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青
(作者單位:湖南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人類思想的革新,促成了人工智能的崛起、組織關系的變革,令各行各業受到新技術、新思潮的沖擊,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的組織模式。同時,隨著事業單位改革方向逐漸明朗,組織內的人力資源管理也面臨機遇和挑戰。在相對保守的事業單位中,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及時調整人力資本戰略,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轉型發展,迫切需要我們盡早思考和謀劃。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它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傳統事業單位多按行政機關的形式運行,按政府管理的方式提供服務,極易形成行政化、官僚化的工作理念,表現為重管理、輕服務,習慣于高高在上發號施令,服務理念淡薄。
隨著事業編的逐步縮減甚至取消,事業單位不再是鐵飯碗,人員流動意向逐年上升。原有事業單位往往采用績效目標制,雖能較好保障短期目標達成,其破壞團隊和諧、降低留任意愿的弊端日益凸顯。相較于冷冰冰的績效管理體系,現代化的人事管理更注重長遠的組織利益,在達成組織目標的同時,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通過人性化的管理實施員工關懷。
事業單位全面改革以來,部分事業單位逐步轉型為普通企業,如何應對才能實現事業單位企業化的平穩過渡?在全新的商業時代,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一個靈活、高適應性的組織架構將極大地激發生產效率和創新力。事業單位原有的金字塔科層式架構有其穩定、有紀律、可靠的管理價值,但因過于穩定、保守,參與市場競爭時將難以適應快速和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同時,現有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也多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承擔較為單一的工作,未全程參與到整個單位的戰略發展規劃中來,亟待同步開展變革。
200 多年以來,機器的發明和使用觸發了三次工業革命,每次工業革命都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但同時也造成了一大批人失業。在過去20年中,自動化已經奪走了數百萬種工作崗位。AI的崛起同樣將帶領我們進入又一次崗位革新,據《科學》雜志預測,2045 年之前全世界50%現有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雖說會有部分新的崗位出現,如培訓師、解釋者和維持者等,但在此過程中,員工是否能迅速承接新崗位技能、是否能迅速適應新組織結構,也都是我們實實在在即將面臨的挑戰。
首先,自上而下明確單位的性質是服務單位,部門的性質是服務部門,崗位的性質是服務崗位,在單位中人人都是“服務員”,營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組織文化。其次,明確單位的目標是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各級領導、各部門的分工協作,以改革推進,用制度約束,提升服務質量,如制定服務群眾負面清單、增加績效考核中服務對象評價的比重,以及實施放管服改革等。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員工不僅有獲得充足工資、工作保障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也有強烈的社交需要,也需要得到充分尊重和自我實現。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內在力量不同于動物的本能,人的本性是要實現其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在關注工作目標的同時,幫助員工實現個人價值,將極大提升員工的尊嚴感、自我感、獲得感,和諧友愛的工作環境將有效降低員工離職率,幫助單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具體操作建議包括:盡可能精簡相關規章制度,簡化流程,實施人性化的管理;關注每個員工的個人愿景、職業規劃,有針對性地提供良好的培訓和晉升機會,幫助員工提升知識和能力;關心員工的家庭、健康和休閑時光,幫助員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創造吸引人的組織文化,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等。人力資源管理不應是一個部門的事情,每個領導都應擔負起激勵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的責任,都應該落實具體操作建議,共同努力達成吸引人才的體制機制。
在傳統事業單位中,由于組織邊界清晰,如何實現有效管控是組織發展的關鍵命題。在萬物互聯時代,平臺化的運行模式、極致專業化的服務、速度化的響應,都要求最大限度整合資源、簡化組織。實施企業化改革時,我們可以從實現組織發展戰略出發,結合內外部環境,嘗試選擇網絡組織、平臺組織、圈層組織、團隊組織等多種開放型組織形式,最大限度激發組織活力,提高運營效率,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確保在市場競爭中搶得先機、占領高地。同時,轉變發展思路,將人力資源發展思路和組織戰略高度整合,拓寬人力資源邊界,延伸人力資源服務鏈條,實行人力資源扁平化管理,令組織各個節點、各個部分都專注于激勵人才并實現組織目標,使人力資源管理最大限度服務于組織發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彰顯其強大的生命力,展現出超出人類的工作技能。實踐證明,使用AI 員工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準度。在現代化的企業管理中,人工智能已在信息數據處理、決策制定、全過程績效管理等方面與管理人員實現深度協作融合,而事業單位更應破除守舊觀念,勇于嘗試新技術,化危機為機遇,將人工智能作為組織的好幫手引入常態化管理中,從而節約工作成本,助力科學決策。從整個組織來說,可利用AI 將人力從繁瑣冗雜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逐步取代原有人工信息數據處理、智能服務崗位,杜絕重復錄入、數據錯誤、服務態度不佳等現象,將人力應用到更加激發工作熱情的崗位上。單就人力資源部門來說,一方面,可利用AI 智能化操作績效考核體系,提供全過程績效跟蹤,確保全體員工向著組織共同的目標方向發力;另一方面,可以依據需要設立各種AI 崗位,滿足日常辦公需求。如:設立AI 歡迎員,為新員工提供培訓、指導和支持;設立AI 信息員,匯總單位重要政策文件,智能化推送有價值信息,讓相關員工及時了解單位期望和愿景;設立AI 小助手,學習各項人力資源政策,為員工及時答疑解惑,并指導員工完成事項在線申報;設立AI 參謀員,讓AI 學習各種事項的解決辦法,為相似案例提供決策參考;設立AI 指導員,智能整合人員信息,主動與各員工交流流動意向,根據人員情況智能化、開放式匹配工作崗位,為員工提供職業發展指導和晉升機會等。
新時代變革的浪潮業已襲來,在風沙到來之際,我們不能選擇做一只頭埋入沙丘的鴕鳥,固步自封、畫地為牢,直到被新時代的浪潮吞噬,成為時代變革的犧牲品。我們應認清形勢、積極應對,做到踏浪而行、逐浪而去,實現改革平穩過渡,化危機為機遇,不斷優化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最大限度發揮事業單位的服務效能,最終實現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在公益服務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