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
1 月22 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大會,聽取省法院院長夏道虎和省檢察院檢察長劉華所作的兩院工作報告。
這兩份報告一如既往地保持厚重的質感,也一如既往地展現溫暖的色彩——“為民”始終是最濃的底色,“法治”始終是最大的亮點。
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用“致廣大而盡精微”勉勵大家走好新的趕考之路。今年的兩院報告對此作出了響亮的回應,報告中點滴細節的背后,都是對公平正義的恪守盡職,都是對司法為民的生動詮釋。
自豪的成績清晰而翔實,飽含著全情付出。2021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204.8萬件,審執結180.8萬件,分別上升16.8%、17.9%;省法院受理案件3.8萬件,審執結2.5萬件,同比分別上升13.6%、39.7%。全省檢察機關共辦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各類案件261553件。這些數據讓人民群眾清晰明了地看到了公平正義。
質樸的語言親切而篤定,道不盡滿腔赤誠。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法檢兩院的重要使命。從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到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從服務美麗江蘇建設到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兩院緊扣全省中心工作部署履職盡責,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省法院一審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9 萬件,出臺保護產權和民營企業13 條措施,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省市檢察院設立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指導各地起訴侵害知識產權犯罪1201人。
服務美麗江蘇建設。省法院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深化“9+1”機制改革,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一審審結環資案件10736件。省檢察院主動參與長江大保護,起訴危害長江環境資源違法犯罪782人,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316件。
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省法院組織全省人民法庭開展“鄉村振興服務有我”品牌創建,設立8個司法服務鄉村振興實踐基地。省檢察院開展土地執法領域行政非訴執行專項監督,督促查處367 起違法占地案件;持續救助因案致貧老百姓,研發運行全國首家遠程司法救助系統,為特困被害人發放救助金3539萬余元。
溫暖的點滴真誠而熾熱,擘畫出為民圖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承諾,是期盼,也是指引法檢兩院工作的明燈和標尺。
省法院報告首次把加強“一老一小”司法保護單列,并選取了贍養老人、欺詐老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案例,充分回應民生關切。“進小區強制刷臉”“老小區加裝電梯”“物業拒絕配合安裝充電樁”……精心挑選的多個民生“小案”,向社會傳遞努力把是非判清、規則判明、人心判暖的司法導向。
省檢察院報告同樣彰顯為民情懷。網絡大V“辣筆小球”惡意詆毀貶損衛國戍邊英雄官兵,南京市檢察機關及時批準逮捕并提起刑事公訴和民事公益訴訟。常州市檢察院對用自來水勾兌“神藥”專坑老年人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訴請懲罰性賠償7000 余萬元……正是從這些具體的案件和觸手可及的變化中,人民群眾感受到了公平正義的溫度,聽到了法治的足音。
且凝眸,且傾聽。習慣了在每年報告中尋找新意,但更讓我們感動的是兩院探索創新背后不變的初心情懷,是孜孜以求背后不變的執著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