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凱
(濟南長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2)
給排水系統包括生活給水系統、生活排水系統和消防水系統等,給排水工程的建設質量會對建筑后續的使用產生直接影響,如管道破損、閥門泄漏,出現停水斷水,抑或發生不同程度的漏水、滲水問題,無疑會給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消極的影響。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大多是由建筑建設期遺留問題所導致,是建筑施工過程質量控制不規范的結果,建筑參與單位在建筑設計、施工及驗收階段沒有做好質量管控,導致影響工程的整體質量。
給排水工程建設程序較多,每一道程序都需要按照設計和施工規范,對吊架、支架和給水立管等進行安裝。然而在實際施工中,部分工作人員可能會因為缺乏專業能力、工作態度隨意等問題沒有按照標準進行施工。如在吊架、支架的安裝中,沒有測量好支架、吊架高度等,從而導致支架質量不合格、管道安裝卡孔錯位等;給水立管安裝離墻太近,后期的水表安裝、房屋裝飾都會受到阻礙。施工不規范的問題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給排水工程的整體質量。
管道噪聲是給排水工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若處理不好就很容易導致用戶使用體驗不佳。結合現實案例可以認識到,管道噪聲可以細化為水錘噪聲、氣蝕噪聲和機械噪聲等,其中,水錘噪聲和氣蝕噪聲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用戶在快速啟動、關閉衛生器具時會因為管內壓力而出現水錘噪聲;加熱器將冷水加熱,供水時會因為水、氣沖擊產生氣蝕噪聲,機械噪聲則多出現在加壓泵房等場所。當然,也有部分給排水工程中存在因水流湍急或其他因素產生噪音的問題,如給排水系統設計不合理、沒有對管道進行合理的隔音處理等,這些都需要結合實際問題作出分析。
盡管施工人員都知道管道和閥門對于給排水工程的重要性,但又經常會因為選材、施工等方面的疏忽導致損壞問題。以水管的安裝來說,如果施工人員沒有專業知識的支撐,就會有很多兼顧不到的環節。例如,水管安裝完成以后需要進行水壓試驗,這樣才能獲悉水壓與管道耐力度的匹配程度,但若是工作人員不重視水壓試驗結果,就可能會造成水壓與管道耐力不匹配而出現管道損壞的狀況。另外,在管材質量不佳、密閉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會出現水管炸裂、漏水的問題。給水控制閥的安裝需要設計師和施工人員進行溝通,如果設計人員沒有親身了解管道的實際情況,就不能根據水流量、水流方向等數據準確判斷閥門位置。
導致管道滲漏、堵塞的因素較多,除了長時間使用以外,前期操作不合理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若是施工人員沒有做好管材質量控制,將壁厚不均、有砂眼的管件用于施工中,管件就會因為承壓過大而出現結構破裂。當然,管件在運輸過程中也會因為顛簸碰撞出現破損,從而增大后續使用中出現滲水的可能性。此外,工作人員的操作不當也會導致水管滲漏,如安裝順序錯誤、密封處理水平低、焊接失誤等。
管道堵塞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慢性堵塞和異物堵塞。慢性堵塞指的是給排水管道經過長時間的使用以后,內部流質附著在管壁上,管壁厚度逐漸加大,從而影響管道的正常使用。慢性堵塞幾乎只能通過優化管道材料來解決,維護人員需要定期地清理管道,以此維護給排水系統的效率;異物堵塞多發于施工環節,這種堵塞的發生多數由施工人員的疏漏造成,如施工人員在鋪設管道以后沒有及時清理掉異物。
(1)在設計過程中,有些設計師并沒有進行實地考察,只是簡單地以建筑用途、功能屬性為出發點進行設計,設計出來的給排水工程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很多的問題。設計給排水工程之前,設計師對建筑的管道位置和具體數量做等調查不到位,就很容易因為建筑實際尺寸偏差導致計算錯誤,出現安裝精度偏離標準要求的狀況。
(2)部分設計師的理念已經呈現出滯后性,無法引入新技術、新理念,設計方案大多被傳統的設計思路束縛,所以給排水工程只能按照老標準、老規格設計,既沒有根據建筑的實際狀況做出創新,也沒有兼顧好社會發展對新技術的要求,建筑給排水工程無法實現綠色、高效地運行。
給排水工程質量問題大多與施工不規范有關,這與我國工程建造施工水平不足有密切關聯。
(1)就給排水工程施工而言,國內早就建立起了一整套施工標準用于衡量施工質量。但是有很多工程單位的施工人員缺乏專業性、職業素養不高,在實際操作中比較隨意,不能嚴格地按照設計標準和施工規范施工。
(2)正常情況下,給排水工程施工要嚴格地按照施工程序和標準展開,在施工過程中,建筑施工單位應當普及施工標準,并且輔助以檢查制度,確保建筑施工活動的整體有序。然而一些建筑施工單位對施工程序的普及并不關注,也沒有用完善的制度將施工工序落實下來,施工人員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了問題也無法參照規章條文。
(3)部分施工單位對一線工作人員的能力建設、職業素養建設不重視,即使開辦了相應的技術培訓,也沒有將其與實際施工聯系起來,所以施工人員掌握了工藝理論也不能有效運用到實際中。
給排水建筑材料應嚴格按國家規定、行業標準進行選擇,盡可能地保障好施工質量。
(1)實際操作中,部分工作人員可能為了謀取私利,在材料的選用方面以次充好,讓大量的低質量管材流入施工現場。
(2)部分施工人員對國家標準認知不清,不了解施工規范和不同的建筑材料在性能和使用對象上的差異,在操作時沒有按照規定要求使用材料,所以管道材料的效用難以充分發揮。
(3)企業監督管理失位也是不容忽視的情況,材料的流入沒有得到細致的審查,即使管材中存在壁厚不均、砂眼等不良狀況也會流入施工現場,從而導致給排水工程質量下降。
從給排水工程常見問題中可以認識到,很多質量問題的出現都與施工過程的不嚴謹有關,所以建筑施工單位要特別重視施工過程管理,積極完善管理制度、強化管理行為,確保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為此,工程施工單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對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大監管投入,將施工過程中的各項環節都納入監管范圍,確保前期設計和實際施工的一致性,切實防止出現施工質量問題。
對于設計工作的優化,應從強化設計能力、嚴格審核流程兩方面實現。
(1)以強化設計能力來說,給排水工程設計師要做的就是打好基本功、引入新設計。也就是說,設計師在工程開始以前要深入地了解建筑工程整體狀況,了解好工程結構數據,對不同用途的排水設施和管道的安裝進行設計。與此同時,設計師還要將業主條件、規劃條件等諸多內容融入其中,制定好初步的設計方案,然后再到實地進行驗證,確保設計數值與施工實際情況相符合。
(2)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要引入新技術、新理念,如利用BIM技術進行給排水工程設計,直觀地表現出設計內容,做好建筑與結構、給排水的系統設計。另外,建設單位要做好設計審核工作,從國家技術政策和標準規范出發,審核設計圖紙資料是否齊全、管道安裝位置是否合理、所涉設備與工藝流程是否明確等,確保給排水設計的整體合理。
施工材料質量應從嚴格材料采購、強化材料管理兩方面做出優化。
(1)以嚴格材料采購來說,相關工作人員要具備專業的建造知識和豐富的市場經驗,這樣才能以理想的價格獲得優質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情況下的材料采購需要以設計要求為準,但在采購完成以后,還需要對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查,保證符合施工需要。
(2)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較長,材料采購完成以后,還需要對材料進行存放管理,為了防止儲存階段出現材料損耗,要根據材料的特性選擇堆放場所,防止因陽光暴曬、雨水沖刷而影響管材質量。
(3)選擇新材料。現代材料技術的發展為給排水施工提供了更多的管材,以傳統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和雙壁波紋塑料排水管來說,新管材的流速、流量明顯更大,這就意味著新材料的排水能力更強,若是將其用于排水管道中,可以實現排水性能的優化。
工程驗收是施工的最后一環,為了保障給排水工程的質量,施工單位必須對施工結果進行嚴格地驗收,任何一處施工細節都不能輕易放過,務必要保證施工與設計的一致性。尤其是對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部分,不僅要使用專業儀器檢查施工結果,還要對施工記錄進行調查,確保質量切實達到標準。
給排水工程施工對工程建筑正常運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保證居民的用水安全、用水方便,施工單位要對施工全過程進行優化,通過科學合理地設計、嚴謹有序地施工、認真細致地驗收,全方位保障給排水工程質量,消除給排水工程中的質量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