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通訊員 戴曉露
“心存大愛圖奉獻,愿以無私付人生。在家閑著,不如多參加社區活動,為轄區出一份力。”這是姑蘇區白洋灣街道金色里程社區很多老年人的心聲。漫步在金色里程社區,常常會看到老爺爺、老奶奶或是聚在一起彈奏樂器,或是給孩子們講故事,或是擺弄花花草草……這些“退而不休”的老人,用實際行動在社區內書寫著溫馨的故事,打動著每一位社區人。
金色里程社區有一支名為“悅心服務隊”的老年民樂隊,負責人杜坤林今年已經71歲了。
“我年輕時就喜歡民樂,后來成了咱們村大隊宣傳部的一員,算得上是吹笛子的一把好手。退休后生活條件好了,人也閑下來了,我就又學了二胡、中阮、小號和大號。”
在他的倡議和社區組織下,“悅心服務隊”應運而生。記者了解到,服務隊的成員由社區愛好民樂的退休居民組成。在這里,這些退休居民重新發掘了在工作時被擱置的愛好——中國民族樂器。他們聚集在一起,相互學習,相互鼓勵,用竹笛、中阮、揚琴、月琴、二胡、琵琶等樂器演繹精彩的晚年生活。
“雖然我們隊員都是業余的,但大家都堅持每周一次一起訓練、學習、演奏。”杜坤林告訴記者,社區還為大家請來了專業老師,教授大家民樂學習,讓大家的演奏技術進一步提升。
在社區的支持和幫助下,“悅心服務隊”的演奏水平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他們不僅在社區內進行學習和表演,同時還代表社區參加了社區文藝晚會和公益演出等大大小小的活動,《江南小曲》《水鄉小曲》等都是他們的拿手曲目。
這些離退休老人不忘熱愛,用自己喜愛的民樂填補了退休后的閑暇,講述了奔向生命的嶄新方向繼續努力的故事,享受著豐富多彩、趣味十足的老年生活。
“我做志愿者的目的很簡單,人老了,從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但共產黨員的責任不能退休,參加志愿者活動就是想把愛和公益分享出去,傳遞給身邊更多的人。”金色里程社區78歲的黨員志愿者沈祖榮說。
在社區,沈祖榮可是個家喻戶曉的小區“明星”。年輕時,他在上海當過操舵兵,后來成了人民教師,2002年退休后,他就成為社區紅色傳承行動支部黨的理論與紅色文化的傳播者。
近二十年來,每周一至周五,沈祖榮跟上班一樣,準時來到社區做一些志愿服務。他會帶領社區的老黨員向青少年傳播紅色知識,講述紅色故事,宣傳紅色精神,也會在代際握手活動、同心紅茶鋪活動、端午節給小朋友講故事。在這些活動中,他給孩子們講述他的黨員經歷,講述他父親的紅軍革命經歷,講述中國的革命歷史。
“通過這些故事,讓孩子們在歲月靜好的今天,學會憶苦思甜,感恩先輩不易的付出,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值得一提的是,革命故事以外,作為一名老教師,他還經常在活動中教授孩子們寫書法、做拓印,增加孩子們的文化素養,讓孩子們不忘傳統文化。
中國共產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沈祖榮用動人小故事向下一代傳播紅色精神,同時也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與社區息息相關的事情,他說這是老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今年78歲的周根興,退休前任職于富強小學,是一位教書育人的“園丁”。退休后的他因熱愛種植花草,“轉身”成為一名真正的園丁。
2000年左右,他發現園林綠化正在漸漸成為城市發展的熱門產業,于是和兒子一起創辦了花卉盆栽基地。幾十年的花木栽培經驗讓他們把事業做得有聲有色,成為白洋灣街道遠近聞名的花卉“扛把子”。
退休后有了更多時間的周根興開始潛心學習花草種植培育技術,逐漸由花草養植熱愛者變成了一位專業的花卉培育者。
近年來,通過自己的學習,周根興逐漸開始反哺社會,將自己所學到的花卉管理知識、實踐經驗教給大家,讓大家的家里都能充滿綠色、充滿花香。
在社區的扶持下,他成立了社區愛綠護綠志愿者服務隊,志愿參與社區內綠化植被的保護工作和社區綠化建設工作。每周,他都會來社區義務給平臺上的花花草草澆水養護,還經常對小區里的綠化養護提出建議。同時,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他還在社區開設了暑假“禾苗班”,在金閶新城實驗小學開設“三花課堂”,給感興趣的孩子們普及花卉管理知識。
“花草是城市生活中最優美的裝飾品,為城市提供了美好。我想把自己對花草的熱愛分享給更多的朋友,把自己所學的傳授給需要的人。”周根興如是說。
他深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城市環境的綠化建設也是生態社會建設的一部分,所以他愿意將退休后的時光獻給社區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用責任心將綠色理念傳播給更多人。
記者手記:
丹心獻晚晴,為霞尚滿天。在幾十年的辛勤工作之后,離退休老人們不忘初心,仍然發揮余熱,發光發亮,為社區和社會做貢獻。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熱心與耐心,看到了使命感與責任感,這值得所有年輕人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