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劉漢國
新課標非常重視情景化的設計和核心素養的落實,而學生也存在知識與應用之間嚴重脫節的問題,該問題如何解決呢?本節課通過“張老師缺鐵性貧血,菠菜補鐵”的真實情景,以“菠菜補鐵是真的嗎?”作為研究項目,把實際問題轉化為化學問題中的定性檢驗和定量檢測,并通過設計層進式的問題,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重點落實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價—類—性”模型的構建,幫助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系統化思維;通過“價—類—性”模型的應用,滲透核心知識的重要性。
鐵及其化合物是高考的重點內容,尤其是Fe2+、Fe3+的檢驗及其測定,但考查的重點歸根結底都是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創設真實情景,以復習知識為基礎,以應用知識為目的,以培養素養為核心,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創設真實情景,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化學問題,培養學生用化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真實情景的實驗探究,引導學生構建“價—類—性”模型并用此模型解決“菠菜補鐵是真的嗎?”的問題,實現鐵及其化合物之間相互轉化的復習目的,培養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和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學科核心素養。
3.以Fe2+、Fe3+的相互轉化為例,理解變價金屬元素的氧化還原反應,培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學科核心素養。
根據項目活動設計的一般步驟,首先確立項目總任務為探究“菠菜補鐵是真的嗎?”,然后綜合解決該問題的過程和涉及的知識,對該項目問題逐步預設分析思路和子任務,其預設任務流程見圖1。

圖1 預設任務流程
【導入項目】我們學校的張老師體檢發現血紅蛋白的指標遠低于正常值,醫生建議張老師飲用“補鐵劑”治療。但是張老師想通過吃菠菜補鐵,他詢問我的意見。作為化學教師,如何從化學的角度解答張老師的問題呢?
【分解項目】解答“菠菜補鐵是真的嗎?”應從幾個維度回答呢?
【學生活動】
問題1:菠菜中是否含有鐵元素?
問題2:每天吃多少質量的菠菜?
【提出問題】那么這兩個問題,轉化為化學問題分別是什么呢?
【學生活動】定性檢驗和定量測定。
【必備知識】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首先請大家完成“價—類—性”模型(圖2)。下面請一位同學來匯報。請思考預測物質具有氧化還原性的依據是什么呢?預測物質酸堿性的依據是什么呢?
【子項目一】定性檢驗——菠菜中是否含有鐵元素?
【定性檢驗】要進行檢驗,那么檢驗需要哪些步驟呢?

圖3 “定性檢驗”模型
【提出問題】閱讀資料卡片,提取重要信息。
資料卡片:
1.由于草酸的存在,菠菜中鐵元素以FeC2O4等形式存在,FeC2O4等易被氧化,難溶于水,易溶于酸,100 g菠 菜中含鐵約2.4 mg。
2.有機色素易溶于乙醇、四氯化碳等。
問題1:菠菜用什么溶劑溶解呢?
A.水 B.硝酸 C.硫酸
問題2:如何排除有機色素的干擾呢?請回答你的依據。
【學生活動】
問題1:菠菜用硫酸溶解,原因是FeC2O4易被氧化,難溶于水,易溶于酸;
問題2:用四氯化碳萃取排除有機色素的干擾,原因是有機色素易溶于乙醇、四氯化碳等。
【提出問題】檢驗試劑的選擇。
明確對象:菠菜中若含有鐵元素,則鐵元素的價態是多少?檢驗Fe2+、Fe3+分別選擇的試劑是什么?
【學生活動】完成表1。

表1
【提出問題】檢驗方案的評價。

圖4
【學生活動】完成表2。

表2
【提出問題】通過檢驗菠菜中Fe元素選擇試劑的分析過程,大家認為在試劑的選擇時應注意什么樣的問題呢?

圖5 “檢驗試劑選擇”模型
【檢驗結論】菠菜中含有鐵元素。
【子項目二】定量測定——每天吃多少質量的菠菜?
【定量測定】滴定。
滴定的原理是什么?滴定實驗設計的關鍵問題是什么?檢驗Fe2+和Fe3+選擇的滴定劑和指示劑分別是什么?

表3
菠菜中含有Fe2+和Fe3+,二者如何轉化為一種離子呢?
【提出問題】測定方案的評價。

圖6
問題1:鋅粉的作用是什么?判斷Fe3+完全反應的現象是什么?
問題2:菠菜中有哪些物質與酸性KMnO4反應呢?這些物質是否有固定的定量關系呢?
問題3:請你評價該方案能否測定出鐵元素的質量。
【定量測定】吸光度。

圖7

圖8
【實驗步驟】
1.樣品處理

圖9
2.標準液的測定數據如圖10。

圖10
3.待測液的測定數據如圖11:取25 mL樣品,測其吸光度。

圖11
【問題鏈條】
問題1:菠菜中鐵的價態是多少?
問題2:鄰二氮菲與幾價鐵顯色呢?
問題3:鹽酸羥胺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問題4:吸光度(A)與被測物質濃度(c)具體關系是?
問題5:25 mL樣品中含鐵多少微克?
【提出問題】測定結果:100 g菠菜中含鐵2.4 mg。已知:成人每天需要10~15 mg鐵,人體對菠菜中鐵的吸收率大約為5%。每天需要菠菜多少克?用菠菜代替補鐵劑是否可取呢?
【實驗結論】用菠菜代替補鐵劑不可取。
【能力提升】醫生建議:為了提升治療效果,補鐵劑與維生素C搭配使用。請推測維生素C起到什么作用呢?你推測的依據是什么?
【交流分享】選擇鐵元素檢驗試劑的依據是什么?測定鐵元素滴定劑選擇依據是什么?
【歸納總結】

圖12
項目研究完成后,讓學生撰寫小論文外顯本項目研究的成果,作為終結性評價。小論文以成文的形式反映學生的思維過程,幫助教師反思教學行為。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分享“生活問題轉化為化學問題”的感悟、方法及其價值。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將學習進階定義為“在較大時間跨度內,學生學習和研究某一主題時,對學生連貫且逐漸深入的思維方式的描述”。表4中給出了本項目學習路徑的描述、評價及相應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表4 項目學習路徑的描述、評價及相應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項目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通過參與真實情景的項目,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學會批判地思考問題、分析信息的可靠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如何借助項目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是項目設計的重點,如何設計項目教學的流程是項目實施的關鍵,如何注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是項目設計的核心。
以“項目式教學”為引領,建立課堂文化,關注學生成長,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