率、便秘發生率、出血復發率及病死率[11-12]。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綜合護理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護理組,綜合護理組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腹內壓增高、過度勞累、飲食不當、情緒不穩定誘因知曉率均高于常規護理組,綜合護理組患者的出血次數少于常規護理組,出血停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輸血量少于常規護理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和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3-14]。
本次研究結果還表明,護理后,綜合護理組患者的SCL-90評分低于常規護理組,GSES、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原因為綜合護理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對心理、行為等方面的護理進行強化,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康復水平[15]。綜合護理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高于常規護理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護理組,原因為綜合護理需要醫務人員與患者共同參與,在患者入院后將診療內容等相關問題提前告知患者,有效緩解患者的恐懼、陌生情緒,強化患者自我管理,使其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積極與患者溝通,增強護患之間的信任與理解,提供給患者良好的一體化服務,改善護患關系,促進醫療糾紛的減少、護理滿意度的提升[16-17]。
綜上所述,針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綜合護理效果較常規護理好,能更有效地減少患者出血次數,縮短患者出血停止時間,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