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0月13日,支教11年的老師侯長亮得知,他1月份在云南的支教點向陽小學為20名家境相對困難、成績優秀的學生獎勵的小豬出欄了,其中1頭小豬已長到300多斤,賣得4000多元。“好好學習,獎勵小豬”引起網友的熱議,獲得大家的稱贊。侯長亮說:“我們一直不主張單純通過物資或金錢捐贈來幫助大山里的孩子。我們更不希望我們的學生過于依賴他人的捐贈,讓他們覺得可以不勞而獲。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的回報才是有尊嚴、有力量的,更是有自信心的。”
2022年10月14日,“老師發魚”同樣引起大家的關注。四川雅安滎經縣嚴道第一初級中學七年級7班的班主任汪老師在月評比活動當中,給評選出來的綜合評分前5名的學生每人獎勵一條魚。這一堂班會表彰,讓大家覺得新奇有趣。汪老師說,之所以選擇把魚當獎品,是希望學生能夠憑自己的努力,成為“躍龍門”的鯉魚,而被頒獎的同學拎著魚回家,也會有“憑自己的努力得來收獲”的滿足感。這份滿足感,或許是其他的獎勵形式難以獲得的。
素材解讀
1.勇于創新。學生將老師獎勵的小豬和魚帶回家,與家人分享,會有一種成就感。而老師和學校的這種做法,是一種創新。我們要勇于創新,只有創新才能帶來改變。
2.教育智慧。給學生獎勵小豬、魚,既實用又有教育意義,充滿了溫情,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這樣的教育智慧,對于學生的成長起到了正面引導的作用。
適用話題
勇于創新、教育智慧、關愛學生、正面引導
【李學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