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工程院、全國工商聯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啟動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專項培養計劃)。
專項培養計劃主要面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面向人才緊缺技術崗位,通過匯總發布生產企業崗位需求,對接匹配職業教育優質資源,以中國特色學徒制為主要培養形式,多方合作培養一大批具備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現場工程師,建設一批現場工程師學院。預計到2025年,累計培養不少于20萬名現場工程師。
與常規人才培養相比,專項培養計劃有3大特點。一是完善工程師培養體系。通過實施專項計劃,探索通過職業教育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規律,形成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標準,形成為工程技術人才緊缺領域儲能賦能的新機制。二是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首先由產業部門遴選一批企業,設立學徒崗位、明確崗位要求,選派技術骨干承擔專業課教學,指導崗位實踐,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工程訓練中心。教育部門引導職業院校與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專業與產業精準對接,學校人才培養規格層次、目標與企業需求精準匹配,推動形成產教融合新生態。三是推廣中國特色學徒制。校企共建以高層次學徒制培養為主的現場工程師學院,校企簽訂學徒培養協議,明確學徒身份享受相關待遇,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用于學徒培養和員工職業教育。創新學徒培養培訓模式,基于真實生產任務靈活組織教學,設計工學交替課時比例安排,校企合作開發優質課程及數字資源,面向企業在職員工開展入職培訓、專業技術培訓和數字能力提升培訓。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