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新 浙江省臨海市回浦中學,省特級教師
考場作文不是有感而發的,而是依題而寫的。依題而寫,解讀題意就成了第一要務。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的題意解讀要比往年來得復雜些,怎么個復雜樣?我們先回顧一下題目。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近年來,浙江省著力強化創新驅動,深入實施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首位戰略,深入實施“鯤鵬行動”“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質量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新時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業、不同領域開拓創新。如“95后”姑娘徐楓燦,在空軍航空大學刻苦訓練、滿分通過考核,成為我國陸軍首位初放單飛的女飛行員;“90后”青年工人楊杰,從一名普通的學徒工成長為“浙江工匠”,獲得浙江省勞動模范稱號;之江實驗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團隊,35歲以下成員占比近九成,勇闖國內智能超算領域“無人區”,斬獲超算應用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
以上材料對你未來發展有什么啟示?請寫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一般來說,高考作文題都由三部分組成:材料、提示語、注意事項。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材料沒有出現觀點性的句子,當然,這并不是構成復雜性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提示語與往年不同。往年提示語一般是:“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樣的提示語對寫作方向基本上談不上限制,考生只要合理理解材料的意思,發表看法即可。今年提示語中“對你未來發展有什么啟示”對寫作方向就有了明確的限制,行文中需要表達“我”設想在“未來發展”中的看法,有些思考力弱的考生依據慣性思維,只意識到材料的存在,忽略了提示語,這就忽略了最為重要的限制。
由于提示語對寫作方向有了明確的限制,因此考生需要聯系材料、“我”、“未來發展”三個要素思考,才能寫出理想的文章,這就是復雜性所在。這樣,如何寫好今年的高考作文就有了一個基本的框架:結合兩段材料來表述它們對于自己“未來發展”的啟示,在此基礎上回答“我”怎么想、怎么做。如果能夠抓住材料的關鍵,從材料出發進行思考,又能夠照著“對你未來發展有什么啟示”這個提示語寫,就有可能得高分;反之,不從材料出發,又忽略提示語,文章得分就會很低。當然,不從材料出發來寫應該是很少的,畢竟平常訓練有素,但也極有可能行文看不到或基本看不到“我”“未來發展”兩個要素。
盡管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思考起來有些復雜,但如果考生能夠全面把握作文題中所有的信息,也可以做得很好。我們來看下面一段話:
當今社會,知識的天空被大幅拓展,我雖不敢自詡大鵬,但也希望到“九萬里”的高空去看一看。那么,該如何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扶搖而上九萬里呢?答曰:以創新為風。
這是一篇高二學生在高考結束后參加高考作文競寫活動所寫作文的開頭段,起筆既照應了材料,又能夠從“我”出發表達“未來發展”的啟示,給整篇文章奠定基調。當然,語言表達能力是得好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如果沒有充分把握題意,綜合作文題所給的各方面信息做出恰當判斷的能力,是進不了高分行列的。
考場作文,充分理解題意并在題意之內言說,對一篇文章最后所獲得的評價具有決定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