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

我一直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在親密關系中,我常需要確認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位置。比如,我很在意在最好的朋友眼里,我是不是也是她最好的朋友?一旦最好的朋友把對我的喜歡同等額度地分給他人,我就會感到不安。
同樣,在戀愛時,當我?guī)е鞣N心理預期考量另一半的表現(xiàn)時,一旦對方?jīng)]有達標,我就會忍不住懷疑自己在對方心里的分量。
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感情里就是如此辛苦,在自我懷疑和反復確認中糾結不已。
那這樣的辛苦什么時候才會停止呢?曾經(jīng)我以為找到一個讓人有安全感的人來填補內心就好了,但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不是這樣的。
小學四五年級時,我的同桌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無話不談,連上廁所也要手拉手一起去。我一直以為,這份友誼只屬于我們兩個人。直到六年級我們被分到不同的班級后,我第一次對我們的關系產(chǎn)生了焦慮。
因為我發(fā)現(xiàn), 剛一開學,好朋友就已經(jīng)和她的新同桌混熟了。每次看到她們并肩從我的教室門口經(jīng)過的時候,我都會在座位上獨自難過。
有次放學,我和好朋友走在路上,突然遇到一個順路的同學加入了我們。聊到偶像劇的話題,我和那位同學一拍即合,越聊越火熱,這時我突然注意到好朋友的眼里似乎閃過了一絲失落。
回到家后,我特地給她寫了一封信,安慰她不用擔心我們的關系會被別人影響。沒想到她看完信后反而過來安慰我:“哪有,我當時在思考數(shù)學題!多個朋友一起玩挺好的啊。”
聽完我更難過了。
因為我以為我們會有同樣的擔憂,但沒想到,她的不在意讓我對這份友情的安全感,更焦慮了。這種狀態(tài)一直延續(xù)到后來的戀愛。
那時,我以為男友非常愛我,得到這份偏愛,我就可以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了。但沒想到,我似乎還是不滿足。比如,在分開的時間里,我會忍不住想,他在干什么呢?怎么還不回消息?然后在等待中陷入失望、生氣和自我否定的旋渦中。而半天過去了,對方可能才會回一句:“剛醒。”
有時候想想覺得很不公平,明明自己才是投入更多情感成本的那一個,卻要經(jīng)受更多的情緒波折。
直到我看到心理學家李松蔚的一段話:在一段關系里,作為有安全感的一方,往往會被放在擁有更多權力或更高位置的角色上。而在這個角色上的人,會變得容易忽略對方的情緒和感受,導致雙方很難在安全感焦慮的問題上真正共情。
同時,他還提到,有安全感的一方未必本身就不缺乏安全感,ta 可能是在不安者的焦慮里變相得到了無盡的安全感。
這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那些自己為了尋求安全確認暴露的脆弱和敏感,并不需要被自己嫌棄。恰恰相反,它們是值得被珍惜的情感。因為正是在這些看似麻煩的情緒里,我們讓給了對方更多安全的底氣。
同樣,如果你在感情里更有安全感,而你的伴侶更脆弱的話,那就意味著你的伴侶對你暴露了太多的在意,從而將能夠感受到更多安全感的權力讓渡給了你。
現(xiàn)在我理解的安全感是,如果有一天,我在感情里能夠感受到足夠的安心,那么,這種感受一定不是在一個人身上或一段關系里就能找到的,而一定是我在很多不同的人和關系里,找到了更完整和獨立的自己。
(摘自“溫血動物”微信公眾號,蘿卜葉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