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不只是少數人富裕,而是要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皆大歡喜。
——8月16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說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生前日記首度公開
探月工程四期的主要目標是對月球南極開展科學探測,建立起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我國正在論證載人登月方案,后續還將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
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像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像楊柳一樣,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像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盡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焦裕祿日記中的“三棵樹”精神
想多活兩年,多看點病人,工作到最后,美滿人生無過于此。
——傳染病學專家駱抗先,91歲仍堅持每周出三次門診
所有人都退就都會受傷,只要有一個人上去,后面肯定有很多人會上去!
——成都“六勇士”合力制伏街頭欲持刀傷人的男子,其中拿環衛鏟子參與救人的“鏟子哥”劉萬剛事后表示
新繪制的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在整體風格上力求體現“中國風”“時代感”“精氣神”和“數學味”。
——人民教育出版社完成小學數學教材插圖重繪工作,將于新學期投入使用
盲盒經營者不得向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8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確認已取得相關監護人的同意。
——《盲盒經營活動規范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擬規定
Wenndumichsiehst,dannweine(如果你看到我,那就哭泣吧).
——中國、歐洲等地持續干旱,露出文物、村落等大量遺跡。深埋在捷克德辛易北河里的“饑餓之石”也露出水面,其中最清晰的是這句古老的德語
記得帶把草上去,兔子吃千年蘿卜眼睛都紅了;帶柄斧頭,吳剛的該卷了;還有帶上后羿最新消息,嫦娥應該想他了……
——聽聞中國計劃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網友腦洞大開
17個
近日,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發改委等17個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建立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為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45.22萬
日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產生了場強45.22萬高斯的穩態磁場,刷新同類型磁體保持近23年的世界紀錄,相當于地球磁場的90多萬倍。
10年
在2022年男排亞洲杯決賽中,中國男排3∶0戰勝日本隊,時隔10年,再登亞洲之巔。
首次
日前,我國出口印尼雅萬高鐵首批高速動車組和綜合檢測列車在青島港裝船起運,我國高鐵列車首次走出國門。雅萬高鐵全線采用中國標準,建成后將成為印尼和東南亞的首條高速鐵路。
【《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2022年)》】
教育部發布《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2022年)》,報告顯示,我國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保持高位,中職、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超過95%和90%,專業對口就業率穩定在70%以上,高職畢業生半年后年收入顯著高于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
【深地工程】
近日,塔里木盆地“深地工程”獲重大突破,順北油氣田41口油氣井鉆探垂直深度超8000米,定向井井深最深達9300米,刷新亞洲最深紀錄。我國已掌握超深層油氣鉆探技術,由“打不成”跨越到“打得快、打得準”。
【阿茲夫定片】
為我國首個國產新冠口服藥,也是我國首個獲批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并具有全球專利的1.1類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藥物。近日,該藥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用于治療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成年患者。
【愛電影·愛生活】
國家電影局近日發布關于開展2022年電影惠民消費季的通知,鼓勵電影出品、發行單位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觀影,并聯合電影票務平臺,發放1億元觀影消費券,設立“愛電影·愛生活”2022年電影惠民消費季專區專欄,對觀眾購票費用予以補貼,激發消費熱情。
【村BA】
近日,貴州省黔東南州一年一度的“美麗鄉村”系列籃球賽事火出圈。其參賽人員大多是22歲至40歲的村民,比賽獎品也不是獎杯、獎金,而是牛、羊、豬,但這阻擋不了球員和球迷的熱情,場上球員對抗激烈,場外球迷敲鍋助威。網友們參照“NBA”“CBA”,稱之為“村BA”。
在這里看見綜藝中少見的“活人”
誰都沒想到,今年夏天的綜藝“黑馬”由一群自嘲“過氣”“再就業”的初代選秀藝人創造。2007年夏天,《快樂男聲》見證了他們逐夢音樂的旅程。時隔15年,當年前13名中的6位選手陳楚生、蘇醒、陸虎、王櫟鑫、王錚亮、張遠組成的“0713男團”在綜藝《快樂再出發》中重聚。
沒有經費,沒有套路,就連制作班底也是臨時“攢”出來的,但節目中的真實和真誠卻打動了觀眾。有人說,在這群人身上,看到了綜藝中最少見的“活人”。節目中,他們投身真實的海邊漁民生活,把生活體驗與音樂采風深度結合。你可以看到兄弟之間的化學反應和真摯情誼,可以看到他們面對人生起伏的堅持與樂觀,更重要的,是他們彼此珍視音樂夢想的惺惺相惜。
看著他們在節目中貢獻笑與淚時,你有沒有想起自己的老朋友呢?

《毫無意義的工作》
著/[美]大衛·格雷伯
經濟學家凱恩斯曾在20世紀30年代預言:到20世紀末,科技水平將足夠進步,人們每周的工作時長會縮短至15小時。可如今,預言不但沒有實現,還走向了反面——沒有意義的工作越來越多,人們的工作時間也越來越長。
相對于本書的英文名“BullshitJobs(狗屁工作)”,中文名顯然更溫和文雅一些。不過,身為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的作者格雷伯,其思考和筆觸卻難掩辛辣犀利,他指出:當今西方社會有近一半的工作都是“狗屁工作”,判斷方法也很簡單——如果沒有這份工作,世界會變糟嗎?如果世界沒有變糟,反而變好了,那它就是“狗屁工作”。
是誰在創造這些毫無意義的工作?它是如何降低效率,阻礙個人價值的實現,加劇不公平的?你的工作對世界做出貢獻了嗎?歸根結底,“只有認清那些無意義的工作,才會獲得實實在在的勞動價值。工作是美麗的,但前提是擁有拒絕無意義工作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