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旺啟
人類有手,動物有爪,這在自然界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可是,自然界中的某些瓜果、塊莖甚至海鮮居然長成了形似手掌的模樣,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些與眾不同的“手”吧!

圖1 佛手瓜(圖/千圖網)
別名:合手瓜、捧瓜
產地: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
佛手瓜是葫蘆科佛手瓜屬植物,原產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后傳入我國,在江南一帶多有種植。
佛手瓜的果實是綠色的,果肉呈乳白色,上小下大,呈梨形。每個重250克~500克,上面有5條明顯的縱溝,頂端有一條“縫合線”,如同一名僧人雙手合十,有祝福之意,因此得名“佛手瓜”。
佛手瓜的嫩莖葉和卷須可以做成菜肴,果實吃起來口感清脆,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以做菜,又可以當水果吃,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別名:手掌參、佛掌參
產地: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佛手參是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長在海拔3100米~4000米的山林中,生長速度極為緩慢。它的根部形似人的手掌,所以得名“佛手參”。
佛手參含有人參皂苷、多種糖類、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成分,其性溫潤,味甘甜,具有補腎益氣、潤肺利氣、安神益智等功效,被譽為“不老草”和“沙漠人參”。

圖2 佛手柑(圖/圖蟲創意)
別名:五指橘、蜜羅柑
產地:我國廣東、四川等地
佛手柑為蕓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實。佛手為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中,是一種著名的觀賞植物。史料記載,佛手在我國宋朝就被人工栽培過。
佛手一年可結兩次果。果實外皮為鮮黃色,皺皺的卻有光澤,頂端分開,形成細長彎曲的果瓣,如同張開的手指,故名“佛手柑”。佛手柑通常用作中藥,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
別名:佛手貝、鵝頸藤壺
產地: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佛手螺雖然叫螺,但并不是貝類,而是一種節肢動物。它一般成簇生長在大海中的巖石和礁石縫隙里,采集極為不易,被譽為“來自地獄的海鮮”。
佛手螺外殼粗糙,硬殼部分呈深綠色,軟殼部分為深粽色,由大小不一的長尖形組成,形似神話中如來佛祖捏壟的五指山,故名“佛手螺”。
在不同的海域,佛手螺的大小不一樣。佛手螺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水質越好,潮水越急,就長得越大,越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