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功明,王海濤
(1.五凌電力貴州黔東電力有限公司,貴州 鎮遠 557702;2.湖南省水電智慧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4)
黔東電廠裝機容量為2×600 MW亞臨界火電機組,鍋爐是亞臨界“W”型火焰汽包爐。因近4年來頻繁參與深度調峰,且調峰深度逐漸增大、時間延長,對設備安全性、經濟性的一些影響已經凸顯。
燃用設計煤種時,黔東電廠鍋爐設計最低不投油穩燃負荷大于40%BMCR,隨著熱負荷繼續下降,爐膛容積熱負荷隨之降低,造成爐膛溫度也快速下降,而爐內煤粉的著火主要靠卷吸爐內高溫煙氣獲得著火熱,當爐內煙氣溫度降低至一定值時,不能滿足煤粉氣流所需的著火熱,此時若不采取穩燃措施,必將造成煤粉著火燃燒惡化,甚至鍋爐滅火。
2013年1號爐A修時為防止爐內嚴重結焦除去約278 m2的未燃帶,爐膛溫度水平進一步下降,目前黔東電廠最低深度調峰負荷為170 MW(27%BMCR),遠低于最低不投油穩燃負荷,給鍋爐燃燒穩定帶來很大的威脅。
水冷壁在四面墻各回路的流量分配上,前后墻與左、右側墻的流量流速因設備本身原因存在一定的差距。爐內燃燒工況正常并較為穩定時,水冷壁上升管不會發生停滯現象,但當爐內熱負荷低,熱偏差較大時,部分水冷壁熱負荷有可能降到額定熱負荷的20%以下,受熱較弱的管段會發生循環停滯現象,引起上升管發生超溫蠕變,造成設備損壞。
隨著機組啟停和調峰頻繁深度加大,機組負荷變化過程中,鍋爐各部金屬部件溫度變化速度不一致,汽包、各聯箱等厚壁部件溫度變化慢,而各受熱面及連接管壁薄溫度變化快,如機組大幅度快速降負荷時,管子收縮快于厚壁聯箱,將在聯箱與管子的焊座上產生極大的拉應力,當結束調峰大幅度增加機組負荷時,管子膨脹快于聯箱,將在焊座上產生極大的壓應力,隨著調峰頻繁及深度加大,這種交變的熱應力可能造成金屬疲勞而損壞。
深度調峰期間,由于爐內燃燒弱容積熱負荷低,受熱面吸收輻射熱份額降低,造成輻射式和半輻射式受熱面吸熱明顯減少,引起高溫過熱器出口汽溫下降,而主汽溫度的下降又會影響再熱汽溫進一步下降,造成主、再熱蒸汽溫度嚴重偏離正常值,鍋爐深度調峰至170 MW時,高過出口汽溫度甚至會降低至500℃,較額定值低41℃,汽溫的變化也會造成汽輪機金屬部件產生較大應力。
隨著機組負荷降低,各受熱面蒸汽流量減少,對管壁的冷卻能力減弱,尤其是W火焰鍋爐,停運的制粉系統對應火嘴上部屏過熱負荷低,而運行制粉系統對應火嘴上部屏過熱負荷高,帶來很大的熱偏差,因蒸汽流量小,此時減溫水的控制極其困難,甚至出現部分熱負荷低的屏過壁溫與蒸汽飽和溫度一致,而熱負荷高的屏過管壁已接近超溫。
因W火焰鍋爐寬帶大,汽包長,汽包相對水容積小,汽包兩側水位計對爐內燃燒工況變化十分敏感。深度調峰期間,爐內燃燒穩定性差,抗干擾能力弱,當出現一定的擾動(斷煤、切換火嘴、調整容量風、吹掃粉管)時,可能會出現鍋爐兩側燃燒時強時弱,造成汽包水位忽高忽低,而深度調峰期間四抽及冷再壓力低,給水泵汽源不穩,一旦汽包水位出現大幅度波動,可能造成給水泵汽輪機汽門全開仍無法滿足給水控制要求,造成汽包水位事故。
隨著機組負荷的下降,SCR入口煙溫可能低于320℃,造成催化劑效率極低,氨逃逸增大,空預器出口排煙溫度下降至105℃以下造成低溫腐蝕和銨鹽堵塞。
深度調峰期間,鍋爐排煙損失份額由6.4%增大至7.0%,散熱損失份額由0.26%上升至0.66%,氣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和機械不完全燃燒熱損失隨之有所降低,但遠不足以彌補排煙損失和散熱損失的增加,機組負荷由420 MW降至180 MW時,鍋爐效率下降約0.7%左右,影響煤耗升高約2.1 g/kW·h。
深度調峰期間,機組負荷和蒸汽參數低,通流部分蒸汽流量小,嚴重偏離設計工況,汽輪機絕對效率下降明顯,根據凝汽式一次中間再熱汽輪機熱耗計算,汽輪機180 MW時熱耗較正常負荷時高約850 kJ/kW·h,影響煤耗升高約31.8 g/kW·h。
深度調峰期間,雖然輔機隨負荷下降運行電流減小,也停運了部分輔機,但由于機組負荷低,必須運行輔機仍較多,廠用電率上升約5.3%,影響煤耗升高約16.2 g/kW·h。
綜合上述對煤耗的影響,機組負荷由420 MW降至180 MW時,機組煤耗上升約50.1 g/kW·h。火電機組頻繁大幅度深度調峰在安全和經濟性方面有很大的影響,若不采取措施進行優化,對火電廠的生產經營和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
(1)根據SCR入口煙溫及機組計劃負荷情況,提前確定鍋爐吹灰方式,機組負荷300 MW時,脫硝入口煙溫在330℃~350℃之間。
(2)制粉系統定檢及計劃性檢修工作應提前1 d安排,在非調峰期間完成計劃檢修及試運,確保計劃參與調峰的制粉系統無缺陷運行。
(3)中班至少對B/E磨對應的原煤倉(單邊,非低卡煤側)進行降倉,若調峰負荷低于220 MW則增加1個煤倉(單邊,非低卡煤側),晚班21:00(根據計劃負荷及負荷預測計劃調峰3 h前)檢查對應原煤倉位在褲衩下4 m,否則增大該側給煤機煤量盡快降倉,到位后通知燃運提前加高揮發粉煙煤(視調峰時長,按25 t/h進行計算),確保調峰期間高揮發粉煙煤可用夠用。
(4)檢查火檢及火焰電視的運行情況,發現故障或結焦聯系檢修處理,確保火檢正常。
深度調峰期間鍋爐燃燒穩定,各部熱負荷均勻,基本能保證爐水循環及汽包水位穩定、屏過受熱面管壁金屬在正常范圍,而保證爐內燃燒穩定的關鍵在于強化煤粉氣流的著火過程。深度調峰過程中,爐膛容積熱負荷基本固定,要想煤粉快速著火,就要設法降低煤粉氣流的著火熱,影響煤粉氣流著火熱的主要因素有:煤中的揮發粉、灰粉、水份、煤粉細度、一次風溫、風量和風速。
煤的揮發粉是判別煤粉著火特性的主要指標,揮發粉高分煤,著火溫度低,所需著火熱少,火焰傳播速度快,燃燒速度也快;灰粉在燃燒過程中不僅不能放熱而且會吸熱,使爐膛溫度下降,煤粉氣流著火推遲;水份多的煤著火熱需要的就多;煤粉越細,進行燃燒反應的面積就越大,加熱升溫快,單位時間內煤粉吸熱量越多,著火越快,并且煤粉越細,燃燒越完全;提高一次風溫可減少煤粉氣流的著火熱,從而加快著火;一次風量越大所需著火熱越多,但過小會使煤粉氣流著火初期缺氧限制燃燒的發展;一次風速過高,流經著火區的容積流量大,煤粉氣流著火熱增加,著火推遲,一次風速過低時旋流燃燒器對高溫煙氣的卷吸能力減弱。通過合理的燃燒器結構設計及組織燃燒器投運組合,組織好爐內高溫煙氣的合理流動,使更多的高溫煙氣回流到煤粉氣流著火區,增大煤粉氣流與高溫煙氣的接觸周界,以增強煤粉氣流與高溫煙氣之間的對流換熱,是改善煤粉氣流著火的重要措施。
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入爐煤質:入爐煤揮發粉≥20%、水份≤10%、熱值18.0 MJ/kg~22.0 MJ/kg,灰粉≤35%。
(2)煤粉細度:R90≤5%,磨煤機分離器上擋板開度約20%。
(3)粉管風速:一次風壓5.5 kPa~7 kPa,粉管風速18 m/s~22 m/s,分離器壓力2.8 kPa~4 kPa。
(4)煤粉濃度:乏氣擋板開度≥50%,磨煤機料位≥400 Pa。
(5)爐膛溫度:爐膛溫度≥1 150℃,爐膛出口溫度≥720℃且左右側偏差≤40℃。
(6)總風量及二次風配風:爐膛出口氧量按低限控制,但總風量應大于等于30%,保持A、C、SOFA二次風擋板全關,F擋板開度10%~20%之間,爐膛與二次風箱壓差0.4 kPa~0.5 kPa之間,B/E擋板暫保持50%開度。
(7)制粉系統及燃燒器組合運行方式:若制粉系統無檢修工作,機組負荷≥170 MW時暫時保持4套制粉系統運行,保留A/B/D/E或B/C/E/F制粉系統運行,有利于火嘴組合,非必要時投運燃燒器之間最多切除3支燃燒器。
(8)發現鍋爐燃燒不穩果斷投油穩燃。
(1)機組降至300 MW,汽壓按滑壓合格曲線低限控制,現場檢查燃燒情況及爐膛測溫≥1 200℃,退出AGC后設置降負荷速率3 MW/min~5 MW/min開始降低機組負荷。
(2)通知燃運將燃油壓力提高至0.6 MPa~0.7 MPa,確保投油后穩燃效果。
(3)采用4臺磨煤機運行方式,盡量保持B/E制粉系統運行,每套制粉系統投運燃燒器數量≥4個,制粉系統分離器上擋板開度調整至20%,乏氣擋板開度≥50%。
(4)鍋爐氧量控制在3.0%~4.5%范圍內,在脫硝入口煙溫能滿足的情況下,盡量控制3.0%~3.8%,氧量過高,易造成鍋爐滅火(油槍出力較低,穩燃效果相對較差)。
(5)二次風箱差壓控制在0.4 kPa~0.5 kPa。燃燒較好區域風量可適當增大,燃燒較差區域風量可適當減少。燃燒器相對集中的區域F風開度應適當增大,單獨燃燒器區域F風應適當減小(最小不開度不應<10%)。
(6)SCR入口煙溫低于330℃,停運省煤器聲波吹灰。
(7)爐膛壓力設定值由-55 Pa改為-22 Pa,減少爐底漏風。
(8)機組負荷低于300 MW,并繼續向目標負荷下降過程中,操作要緩慢,操作幅度要小,發現煤粉燃燒器火檢強度減弱、工業電視火焰強度變差及爐膛負壓波動大,要立即投油(先投入燃燒較差側,后投其它區域),確保燃燒穩定。
(9)負荷降至300 MW以下,投入空預器連續吹灰。
(10)停運燃燒器前,應考慮燃燒器的分布情況、該燃燒器所處區域熱負荷強度,確保燃燒器停運后不會影響燃燒穩定;否則,該區域應先投油,后停運燃燒器。
(11)負荷降至260 MW,盡量保持爐膛熱負荷均勻(工業電視亮度基本一致,爐膛出口溫度平衡,汽包水位無明顯偏差,火檢正常),投運燃燒器相對固定。
(12)切除6支燃燒器后,盡量通過關小容量風擋板、降低一次風壓的方法逐步降低機組負荷,容量風操作幅度每次不應>5%,一次風壓下降每次不應>0.2 kPa,且不允許連續操作,保證分離器壓力≥2.8 kPa,粉管風速≥18 m/s。
(13)密切監視爐膛出口溫度及燃燒器火檢強度,確保爐膛出口溫度不低于720℃,火檢強度良好,否則應停止降低熱負荷,查明原因調整至720℃以上后方可繼續降低熱負荷。
(14)負荷下降過程中,準備好運行燃燒器的油槍,隨時準備投入。
(15)接近目標負荷時,暫停減燃料,待負荷到位后再進行微調,負荷到位后檢查鍋爐燃燒穩定,安排巡檢對爐膛進行測溫,并做好深度調峰各參數統計。
深度調峰措施的優化研究是一個不斷總結提高的過程,自2018年以來機組調峰能力不斷增強,由最初的46%額定負荷降至28%,穩燃油耗逐年下降,由0.3 t/萬kW·h降至0.008 t/萬kW·h,運行參數基本穩定,設備安全可靠,未發生過設備損壞及鍋爐滅火等異常事件。
W火焰鍋爐本身具有較好的穩燃特性,但仍需采取有效的措施確保深度調峰期間安全穩定,在提高經濟性能方面采取的措施有限,因為火電機組深度調峰本身就是犧牲部分經濟性為新能源讓出通道。本文提出的優化措施,能在確保安全穩定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升機組調峰能力,降低穩燃油耗,促進新能源電能消納,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