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生活在這個城市,都有著自己的理由。而我的理由是這樣,是因為我喜歡上海的風的味道,因為我喜歡上海的城市的味道……”前段時間,一首由27位在滬日本人在線演繹的日語歌曲《上海的風》成為網絡爆款。有統計披露,上海的常?。ê戏ň幼∪齻€月及以上)日本公民達到3.98萬人,是擁有常住日本公民最多的中國城市。
《上海的風》誕生背后
《上海的風》的創作者是一位在上海生活了14年的日籍老人。他2008年移居上海,目前就職于一家日企。因為自己有兩個孫女,所以取了網名“森爺爺”。由于酷愛音樂,“森爺爺”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在上海的日本音樂人有一個圈子,大家平時都會在網上溝通。”岸祐子是27位參與《上海的風》的日本音樂人之一,她9月下旬在長寧區的一家咖啡館向記者回憶起4個月前的創作過程。
?時間回到5月9日晚上,“森爺爺”和兩位同在上海的日本朋友通過視頻喝酒聊天,偶然想到大家可以一起創作,把這兩個月的居家經歷,用音樂的形式記錄和表現出來。當晚,“森爺爺”靈感涌現,僅用15分鐘就創作出了作品雛形。后來三人商量,不如邀請在上海的日本音樂伙伴一起參與。不到10天時間,大家分別在家中錄制音源并自拍視頻,通過PC和微信完成了收集工作,制作了這個視頻。對于歌曲《上海的風》的走紅,無論是“森爺爺”還是岸祐子都沒有想到。
?疫情前,岸祐子在上海的工作也風生水起。她不僅有很多的演出機會,有時還會去北京等地出差,她在上海的聲樂學生也越來越多。今年兩個月在家期間,演出和上課都停了,但她并沒有因此氣餒,也沒有想過要離開上海?!拔椰F在回日本已經不太習慣了,上海這里的生活太方便了,從外賣到手機支付,從共享單車到各種美食,我覺得上海的繁華和國際化程度已經超越了東京?!彪m然已經兩年多沒有回日本了,但是岸祐子相信疫情會有結束的那一天?!皩τ谖叶裕毡竞椭袊腿缤职趾蛬寢專瑑蛇叾际侵劣H,不會因為其中一方出點問題就選擇逃離。”
用漫畫記錄生活的插畫師
和岸祐子不同,大多數日本人對于疫情封控期間政府“投喂”的萵筍不知所措。住在徐匯區的80后女插畫師宇山紡就是其中之一,這段經歷反而成為她創作的靈感。
?在先后經歷了兩次失敗的水煮后,宇山紡抱著和萵筍決一死戰的信念,決定生吃——先將萵筍去皮切成小塊,加醬油、大蒜和可樂進行涼拌。就著這盆萵筍,她懷著巨大的成就感吃下了一大碗米飯。作為一名插畫師,宇山紡把這次經歷畫成漫畫,發布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引來眾人圍觀。
?2016年,宇山紡到了上海,除了在廣告公司當設計師之外,宇山紡還長期做著兩件事——記錄在上海的生活趣事來創作插畫系列“上海繪日記”,運營“白相大上海-Shanghai Citywalk”活動。前者讓宇山紡在上海封控期間“出圈”,后者則讓她在上海的日本人圈子里小有名氣。
?“到上海之后,我很喜歡上海的老城區。朋友來上海找我玩的時候,我想帶他們看看上海的另一面。在和大家行走上海老城區時,宇山紡也淘了不少老物件,從花棉衣、熱水壺、痰盂,到晾衣桿、袖套、手工棉鞋等?!拔蚁矚g這些老物件的設計,對我來說這是生活在這里最有趣的部分。我想把我的發現通過插畫的方式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發現蘊含在這些設計里的美?!?/p>
?去年,宇山紡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主要做插畫和設計的工作。“在上海我有一位非常崇拜的人,他叫內山完造,是魯迅的好朋友,他開了一家內山書店,把當時來上海的日本人和中國人聚集在一起,內山書店是當時中日之間的一座橋梁。隨著上海城市的發展,也許更多的歷史會消失。而我希望自己的插畫可以成為像內山書店一樣的地方,把上海介紹給更多的日本人和全世界的人?!?(摘自《新民周刊》2022年11月刊 金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