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華,劉程洪
(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廣州 510000)
中山市坦洲快線起點為城桂路與南外環路相交處,終點為沙坦路與坦神北路相交處,沿線分別穿過五桂山鎮、三鄉鎮和坦洲鎮。全線大部分路段利用既有省道S268(城桂公路、沙坦公路)走廊布設,在老路平面線性基礎上進行改造。坦洲快線全長27.6 km,采用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兼顧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主線設計速度為80 km/h,高架橋斷面寬度26 m,輔道設計速度40 km/h,輔道斷面寬度根據交通需求選擇,整體式路基寬度33~64.5 m。高架橋為了節約占地面積采用大懸臂蓋梁,同時為了保證行車空間及視距,兼具城市景觀,采用隱形蓋梁。蓋梁采用C50混凝土,常規蓋梁為柱距4.5 m的雙柱墩蓋梁,長25.3 m、寬3 m,中心高3.715 m,混凝土方量145.2 m3。蓋梁預應力為12φs15.2 mm和13φs15.2 mm的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抗拉強度標準值為1 860 MPa,彈性模量Ey=195 000 MPa,預應力鋼束錨下控制應力為1 358 MPa,均為兩端對稱張拉,預應力管道采用內徑為φ90 mm塑料波紋管,深埋錨固,如圖1所示。
由于本項目大部分路段是在現有道路上進行改擴建,大部分蓋梁下都要保持社會車輛正常通車,因此,蓋梁支架采用鋼管+懸臂大貝雷梁支架結構。蓋梁施工采用支架結構原則如下:墩身高度大于9 m的蓋梁,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可采用上承式或下承式大貝雷梁支架;墩身高度小于9 m的蓋梁,為滿足通車凈空要求只能采用下承式大貝雷梁支架,采用下承式大貝雷梁支架仍無法滿足通車凈空要求的,需在蓋梁投影面積以外兩側新鋪設臨時便道供社會車輛通行,再進行蓋梁施工。本論文以數量最多、墩身高度小于9 m的蓋梁為例,闡述具體施工技術。
蓋梁支架主要由支架基礎、φ820 mm鋼管立柱、砂箱、雙拼45a工字鋼承重梁、大貝雷梁、45a工字鋼分配梁、三角桁架及28a工字鋼分配梁8部分構件組成。
2.1.1 支架基礎
考慮蓋梁支架周轉使用,每套蓋梁支架配置4個可移動式鋼筋混凝土支架基礎,尺寸為1 000 mm×1 000 mm×1 000 mm,支架基礎面上預埋鋼板,用于鋼管立柱焊接固定。
2.1.2 砂箱
每套蓋梁支架設置4個砂箱,分為2組,分別位于4根鋼管立柱上;砂箱能將雙拼45工字鋼承重梁荷載傳遞到鋼管立柱上,并保證4根鋼管立柱受力均勻;同時能調整承重梁高度,便于后期底模跟支架拆除施工。
2.1.3 承重梁
每組砂箱上設置1道承重梁,將大貝雷梁上荷載分配在砂箱上,同時為大貝雷梁提供支點;承重梁采用雙拼45a工字鋼,能有效控制自身變形,并保證與大貝雷梁接觸面積。
2.1.4 大貝雷梁
大貝雷梁用于承受蓋梁施工時一切荷載。由于蓋梁單邊懸臂長度達9.4 m,為了保證大貝雷梁剛度滿足要求,1套蓋梁支架采用2組大貝雷梁,每組3榀,通過寬度為45 cm花窗連接成整體,大貝雷梁結構尺寸及材質均采用特制產品。大貝雷梁上下弦桿及加強弦桿均采用14a槽鋼,豎桿采用80 mm×80 mm×8 mm方鋼,斜桿采用80 mm×80 mm×5 mm方鋼。標準尺寸為6 000 mm×200 mm×2 420 mm(高度包含了上下加強弦桿),材質均為16錳鋼,如圖2所示。
蓋梁支架搭設時,將支架基礎固定在承臺上面,將4根φ820 mm管樁立柱焊接在支架基礎預留鋼板上;鋼管立柱上安裝砂箱跟雙拼45a工字鋼承重梁,雙拼45a工字鋼上安裝大貝雷梁,大貝雷梁下弦桿上安裝45a工字鋼分配梁;在大貝雷梁懸臂部分45a工字鋼上安裝三角桁架;在鋼管立柱間大貝雷梁部分,45a工字鋼上安裝28a工字鋼分配梁,如圖3所示。
根據規范要求,蓋梁支架搭設完成后,澆筑混凝土前需進行支架預壓,預壓荷載為蓋梁混凝土荷載量及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預壓采用堆載預壓法,堆載材料采用混凝土預制塊。預壓加載按預壓總荷載的60%、80%、100%分3級加載。
加載順序為橫橋向從中心線開始,按從中間向兩側順序對稱進行逐級加載。每級加載完成后,停止下一級加載,每間隔12 h對支架沉降量進行監測,當支架監測點12 h沉降量小于2 mm后,進行下一級加載,直至加載完畢。
預壓主要目的為檢驗蓋梁支架結構各構件安全性能;消除蓋梁支架的非彈性變形;記錄蓋梁支架的變形數據,為支架預拱度及模板標高提供有效理論依據。
單個蓋梁鋼筋總重約400 kN(40 t,包括預應力鋼絞線),考慮到施工區域過往車輛多,鋼筋骨架如果在蓋梁支架上拼裝容易發生高空墜物事故,故選擇在蓋梁附近地面上安裝鋼筋胎架。在鋼筋胎架上將后場加工好的鋼筋半成品進行拼裝成整體,包括波紋管跟鋼絞線。鋼絞線采用先穿法,即在混凝土澆筑前先將鋼絞線穿好,增大波紋管剛度,防止澆筑混凝土時波紋管發生彎折變形,增大管道摩阻,造成預應力損失;鋼絞線端頭外露部分采用塑料膜包裹,防止生銹從而影響性能,如圖4所示。
蓋梁鋼筋在地面上拼裝期間,蓋梁支架完成底模的安裝跟支架預壓工作。鋼筋整體拼裝完成后,采用260 t大型汽車吊將整個蓋梁鋼筋吊裝到蓋梁支架底模上。鋼筋吊架采用常規貝雷梁拼裝而成,吊架主要受力部位為2榀貝雷梁,每榀由8片貝雷梁拼裝組成,中間用寬度為102 cm的花窗連續成整體。整體吊裝主鋼絲繩采用3根φ39 mm的鋼絲繩,吊架吊住蓋梁鋼筋的鋼絲繩采用16根φ24 mm的鋼絲繩。蓋梁鋼筋整體吊裝,需提前控制好墩身伸入蓋梁的預埋鋼筋與蓋梁底部鋼筋的間距問題,避免鋼筋沖突,同時蓋梁底層鋼筋拼裝時不要固定死,以便鋼筋發生沖突時可以調整(見圖5)。
在蓋梁鋼筋安裝驗收合格后,采用25 t吊車吊裝蓋兩側模。側模采用組合鋼模現場拼裝,整體吊裝。模板采用螺栓拼接,吊裝前打磨干凈并涂刷脫模劑,側模整體拼裝并確保平整度符合規范要求后,采用對拉螺桿固定。側模安裝固定后,安裝蓋梁兩端端頭模板,端模與側模連接處用雙面膠貼縫,防止漏漿。側模、端模安裝完畢后,由測量人員測出模板標高,并推算蓋梁標高,標示蓋梁頂澆筑面位置。
因為是隱形蓋梁,混凝土澆筑需分兩次進行,第1次澆筑到截面突變位置,第2次澆筑蓋梁剩余部分。混凝土澆筑采用1臺汽車泵將混凝土泵送入模。混凝土要連續澆筑,先澆筑蓋梁中間,后對稱澆筑兩側,水平分層,每層厚度不超過30 cm,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筑完上層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期間,應設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骨架及預應力等的穩固情況,發現有松動、變形、移位情況時,應暫停澆筑并及時處理[1]。
蓋梁預應力施工完成后,進行蓋梁支架拆除。首先打開砂箱,4個砂箱進行同步放砂,然后自上而下逐層拆除支架結構。
坦洲快線工程在現有道路上進行改擴建,蓋梁底下要保持社會車輛正常通車,受限空間工況下,大懸臂蓋梁施工采用大懸臂支架施工技術,鋼筋施工采用在地面上整體預制吊裝技術,不僅減少了高空作業的風險,還大大節約了工期,每個蓋梁可節約工期8 d。蓋梁施工組織要做到流水作業,蓋梁支架材料拆除下來后,直接用到相鄰的蓋梁支架上,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時節約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