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產生于毛澤東同志1930年在江西開展的尋烏調查、興國調查等一系列調查期間,并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被正式提出。人大同志在學習黨史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工作充分認識到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也沒有審議權和決策權。調查研究進行得怎么樣,直接影響人大履職的質量和水平。
首先,調查研究是人大科學決策的基本前提。調查研究既是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也是人大依法行權、科學決策的內在要求。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職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民主法治建設、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人大要擔負起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一府一委兩院”的職責,必須進行客觀全面、深入細致的調研,才能保證人大決策的正確性、科學性。
其次,調查研究是人大聯系群眾的重要途徑。人大開展調查研究是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具體舉措,也是反映群眾意愿、集中群眾智慧、擴大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途徑。人大開展好調查研究既能提升履職實效,又能保障和促進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三,調查研究也是人大自身建設的根本途徑。人大履職,功夫在會外。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人大開展調查研究絕不是走過場、看風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而是法律規定的履職方式,體現著看問題的眼力、謀事情的腦力、察民情的聽力、走基層的腳力、辦實事的能力。開展好調查研究將有力促進人大自身建設,更好地發揮“四個機關”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