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幸洪ZHANG Xing-hong;董李輝DONG Li-hui;吳加池WU Jia-chi
(廣東大德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珠海 519000)
關于地下工程專業設計,一般樁基設計在前,基坑設計在后。樁基礎圖、承臺圖等是基坑設計的前提及重要依據。樁基礎是主體結構的一部分,樁基設計文件是指令性的,樁基各項設計參數指標必須得到滿足;而基坑工程只是為保證主體工程能夠實施的一項措施,是為主體工程服務和保駕護航的;同時基坑工程還需保護周邊環境及設施不受較大影響,并能正常運營。
既然基坑支護只是一個措施,則據其保障效果,可分三六九等:有周全嚴密的措施,使整個地下工程施工下來,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且成本節省、工期縮減,系統運行最優;有稀松平常的措施,施工中大問題不出,小問題不斷,最終樁基、地下室結構施工總算完成,雖未出大的紕漏,但綜合效益不佳;更有低劣的措施,對基坑工程保障作用認識不足,投入資金不夠,基坑設計方案雖通過專家認證,但難以保障地下工程系統的正常運轉,而不得不作出較大修正。
我們當然推崇和提倡在地下工程施工中有周全嚴密的保障措施,如何表達或呈現這些措施需要一個合適的載體。樁基、土方、地下結構的設計都有其專業局限性;而施工單位編寫的施工組織設計,也因在設計理論上的認知與設計者存在差距,在視野和高度上達不到系統工程要求,而且施工組織設計可以在施工中可隨時調整,缺乏嚴肅性和權威性,其指導效力不足。
基坑工程設計本來就需要考慮方方面面因素,以確?;影踩跋到y運行安全,這決定了基坑設計將是一個合格的載體。但過往的基坑設計還是被深深地打上了“基坑設計”的烙印,沒有更大膽地跳出基坑論基坑。事實證明,單純的基坑設計已越來越難以適應地下工程系統正常運行的需要。時代呼喚按系統工程方法來對待基坑工程設計?;釉O計者最好是通曉地下工程各方面理論及施工技術,做到“胸中有丘壑”。
基坑設計承載著太多使命,需考慮太多因素?;釉O計不僅應表達清楚支護結構及其工藝等份內內容,還應對樁基施工、土方開挖、主體結構施工的相關內容,如:時間空間順序、作業面的提供、基坑周邊道路及場地如何使用等“衍生內容”提出明確要求。
“衍生內容”是基坑設計的一部分,更是地下工程的一部分,關乎整個地下工程運行是否安全、順利、高效、經濟。但在以往地下工程設計中,“衍生內容”為設計的空白地帶,在施工前才考慮,甚至是施工中出現了問題才應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鑒此,面對地下工程諸多問題,需牽住基坑支護設計這個“牛鼻子”。
現以沿海地區的深厚淤泥區基坑設計為背景,探討如何“牽牛鼻子”。
基坑設計者常面臨這樣的困惑:基坑支護設計只是解決了四周邊坡的擋土止水問題,至于在基坑中間土方開挖中出現的臨時邊坡滑移、土方坍塌及因此對工程樁造成的損壞如何處理?在淤泥區基坑開挖到底后,后續工程施工作業環境惡劣的問題如何處理?
于是,現在基坑設計者越來越偏愛設計在基坑底施打工程樁,這樣有很多好處,可系統解決諸多問題:
①對于自然地表及坑底同為軟土,需回填墊層方能滿足樁基施工要求的地層,可省掉一次對回填墊層挖除的工作;對地表土軟弱,坑底土堅實的地層,則可“大賺一筆”。②減少工程樁空孔或送樁長度,一方面節省造價;另一方面,避免了送樁中易出現的樁頂標高不易控制、樁體易傾斜等問題,有利于保證打樁質量。③尤其在淤泥區,相對在地表打樁而言,避免了土方開挖中對樁身造成的剪切破壞。④在淤泥區坑底作業,一般需對坑底表層一定厚度的軟土進行換填,這就保證了坑底承臺土方開挖、磚胎模砌筑、底板墊層施工的良好作業環境,也使施工難度大為降低。
當然在坑底打工程樁也滋生了一些問題:
①因換填土需超挖一定深度,導致基坑工程造價有所增加;②靠近基坑邊緣的工程樁(簡稱邊樁)面臨施工空間不夠的問題;③坑底降排水,尤其在雨季負擔較重的問題等。
關于第②點,可通過提前在自然地表先施工邊樁的方法解決;關于第③點,可通過做好坡上坡下排水設施,增加排水人力物力解決。
關于第1 點,可將基坑工程納入地下工程系統,綜合評估:雖然基坑造價有所增加,但有前文表述的4 點好處,若地下工程綜合效益顯現,則在坑底打樁方案就應選擇采用。
如何在基坑設計中考慮坑底換填土因素呢?
同樣以在沿海地區的深厚淤泥區為背景,設若基坑深H,在坑底打樁,需對坑底土換填h 厚,按理基坑設計深度應H+h,這樣基坑安全應無大礙,但勢必會導致支護結構造價的大幅上升。
通常可考慮計算深度為:H+γh
其中0<γ<1
換填厚度不大,比如采用錘擊樁工藝,若完全按基坑深度H 考慮,雖顯冒進,但并非不能,可考慮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坑底被動區一定寬度范圍內采用深層攪拌樁加固等措施,一方面改善被動土壓力,以利基坑穩定;另一方面,此區域內土體已加固改良,勿需換填,其頂標高與設計基坑底標高一致。②被動加固區以外土體需換填,但換填速度及一次性換填區塊面積需嚴格控制。最好是挖一車淤泥走,馬上回填一車碎石土。但實際施工中因銜接問題及淤泥對碎石土的污染問題,可考慮數車(如小于5 車)或一定面積(如小于30m2)為一單元換填一次,且一單元開挖完成到換填開始間隔時間不超過半小時。③計算中將基坑安全系數再適當加大。
以往的基坑設計,上述第①點會在基坑設計圖中直接表達,第②點則很少在圖紙上反映,甚至文字說明里也不提及,只能看施工單位對圖紙的領會程度及經驗水平了,這無疑將為基坑安全埋下隱患。
坑底土方換填表面上看屬土方工程,但如何換填,是關乎基坑深度計算取值,關乎支護工程造價的大事,因此基坑設計必須對類似“衍生內容”作出規定。
基坑、樁基、土方施工何者先,何者后,并沒有強制性規定,取決于地質條件、周邊環境、施工條件等因素。
要充分重視基坑、樁基、土方施工的時空順序,它直接關系到項目運行的順暢與否、工期長短、造價高低。時空順序的安排需在基坑設計中表達出來,這就要求基坑設計者能總攬系統全局,提出針對性措施。
工程案例:中山市萬秀豪庭基坑工程。
本項目由開發商將樁基礎、基坑支護設計及施工、土方工程與建筑施工均打包發包給一家總包單位,價低者得。因建筑主體土建施工價格差異不大,則拉開報價的關鍵在地下工程。
本案例闡述如何在基坑設計中,通過合理安排基坑、樁基、土方施工的時空順序,將地下工程諸多難題一一化解,并達到綜合效益最佳。
萬秀豪庭地處中山市沙溪鎮秀山村,地處河相沖積平原地帶。一、二期總建筑面積235495.83m2,設兩層地下室,基坑周長1268m?;A為400mm-500mm 預應力管樁。場地原始地表建筑標-4.1m~-4.4m,基坑底設計建筑標高-10.5m,基坑開挖深度約5.8m。本場地除東南側(11-11、12-12、12'-12'剖面段)緊鄰用地紅線,空間狹小外,其余各側均有放坡開挖條件(詳見圖1)。
場區表層為約1m 厚耕植土,下覆2m-5.5m 厚流塑狀淤泥,其下為1.7m~4.5m 厚粗砂。
施工前,場地雜草叢生,積水10cm-50cm 深,地表松軟,狀似沼澤,顯然不能滿足樁機施工要求。按常規,需回填約1m 厚碎石土或建筑垃圾墊層,僅此一項,需增加造價200 余萬元??紤]到基坑開挖后,上部淤泥層已基本挖除,進入粗砂層,通過降水,可直接滿足樁機行走要求;坑底局部軟弱地層或較厚淤泥未挖除者,可小范圍換填即可?;谶@一指導思想,基坑設計考慮先進行基坑支護工程施工,局部邊樁同時開打,再挖土至坑底,之后在坑底打管樁。管樁采用液壓錘錘擊工藝。
基坑支護主要設計了兩種支護結構剖面:
直立開挖段,采用?800@600 大直徑攪拌樁,兼作擋土止水樁+內置?130 長9m@1200 鋼管樁+錨索土釘墻結構(詳見圖2)。
放坡開挖段,采用大放坡+?48 鋼花管土釘墻,或大放坡+松木樁(?16 長1.5m 鋼筋插筋)土釘墻(詳見圖3)。
解決好樁基施工及基坑開挖的總體順序后,設計者還面臨以下難題,且看設計如何化解:
①場地北側(9-9、10-10 剖面)、東側(12-12 剖面)地下室外還設有商鋪,地下室范圍內管樁與商鋪管樁樁頂標高相差6.8m,在淤泥區如何處理邊坡上下管樁施工及邊坡支護的問題,是基坑設計者不容回避的問題。
若按常理出牌,商鋪管樁在自然地表先打。基坑按直立開挖設計,除需滿足基坑的穩定性要求外,還需嚴格控制邊坡變形,確保商鋪管樁不受損。為控制變形,施打預應力錨索是最佳選擇,但已施工的預應力管樁無疑會為施打錨索時帶來較大障礙。最為關鍵的原因,在本項目上,開發商對成本的控制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基坑支護按直立開挖設計,是最后的選項。
在北側,地下室外還有較寬場地,若把商鋪范圍場地考慮在內,可滿足放坡開挖要求。若先打商鋪樁,放坡開挖時,分布在坡體上商鋪管樁極易傾斜破壞。
最后設計確定此區段商鋪范圍內場地先用于放坡開挖,待地下室剪力墻完成,土方回填后,再施打管樁。
②在東側,邊坡場地狹小,不具備放坡開挖條件,需直立開挖。如果也采用待地下室完成,回填土方后再打商鋪樁的方案,一則可能碰到已施工的預應力錨索;二則,因擋土樁墻離緊鄰的南環路坡底(其路面標高比現場地標高高約3.1m)最窄處僅約5m,不滿足錘擊樁機作業面要求。于是基坑設計把此段商鋪區域納入到基坑范圍內,商鋪管樁作為基坑內邊樁先打,其樁頂標高控制在地下室底標高以上1~2m,待地下室外剪力墻完成,先將樁頂標高接至設計樁頂標高,再回填土方至相同標高。
③14-14 剖面為一、二期地下室交界面,兩期地下室邊相距30m,中間地帶規劃為永久道路,二期土方要滯后約二年開挖。綜合以上條件,基坑設計考慮將此區段邊坡卸荷降至-7.3m 標高,再放坡開挖至坑底;為切斷二期基坑上層滯水及地下水對一期基坑的補給,在此區段設置一排攪拌樁止水帷幕。一期基坑土方開挖時,14-14 剖為分級放坡開挖(詳見圖4);二期基坑土方開挖時,14-14 剖變為2-2 剖面,呈堤壩型(詳見圖5);待二期地下室外剪力墻施工完成,則回填土方至設計標高,完善一期道路及園林建設。
采用上述基坑支護方案,總價僅750 萬元包干。憑此優勢,基坑設計者如愿中標整個項目施工總承包。2018 年底,基坑支護開始施工,2019 年上半年,基坑開挖,樁基及地下室結構施工。恰逢雨季,暴雨綿綿不斷,施工單位在坑底排水、局部軟弱土層換填、及坑底臨時道路的修筑上增加了一些成本,耽誤了一些工期,其它都嚴格執行基坑設計圖紙要求,地下工程總體順暢,取得質量、安全、經濟效益多豐收。
①對地下工程中的“衍生內容”,及由此可能產生的諸多問題,需從基坑設計源頭予以籌劃解決。②基坑設計不是僅僅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而是要保障整個地下工程的順暢安全。③要按照系統工程方法來對待基坑設計,基坑設計者要“跳出基坑論基坑”。④基坑設計需明確基坑、樁基、土方施工的時空順序。⑤評價基坑設計方案的優劣不能僅停留在基坑工程層面,還需考察此方案是否實現整個地下工程系統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