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諸左右逢其原①。”孟子之云爾,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②以為作文之本意。且所謂文者,務為有補于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③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④而已。不適用,非所以為器也;不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節選自《王安石詩文選評》)
[注釋]
①原:同“源”。②托:借。③要之:總之。④容:這里指文章的外在形式。
[點悟]
為了論述作文的主要目的,王安石引用了孟子之言。孟子之言主要用頂真的修辭手法闡述了蓄積與取用之間的關系。王安石認為,孟子之言不僅闡述了寫文章需要深厚的積累,還在于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他指出,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對世事有所補益,并運用比喻形象地解說“辭”的作用就像器物的裝飾;又運用對比,闡釋“適用”與“巧且華”可能存在的對立關系。進而表明寫文章要把“適用”作為根本,“辭”則是外在的修飾;“適用”性才能讓文章體現出像“器”一樣的價值,“辭”雖然不能體現“適用”性,但也不能被忽視,只是應處于次要地位。
知識卡片
出自王安石文章的成語
失而復得:失去而又得到。出自王安石《原過》:“天播五行于萬靈,人固備而有之。有而不思則失,思而不行則廢。一日咎前之非,沛然思而行之,是失而復得,廢而復舉也。”
驚世震俗:使一般人感到驚駭。出自王安石《余姚縣海塘記》:“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為,而其所謂能者,務出奇為聲威,以驚世震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