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當下,遍布于地球外層空間的衛星以及由此而來的數據,可以為理解這個藍色星球的經濟運行,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與維度。
公共治理、金融、大宗商品、農業等都可能成為衛星遙感數據分析經濟運行這一創新的受益者。在人類不長的歷史長河中,預言未來似乎總是某種神話,但是,當大數據可以揭示某種規律的存在時,神話正在變成現實。
?從中歐班列到港口物流,從美洲大豆到印度水稻,從建筑工程到路網工程,從鋼廠生產到城市夜間燈光,從山火洪災到高溫干旱,從湖體變瘦到地質災害,衛星遙感數據的應用為人們打開了新的視野,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9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了8月份的國民經濟數據。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介紹,8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工業生產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今年以來首次回升,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8%。
?而早在4天前的9月12日,四象科技發布的2022年8月宏觀經濟衛星數據就顯示,無論是建筑工程施工面積,還是高速公路竣工里程,包括中國十大鋼鐵廠的生產活躍指數等,都出現了較大的反彈回升跡象,顯示出了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良好態勢。
?毋庸置疑,宏觀經濟數據是制定國民經濟發展目標、戰略和方針政策的重要前提,決定著國家重大決策和宏觀調控的方向和重點。早一步獲得這些數據,就可以為政府主管部門留出更多的決策空間,為商業企業增加更多的前瞻性和判斷力。
?四象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產品官俞雷表示:“衛星遙感數據在經過專業解譯之后,可以為政府、金融、大宗商品、農業等諸多領域的客戶提供服務,擁有非常重要的商業應用前景,目前這方面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發展迅速?!?/p>
(摘自《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