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修延
摘 要 甘蔗在桂中地區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提高當地農民收入。但甘蔗生長過程中,受環境、品種、管理方式等影響,會出現減產、品質不佳等問題。為促進桂中地區甘蔗種植技術水平的提高,加快當地甘蔗產業發展,以桂中地區為例,從選種、整地、種植、水肥管理、病蟲草害防治及收獲等方面介紹甘蔗的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 甘蔗;栽培技術;廣西桂中地區
中圖分類號:S566.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8.014
甘蔗喜溫喜濕,桂中地區是全國最大的甘蔗生產基地,自然條件優越,屬于亞熱帶,水熱充足,年平均氣溫在20 ℃以上,年降水量為1 300~2 000 mm,光照充足,年日照時間1 169~2 219 h,適合甘蔗生長。甘蔗種植人員需要合理使用甘蔗高產栽培種植技術,保證甘蔗栽培產量。
1 甘蔗種植技術
1.1 甘蔗品種的選擇
1.1.1 優良品種的選擇
在品種選擇前,種植人員要考慮當地的種植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甘蔗品種,常見的有桂糖46號、桂糖42號、桂糖29號等。根據品種的差異,種植者在選擇甘蔗品種時,必須考慮當地的氣候、生產條件、土壤狀況等,確保甘蔗的適應性,實現甘蔗的高產高糖[1]。
1.1.2 種莖的選擇
甘蔗在種植過程中,全莖種具有較大的用種量,是桂中地區最常見的莖種,能克服梢部種和上半莖種的缺陷,具有較高的發芽率,并能培育出高營養成分的甘蔗[2]。
1.1.3 浸種消毒
將種苗浸泡在含量為2%的石灰水中,殺滅種苗中的病菌,隨后用清水再次清洗。由于甘蔗在后期生長過程中易出現鳳梨病、黑穗病,所以還需要將種苗浸泡在50%的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溶液中至少3 h[3]。
1.2 甘蔗種植前的技術要點
1.2.1 整地
甘蔗種植要選擇低海拔、冬季溫度適宜、排灌性好、溫度在15~20 ℃左右的區域。桂中地區平原多,使用大馬力拖拉機可為深耕深松提供便利,精細整地可使土層深厚、土塊細碎,應保證翻耕深度在30~45 cm,有助于增強旱地甘蔗的保肥保水能力。深溝栽培方式還可以促進種苗萌發,提高甘蔗抗旱能力。犁成30 cm深溝后,分別向長寬方向犁一次,使其深、軟、松,蔗溝的行距一般維持在120~140 cm。甘蔗種植前應在溝內均勻施肥,一般每667 m2甘蔗地施用有機肥1 000 kg、氯化鉀20 kg、尿素10 kg、鈣鎂磷肥100 kg,將土壤和肥料拌勻后下種[4]。
1.2.2 選苗技術
在甘蔗種植栽培前期,要注意選苗。1)種植人員在選苗時要避開已有病蟲害的植株,優先選擇蔗梢部位可溶性養分較多的植株,保證萌發力強。2)在選擇種苗時要以甘蔗植株根莖粗壯、直立為主要指標。3)嚴格把控留種長度,梢頭苗長度不能超過50 cm,不能少于30 cm。4)種植工作結束后要砍種,砍種位置大致為芽下部節間的2/3,保證植株能夠吸收充足的水分和養分,避免甘蔗種苗出現萌芽速度慢的問題。
1.2.3 合理密植
甘蔗種植時間為2—4月,適時早植能夠提高總體產量。低溫種植甘蔗時,要覆蓋地膜,提高土壤保濕能力和地溫,保證甘蔗生長所需的溫濕度。
桂中地區種植甘蔗一般采取密植,但對甘蔗苗的芽數和行距的選擇要求嚴格。在甘蔗的種植溝中,每100 cm合理播蔗種5~6個,每667 m2合理播雙芽苗蔗種3 000~3 500個,一般確保栽培密度為每667 m2有效莖4 500~5 500株。在下種前,甘蔗的種植溝里面需保證有底肥,確保種莖豎向成品字形或鐵軌式,雙行窄幅擺放。甘蔗種植行間距維持在8~10 cm,種植后覆蓋泥土的厚度保持在4~6 cm,芽種擺好后及時覆蓋一層土,再使用鋤頭將覆土層壓實,保證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及養料供甘蔗生長[5]。
1.2.4 田間管理
甘蔗生長分為4個時期,苗期是種植的關鍵時期。如果甘蔗已經生長出了3片蔗葉,種植人員就需要檢查補苗,及時清除長勢不好的苗種,補上強壯的苗種。最好在雨后開展補苗工作,這時土壤較為濕潤,方便種植人員補苗。如果苗期土壤較為干旱,種植人員也要及時澆水灌溉,否則會影響到甘蔗的正常生長。桂中地區的雨季較長,土壤長期處于濕潤的狀態,種植人員要做好排水防澇工作,如果甘蔗根部長期浸泡在水中可能會出現腐爛的情況。
分蘗期是施肥的關鍵時期,如果甘蔗已經長出8片葉,種植人員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追肥。如果甘蔗在前期生長過程中就已經出現長勢差的情況,種植人員可以及時施肥。常規種植條件下,種植人員需要撒施兩次肥料。第1次撒施一些沼氣水和尿素,第2次可以增加沼氣水和尿素的含量。施肥時不能盲目,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配比,按照1 t原料蔗需吸收氮素1.50~2.00 kg、磷素1.00~1.50 kg、鉀素2.00~2.50 kg的比例確定肥料施加量。追肥時一定要結合中耕培土,施肥覆土,預防肥料流失,嚴格按照“重施基肥,適時分期追肥”的原則,充分發揮肥料的價值。
在分蘗期,種植人員還要及時澆水灌溉,及時補充甘蔗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水分,因為土壤含水量將會直接影響甘蔗的生長情況。在生長期,種植人員還需要及時開展培土工作,不僅可以使甘蔗苗的根部茁壯生長,也可以提高甘蔗的抗倒伏能力。在這個階段,種植人員也要根據甘蔗的生長情況及時澆水,澆水工作需一直持續到甘蔗收獲的30 d前,這樣才能保證甘蔗的含糖量。甘蔗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枯枝爛葉,種植人員要及時清除干凈;甘蔗還容易長出多余的枝節,管理者要定期對其多余的枝節進行修剪,提高種植田地的通風性和透光性,有效防止病蟲害發生[6]。
1.2.5 除草
桂中地區夏天高溫多雨,雜草生長速度快,在種植甘蔗芽種后,要對土壤表面及時淋灑一定的芽前除草劑,如每667 m2使用40%莠去津膠懸劑200~250 mL,或者每667 m2使用65%甲·滅·敵草隆可濕性粉劑150~200 g等甘蔗專用藥劑。當甘蔗生長至齊苗或3~5葉后,需要與小培土相結合,對甘蔗及時進行除草工作。當蔗苗出現分蘗時,及時使用除草劑,每1 hm2用20%二甲基砷酸鈉可濕性粉劑2 250 g,兌水1 125~1 500 kg;或用10%草甘膦水劑2 475 g,兌水1 125 kg;或用磺草靈4.5~6.0 kg,兌水750 kg;或用莠滅凈80%可濕性粉劑1 950~2 250 g,兌水300 kg。采取定向噴霧的方式將其全部噴灑在雜草莖葉上,防止除草劑直接或間接接觸甘蔗。
2 甘蔗病蟲害防治技術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積極采取生物、物理及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措施,合理利用物理阻斷技術、生物誘殺技術及抗病蟲良種技術等,大力推廣無公害防治技術。目前已研制出多款環保型農藥,對環境危害很小,蔗農要盡量選擇新型農藥,減少甘蔗的農藥殘留,降低環境污染。
2.1 蟲害的防治
桂中地區常見甘蔗蟲害有螟蟲、蚜蟲、線蟲等。
1)播種。在選種時,優先選擇一些抗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如桂糖57/624、粵糖63/237等,播種前還要用石灰水等消毒劑浸泡甘蔗的種子。下種和培土時,每公頃選用3.6%廣譜殺蟲雙、5%丁硫克百威、5%殺蟲丹、5%異丙特丁硫磷、85%毒死蜱、3%殺螟丹等顆粒(粉)劑45~90 kg或15%樂斯本顆粒劑15~18 kg,與600 kg干細土或化肥均勻混合后,在蔗株基部覆土撒施,可以防治苗期很多蟲害。
2)農業管理。注意合理輪作和間套種,種植戶可以選擇與煙草、菠蘿等作物輪作,要注意選無病健壯種苗;及時清除枯葉殘蔗,消滅越冬蟲害;適時剝除枯葉,減少蟲卵量。
3)化學防治。甘蔗生長過程中要適當噴灑藥物,用90%敵百蟲晶體500倍液、98%殺螟丹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25%殺蟲雙2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95%殺蟲丹原粉1 000倍液噴霧。要盡量選擇陰天或早晨噴灑殺蟲劑,因為在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后,甘蔗枝葉氣孔張開,容易滲入藥液,從而導致藥效降低。
4)物理防治。利用蔗螟成蟲的強趨光性,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可降低蟲口基數,減輕為害。具體方法:在成蟲盛發期(3—7月)每2~4 hm2安裝1盞燈(單燈輻射半徑100~120 m),高度1.0~1.5 m,每天在成蟲活動高峰的20:00—22:00開燈為佳。
5)生物防治。利用性外激素技術,通過誘殺和迷向防治蔗螟。每667 m2設2~3個直徑20 cm的誘捕盆,把誘芯橫架于距水面1 cm處誘殺雄蛾。釋放赤眼蜂防治螟蟲,每667 m2設5~8個點,放蜂1萬頭左右,全年放5~7次。保護天敵(螟黃足絨繭蜂、大螟擬叢毛寄蠅等),利用天敵減輕甘蔗蟲害。
2.2 病害的防治
桂中地區常見甘蔗病害有赤腐病、鳳梨病、黑穗病、梢腐病等。
1)播種。①優先選擇對病害抵抗力較強的甘蔗品種,如桂糖52號、桂糖55號、桂糖57/624。②加強對種苗的處理,如用2%~3%石灰水浸種24 h;用52 ℃熱水浸種20 min或50 ℃熱水浸種2 h;用40%拌種靈可濕性粉劑、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后浸種10 min。③把控下種期。要選擇適宜的溫度下種,春季可以在立春時節,秋季可以在白露或寒露時節下種,之后在表面覆蓋地膜,以保持土壤的溫度和濕度,促進種苗及早生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菌侵襲。
2)農業管理。①田間的病枯葉、殘根、殘莖、病宿根是次年的侵染源,要徹底清除。當季蔗如已經有發病的征兆,要及早清除。如果甘蔗已經發病,需要將所有的病害甘蔗集中在一起燒毀處理,避免這些病菌感染到其他甘蔗作物。②加強水肥管理。種植戶不能只選擇氮肥單一肥料,可將氮磷鉀肥按照質量比為2∶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也可在此基礎上加入少量有機肥。③合理輪作。重病區要減少宿根年限,與其他非感病作物,如水稻、小麥、甘薯、油菜等輪作,以避免病菌長期侵染甘蔗。
3)化學防治。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苯萊特可濕性粉劑600~1 000倍液或1%波爾多液噴霧,每7 d噴施1次,共噴2~3次。如果是重病區,可選用50%多菌靈、2%~3%石灰水、70%甲基托布津、40%蔗豐靈等可濕性粉劑,稀釋600~800倍后在蔗樁均勻噴淋消毒。
2.3 優化病蟲害監測技術
為控制甘蔗病蟲害,桂中地區相關部門應建立有效的檢疫和防治機制,建立完善的預警監測機制。例如,結合氣象干旱指數分析當地甘蔗種植區域的干旱演變情況、干旱區域以及干旱等級等;根據水分盈虧指數、遙感數據監測當地的溫度條件,預測種植區域是否有干旱情況;利用最低地面溫度反演法與植被指數差值法等低溫凍害遙感監測方法進行低溫凍害監測,利用遙感技術開展風害監測,利用SAR數據進行甘蔗洪澇災害監測,利用田間監測結合遙感技術監測田間雜草對甘蔗生長的危害,利用遙感技術開展甘蔗病蟲害監測等。及時通報準確的預報信息,形成整體防治觀念,在一定范圍內防治病蟲害與自然災害。
3 適時收獲
桂中地區早熟的甘蔗在9月下旬就可以開始準備收割,晚熟的甘蔗到12月可以開始準備收割,普通甘蔗一般是10月左右成熟。因此,要根據甘蔗品種特性選擇合適的時間收割,結合甘蔗的種植時間,保證甘蔗的生長期適宜,保證第二年留種用甘蔗的正常生長,嚴格按照先熟先砍的原則砍伐。
4 結語
在種植甘蔗期間,要選擇科學適用的種植技術,保證有效的甘蔗生產和提高甘蔗的品質和產量。在種植甘蔗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選擇與桂中地區環境相適應的種植管理方式。加強甘蔗栽培管理工作,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開展病蟲害管理,實現甘蔗高產與高質。
參考文獻:
[1] 曾金明.甘蔗種植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及其推廣應用[J].智慧農業導刊,2022,2(14):58-60.
[2] 牛釗君,李明,劉信鵬,等.甘蔗健康種苗機械化種植技術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熱帶農業,2022(3):23-28.
[3] 何芳.甘蔗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及其應用前景分析[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7):81-82.
[4] 黎日光.甘蔗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綜合防治措施[J].山西農經,2020(16):83-84.
[5] 吳家旺.清遠市甘蔗生產的氣候條件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0,10(3):55-56.
[6] 劉曉雪.廣西甘蔗種植行為影響因素及成本收益調查分析[J].中國糖料,2020,42(3):59-66.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