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青蘭 焦學洋 許傳志
(作者單位: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社會對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強調,要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中同樣提到要重點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云南省屬于我國西南邊疆省份,面臨嚴防外來疫情輸入的巨大壓力,對公共衛生人才的需求愈發迫切。公共衛生學院作為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基地和公共衛生研究主要陣地之一,在公共衛生事業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我國現行的公共衛生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需要,而地處我國西南地區的云南省,面臨的壓力還有經濟條件落后、人才流失、教育資源緊缺等問題。因此,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培養云南省的高質量公共衛生人才,建設云南省高水平的公共衛生學院已刻不容緩。
云南省公共衛生教育已較為穩定,形成了以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ph)為主體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為省內外的醫療衛生機構和臨床科研基地輸送了大量人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我國醫學人才培養存在“東高西低”的現象,受經濟因素的影響,云南省醫學院校重點大學數量少,目前有公共衛生學院的高等院校僅有2 所,每年向社會輸送的公共衛生人才較中東部發達省份有一定差距。由于自然環境、經濟發展、資源配置、福利待遇等原因,云南省公共衛生人才資源嚴重匱乏,且向省外流失的情況嚴重。人才引進門檻高,省州級疾控中心招聘起點為研究生,縣級要求本科生,但疾控薪酬待遇低、職業發展空間有限,人才引進獎勵政策與醫療衛生機構差距大,醫學院校公共衛生專業畢業生少,各級疾控機構常年難以足額招聘。種種情況使得云南省培養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面臨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公共衛生專業是以預防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健康壽命為主要目標的“大專業”。公共衛生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醫藥衛生理論知識和技能,還應該具備分析評價能力、政策與法律法規的解讀能力、良好的溝通與寫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社區實踐能力等。但是目前云南省公共衛生教育在課程設置上,仍以單一的預防醫學為主,缺少人文教育,對于培養多學科背景的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有很大欠缺。心理學等人文類學科的課程設置占比較低,導致公共衛生畢業生知識面窄、人文素養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
目前,云南省公共衛生學院以單一的學科知識與技能傳授為主,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式單向,沒有很好地面向社會,畢業生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不具備現場的判斷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指揮能力,突發事件應急能力不足。學院教師教學偏理論,缺乏案例教學,“社會實踐”已成為目前公共衛生教育的薄弱環節。當前,缺乏標準化的實踐教學基地、高質量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高水平的案例教材等是云南省公共衛生實踐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云南省公共衛生專業以專科生和本科生為主,研究型高層次人才培養明顯短缺,對我國乃至世界前沿的公共衛生研究動態缺少跟進的研究力量。當前云南省公共衛生學院暫無博士點,在碩士層面中,學術學位碩士占大多數,專業學位碩士相對較少。而在本科生教育中,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約120 名,雖師資力量更為雄厚,但在培養規模方面卻不如大理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高水平專業型人才培養儲備不足,且培養規模較小。在當前云南省的疾控隊伍中,大專以下學歷占大多數,本科以上學歷只占少數。相比外省的公共衛生教育,云南省公共衛生人才結構起點更低,本科教育為主,研究生教育為輔。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受教育程度不足,僅具備單一的醫藥衛生理論知識,缺乏科研能力、實踐能力、應急能力。研究生以上學歷的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更是明顯儲備不足。
公共衛生人才應當是具備“生物-心理-環境-社會”生物醫學模式的復合型應用人才,這就要求公共衛生學院在課程體系中融入臨床醫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內容,拓展公共衛生相關知識領域,增強環境、工程、社會等學科領域的課程,擴展學生知識覆蓋面,培養學生管理思維,增強人際溝通和政策解讀能力。此外,還應著力培養學生應急管理能力,加入應急演練專業課程,加強學生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應急處置能力。融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設立綜合性課程體系,培養知識面廣、能力強、素質高的高質量公共衛生人才。
公共衛生是實踐性學科,公共衛生人才也應該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公共衛生教育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在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與公共衛生教學實踐基地建立聯合培養機制,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入案例教學、現場教學、應急教學,并且適當融入愛國衛生運動的相關內容。教學實踐基地應涵蓋教學實驗室、醫院中相關的臨床科室、各級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基層社區衛生機構等。應實行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單位導師和以實踐教學為主的工作現場導師緊密結合的“雙導師”培養方式,建設一支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公共衛生教學師資隊伍。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培養出集“防”“測”“控”“治”于一體的公共衛生專業人才。
現在我國部分發達省份逐步將公共衛生教育從以本專科教育為主體向以研究生教育為主轉變,努力培養知識背景豐富、實踐操作能力強的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而云南省的公衛人才培養起點低,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落后于中東部發達省份。我們要改善人才培養方法,改革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培養模式,擴大研究生的招生規模,鼓勵跨專業學生攻讀公衛研究生,加強終身繼續教育,提高公衛教育整體層級結構,大力開展“5 年預防醫學+2 年公共衛生碩士”的七年制培養模式,進行公共衛生學制體制創新,制訂新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長期、系統、全面的培訓計劃。使公共衛生人才始終站在時代前沿,了解行業最新動態,掌握衛生領域最新知識和技能,對于較大公共衛生意義的疾病有臨床識別和基本處置能力,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應急處理、調查研究能力。
我們要提升云南省公共衛生教育水平,辦有云南特色的高等教育。首先要加強省內醫學院校的交流合作,注重省內人才的自我培養,大力促進地區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的建設,改革公共衛生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教學,夯實本科教育,優化研究生教育,提高公共衛生教育整體層次結構。其次要建立和外省外地的學習合作模式,促進高水平人才的合作交流。同時,吸引優秀教師資源,加強高水平高質量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優化師資結構。最后,要擴大云南省公共衛生教育的辦學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養理論水平與實踐技能俱佳的復合型、應急型、實用型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