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文
泉州,古稱刺桐城,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 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首個“東亞文化之都”,世界遺產城市。如今,依山傍水的泉州處處散發著濃濃的綠意,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街角見綠,這種宜居幸福的生活深深地根植在城市中。
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林業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林業局領導下,高度重視國土綠化工作,以“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為抓手,大力推進城市森林生態體系、產業體系、文化體系、支撐體系等4 大體系23 項工程建設,取得較好成效。2017年,泉州市林業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造林綠化工作先進單位”。泉州市先后獲得了省級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一是著力建設森林城市。推動建立健全“政府主導、政策扶持、多元投入”機制,通過增加預算、向上爭取、引導發動企業和社會投入等多渠道,累計投入48.38 億元,以4 大體系23 項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推動森林城市建設,全市已有46 個村莊榮膺“國家森林鄉村”稱號、140 個村莊榮獲“福建省森林村莊”稱號、6 個城鎮榮獲“福建省森林城鎮”稱號,實現縣(市、區)省級森林城市(縣城)全域覆蓋。二是著力提升森林質量。實施“三個百千”綠化美化行動,積極推廣鄉土、珍貴闊葉樹種造林。2017年以來,全市完成植樹造林34043 公頃,完成森林撫育79416 公頃,封山育林55565 公頃;積極探索以森林經營方案為基礎的森林資源管理新模式,開展集體商品林規模經營和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建設森林近自然經營示范基地884.07 公頃,林分結構、森林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三是著力共享林業生態建設成果。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森林景觀帶、森林公園、鄉村綠化美化、森林生態文化示范點、森林微景觀等重點工程,全面豐富森林生態產品供給。“創森”活動以來,完成“綠色村鎮”綠化7633 公頃,建成12 個省級綠色示范村莊,連續多年推進珍貴樹種進城入村,向城區學校、寺廟和200 個村莊贈送紅豆樹、楠木、貝殼杉等珍貴、鄉土苗木近萬株,建設森林生態文化示范點88 個、綠化花化進社區陽臺示范點81 個。

筍江江畔刺桐花

泉州城市綠蔭道
一是率先建設綠色鄉村。率先在全省大力推廣種植鄉村生態景觀林,把近自然群落方式營建作為鄉村生態景觀林建設的出發點和目標,推廣鄉土樹種和以片林種植。2018年以來,主動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啟動以宜居鄉村綠化為主要內容的“綠色鄉村三年行動”和“鄉村綠化提升行動”,樹立宜居、自然、經濟的鄉村綠化導向,突出推進全冠苗、袋苗綠化,年實施80 個以上村莊的綠化建設,工作經驗材料被全國鄉村綠化美化現場會經驗材料匯編收錄。二是堅持林業改革驅動。堅持以改革為驅動力,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涉林任務,推進森林碳匯交易試點,累計實施碳匯林面積16.12 萬畝,備案項目3 個,簽發碳匯45.7 萬噸,成交35.5 萬多噸,成交額431.9 萬元;推進永春縣省級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落實贖買面積410.27 公頃,永春縣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得到農業農村部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發文推廣。三是推進產業發展走前頭。堅持以興林富民為目標,積極引導搭建產業發展平臺,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不斷壯大。市級財政連續5年安排專項資金,扶持以“設施花卉、現代竹業(油茶)、林下經濟、森林人家”為重點的特色現代林業項目。全市花卉苗木種植總面積達7666.67 公頃,開展設施油茶建設2446 公頃、設施竹林建設1311.5 公頃,林下利用面積達98800 公頃。舉辦星火科技12396 多媒體信息農村林業實用技術遠程培訓與咨詢服務,受訓2000多人(次)。林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首位。
一是大力弘揚森林文化。積極開展以“守護國家森林城市”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開展了“森林城市·綠色家園”攝影主題大賽、“創森杯”全市詩文大賽、國家森林城市主題書畫展、“相約國家森林城市,綠色泉州我來說”圖文征稿、“國家森林城市”文藝晚會、“森林城市進萬家”寫春聯、“創森”答題送流量、“守護森林城市,我與綠色共成長”義務植樹、市中小學師生“國家森林城市”主題影像作品展評等20 多場“森林泉州”主題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二是強化宣傳引導。在全省率先邀請省電視臺旅游頻道“清新福建”欄目組,對泉州省級森林村莊進行專題采訪、拍攝,連續三期在省臺旅游頻道進行專題報道,同時加強與人民網、新華網、國土綠化雜志等媒體的宣傳合作,充分展示全市國土綠化風貌,促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森林城市建設深入開展,為深化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營造良好氛圍。三是積極探索推廣“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認真貫徹全國、全省創新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的要求,努力促進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由單一種樹轉為多形式履行植樹義務轉變。廣泛開展種植紀念樹、撫育管護林木綠地、認種認養古樹名木等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引導公眾通過“福建全民義務植樹網”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全市有40 多個單位聯合或單獨開展植樹盡責上線活動59 個,居全省首位。

1 岵山鎮茂霞村最美古樹群

2 綠色鄉村——虹山水尾村
完善責任制建設。建立市、縣兩級“十三五”期間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把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林地保有量和天然林保護納入目標責任,并對責任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考核通報。嚴格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控制生態公益林采伐,積極推行集體林采伐公示制度、林木采伐指標“三公”分配制度。突出抓好防災減災。修訂下發《突發林業有害生物事件應急預案》,推行防控績效承包和防控質量監理工作機制,持續推行防控績效承包機制,大力開展以松材線蟲病為重點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全市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以下。持續高壓打擊違法行為。組織開展打擊非法加工和銷售象牙、“2017 利劍行動”“春網行動”、濕地日、“愛鳥周”專項執法等一系列嚴打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

3 綠色企業花卉培植

4 守護森林城市 20年送春聯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