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云 馬燦 盧佳圳
如今的供銷社,商品種類更加豐富,經營方式和渠道也多了,且更加注重合作和惠民。
近期,有關供銷社的新聞持續引發社會關注。
“有著獨特優勢、體量龐大的供銷社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認為,事實上,如今的供銷社不再局限于提供生活、生產物資,而成為市場經濟的“穩定器”。
那么,作為全國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之一,如今廣東省的供銷社到底長啥樣?
聊起供銷社,72歲的陳伯仿佛穿越了時光,勾起了他許多回憶:斑駁的木質柜臺,啪啪作響的算盤,擺放著醬油缸、搪瓷盆、暖水瓶的門店……他說,當時供銷社商品較豐富、配套齊全,營業員當時是令人羨慕的職業。
如今的供銷社又是什么樣呢?近日,記者來到廣州市黃埔供銷優選店,這里雖面積不大,但品類齊全,而且價格實惠。記者觀察到,部分同類商品的價格較普通商超低20%左右,不少市民前來選購。黃埔供銷社東區便民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后還將進一步加強區域流通網絡建設、完善物流倉儲冷鏈系統建設,打造“黃埔供銷優選”品牌。
在廣州番禺區石碁鎮,是另外一番景象。石碁供銷社旗下的百越超市是一座三層高的中型商超,裝修講究,琳瑯滿目的商品擺放有序,除了新鮮果蔬、糧油調味、日用文具等專設區域外,還有最新款的時裝、新潮的家電,以及各種高端品牌玩具,絲毫不輸大型連鎖超市。該超市內掛著的“平價”標識特別醒目。市民許女士告訴記者,“供銷社”超市的商品比較實惠。
從記者走訪的情況來看,如今的供銷社,商品種類更加豐富,經營方式和渠道也多了,且更加注重合作和惠民。
對此,廣州市供銷社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新經濟形式的發展,供銷社現在的門店也講究線上和線下結合,價格在由市場經濟決定的同時,也本著事業單位的社會責任,尤其在疫情這種特殊時期會更加便宜。
供銷社,全稱為“供銷合作社”。曾經,供銷社靠統購統銷包攬了中國幾億農民的買與賣,“金字招牌”無人不曉。
“有著獨特優勢、體量龐大的供銷社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彭澎稱,經過改革調整,如今的供銷社融入了市場化基因,不僅布局現代農產品的生產與售賣,居民生活服務、物流服務均納入其經營范疇。
以廣州番禺區石碁供銷社為例,經過10多年探索發展,現已建有助農服務綜合平臺、對口幫扶地區農產品展銷中心、農副產品采購配送中心等27家服務網點,以及電商平臺、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農民專業合作社、三防應急物資儲備倉庫等實體。
一間間標準化平房倉或大直徑淺圓倉、高達45米的散糧存放立筒倉……記者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惠州)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推動廣東乃至全國主要農產品產區融入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水缸子、茶罐子、大廚房”建設。如今,這里已成為深入推進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與廣東省政府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戰略合作、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
2022年10月底,開平市舉行了粵港澳大灣區(江門開平)優質農產品供應及基地優質農產品出口首發儀式,開啟了該市優質農產品出口港澳服務國內外市場的新篇章。廣東省供銷社一級巡視員黃藍輝表示,該基地將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作為全國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之一,2021年,廣東供銷系統銷售總額2297.9億元。彭澎表示,以供銷社為代表的國有或集體性質單位,依照政府調配,將更有利于助力鄉村振興、疫情防控、保供保民生等。
如今,助農、支持鄉村振興以及物資保障是新時代下供銷社的“初心使命”。
那么,如何完成這個重要任務?“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才有出路,比如供銷社可以與鄉村振興相關機制對接,在農產品銷售、技術下鄉、金融下鄉等方面煥發新活力。”彭澎建議,利用“供銷社+互聯網”的創新思路,可以進一步推進便民利農服務一體化發展。
事實上,持續推動社有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直是廣東省供銷社深化綜合改革的重要方向。
2020年9月11日,廣東省供銷集團有限公司在廣州舉行揭牌儀式,標志著廣東省供銷社全面動員部署社有企業改革重組工作邁出關鍵一步。
對此,廣東省供銷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葉梅芬稱,隨著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帶來了新機遇新挑戰,進一步深化改革重組勢在必行且正當其時。
隨著廣東省供銷集團揭牌成立,供銷系統龍頭企業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供銷社直屬企業廣東新供銷天潤糧油集團有限公司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廣東供銷系統主業突出、布局合理的社有企業發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以廣州市供銷社為例,2021年底,廣州全市供銷社銷售總額、利潤總額、所有者權益較2012年分別增長594%、624%、98%。推進農資和農產品流通網絡建設,建成交易市場3個、配送中心5個、莊稼醫院41家。培育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建成電子商務平臺8家,新打造了“寶生園”“小鮮驛站”“從供”等供銷社名優品牌。其中,廣州市供銷社全資企業——廣州市寶生園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廣州市“百年·百品”質量品牌企業,被評為廣州市優秀企業。
此外,廣東供銷系統還精準運用金融活水,助力灣區農企。2021年10月,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與廣州市供銷社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3年,雙方將在構建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網絡、拓展農村合作金融服務網絡、建設廣東數字供銷工程以及消費扶貧等領域深入合作,共同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保障。
截至目前,由廣東供銷社聯合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出臺的“粵供園區貸”已經在肇慶懷集農業產業園、韶關南雄農業產業園、惠州市綜合服務平臺等區域落地,至今已為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授信1.13億元,辦理貸款8300萬元。輻射帶動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從各地級市供銷社看,梅州市供銷社聯合郵儲銀行共同推出“農資易貸”惠農金融項目,今年春耕以來累計發放涉農貸款200多萬元。
廣州市供銷社聯合廣發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機構,為涉農企業、農民提供普惠型貸款3200多萬元,有效紓解了企業和種植大戶經濟壓力。
這些舉措,在彭澎看來,廣東供銷社以自身為媒,借金融機構之力“路子對、步子穩,是個好法子”。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國內各地供銷系統緊扣新時代發展要求,繼續深化以“為農服務”為根本目標的變革。
今年11月,廣東肇慶市30個種植養殖基地成功通過省供銷社的認證,成為該市首批獲得認證的“供銷農場”,涉及禽畜、水產、蔬菜、水果、糧油、藥材等多種種養類型。
這是肇慶市供銷社落實《廣東省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打造為農服務生力軍行動計劃》的一個縮影。其目的,以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為主線,以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為核心,全面推進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為此,肇慶市計劃到2023年底,全市建成“供銷農場”100個。
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東供銷系統現有地級以上市供銷合作社20 個(深圳沒有市級社,只設寶安、龍崗區社)、縣級供銷合作社96個、鄉鎮村級供銷社1381個,以及440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體系比較完備,網點遍布全省各縣鎮村。
借得東風勁,迎來新發展。廣東省供銷社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近年來的改革,全省供銷系統正在從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流通業態轉變,從單純購銷業務向綜合經營服務轉變,從單一供銷合作向多領域全面合作轉變,成為經營性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公益性服務作用不斷體現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
以冷鏈物流為例,去年,廣東省供銷社印發《廣東供銷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網絡建設方案》中明確,部署構建“1個省級平臺+100個區域配送中心+1000個供銷農場”直供配送網絡,覆蓋全省縣域。預計到今年年底累計投產運營冷庫項目37個、庫容99.5萬噸;加快推進29個冷庫項目建設、庫容55萬噸。
今年上半年,廣東供銷冷鏈骨干網——1#農產品展示交易結算中心在韶關天韶冷鏈物流園封頂。該園區計劃投資規模超3.52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粵北區域冷鏈物流中心倉,對補齊“三農”領域短板,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對此,彭澎表示,冷鏈物流是支持生鮮、食品、醫藥等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是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必備條件,“這也是廣東重視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工作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