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通訊員 嚴未
如何更高效地解決居民的“煩心事”?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寶鄰社區有“妙招”。
“我們整合重組了‘線上+線下’民意收集平臺,讓‘黨員紅’融進‘網格藍’?!惫锰K區白洋灣街道寶鄰社區曹履芳告訴記者,為了讓社區服務更及時,他們創建微網群,成立海棠民情站及時收集群眾呼聲,第一時間高效解決,實現“急難愁盼”問題“不出網”,從而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更實在、更暖心。
“寶鄰小區18幢和32幢之間的空地的樹上有一個馬蜂窩!”近日,在白洋灣街道寶鄰社區網格巡查中,副網格長、黨員方決干通過海棠民情站匯總當日巡查情況時及時上報,并附上一段小視頻。視頻中,一只直徑約25公分的蜂窩非常扎眼,周邊還有幾只馬蜂在外飛舞,而這個區域經常有老人小孩在此休憩、玩耍,馬蜂窩的存在就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寶鄰社區工作人員朱曙光在收到反饋信息之后,隨即聯系物業一同前往現場察看,在樹下拉上警戒線,設立提示牌提醒居民繞道。隔天上午,社區聯系處理馬蜂窩的專業人員上門,徹底清除了馬蜂窩,仔細檢查和消殺周圍環境,避免仍有馬蜂殘留,還給社區居民安全的居住環境。
為了可以第一時間收集民意且做到高效解決問題,寶鄰社區采用了“一網打盡”和“由繁化簡”的方式。曹履芳介紹,社區根據轄區115個單元樓,劃分為四大網格,并通過網格上門走訪,重新按照樓幢單元將居民拉群,按照“三群一網站”劃分,一個網格是一個民情站,每個站用三個微網群,共組建起12個“寶鄰海棠先鋒微網群”。
“通過上門入戶,保證每戶家中都有一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成員入群,由黨員網格員擔任每個海棠先鋒微網群群主,社區網格長和物業擔任民情站‘站長’,多方位橫向配合,縱向收集民意,及時匯總并解決。”曹履芳說。
社區是群眾反映問題的“連心橋”,要及時感知并幫助解決轄區居民的煩心事、困難事,堅持辦好事、做實事,才能讓轄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家門口得到切實提升。
孩子們喜歡什么樣的活動?家長有什么需求?為了讓孩子們的假期活動可以更多彩,寶鄰社區以線上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各個微網群收集民意,綜合之后根據社區資源策劃暑期活動,“手繪亞麻包,把愛‘袋’回家”“紅船里頭話黨史”、親子手工制作壓花帽等形式多樣的暑期活動應運而生,切實通過“百姓點菜、社區上菜”的服務形式在海棠民情站里遍“網”開花。
不僅要有貼心服務,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地解決居民問題。
近日,14幢的居民王曉在微網群反映轄區健身場地的地膠變得坑坑洼洼,下雨天容易積水,老人小孩鍛煉玩耍時存在被“翹皮”地膠絆倒的安全隱患,海棠民情站將信息匯總上報后,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前往實地查看確認、量好尺寸,將活動區域內的地膠地面全部修補翻新,最后將翻新前后的對比圖發在微網群內,把問題處理結果及時向居民反饋,得到群里居民一致好評。
“以前我們有好幾個居民群,有時候要反映問題都不知道在哪個群里說?,F在明朗了,其他群都退了,就留我們這個單元的微網群。”居民陳艷秋加群后開心地表示。
從原來平臺多而雜,事情解決慢,到如今少而精,事情解決快,寶鄰社區利用網格和海棠民情站相結合的方式,縱橫有序,提高了辦事效率,得到了民心。
海棠民情站的組成不僅僅是民意的匯聚地,也是老百姓金點子的匯聚地,同一幢樓組建線上聯系平臺,讓消息及時從一樓“送上”頂樓,也能讓左鄰右舍“七嘴八舌”碰撞出解決問題的新火花。
此前,寶鄰社區黨支部計劃在轄區內打造一個可以讓外賣小哥、快遞員等新業態人群“充電”的戶外場所——不僅是給電瓶車充電,也可以讓他們吃飯和休息。不過,因為寶鄰苑車位少,停車困難,這個戶外場所選址在哪里,居民能否同意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于是,社區黨支部積極在海棠民情站各個微網群征集群眾意見、精準選址,最終敲定在2幢西側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亭進行改造。
緊接著,社區黨支部在各個微網群搜羅群眾“金點子”,尤其是群里新業態人群的想法,綜合他們的需求進行改造:外面充電處難找,小區里充電樁車滿為患,專門為新業態人群規劃一處“專人專用”充電樁,并且充電價格和小區內的便民充電樁是一樣的;設置桌椅,在飯點時候有個能安心吃頓飯的空間;設置紅韻共享書架,社區免費提供紅色刊物、每日報紙等供小哥們在休息的時候閱讀,完成自我“充電”……
“立體化”的小改造,讓平平無奇的宣傳亭搖身一變成為集黨建引領、溫情關懷和社會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平臺?!耙劳羞@個平臺,未來我們綜合志愿者的力量還能夠在這兒舉辦一些服務新業態人群的活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以及傳統佳節慰問等?!辈苈姆冀榻B說。
重組社情民意平臺建立海棠民情站的出發點就是要第一時間聽取民聲,解決老百姓的煩心事。特別是通過“縱橫”連接的方式,鼓勵各個群內的黨員、網格員積極引導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居民群眾參與到社區基層治理中來,將社區治理的“變量”轉為“增量”,服務更貼心了,居民生活也更順心了。